河南省罗山县城有个老城区,在不同年代的建筑中隐藏着一个老教堂,教徒叫它“福音堂”。
福音堂于1903年由英国传教士始建,建筑面积442平方米,堂内有6根立柱,配建有回廊,10间校舍为普通青砖布瓦房。
1946年初,国民党背信弃约,破坏国共两党《停战协定》,不断进攻中原解放区。经中共多次抗议和要求,北平军事调停处执行部派第九执行小组在罗山县城与中共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会见,双方就中原战事和给养问题进行谈判。1月22日下午,执行小组由国民党驻信阳六十六军军长宋瑞珂陪同赶赴罗山,王震偕秘书和翻译各一名同时到达。23日上午10时,谈判在福音堂里的礼拜堂举行,在执行小组的调处下双方达成谅解,下午5时签订了《罗山协议》。
《罗山协议》的签订,解决了中原部队当时的运输给养问题,为我中原解放军赢得了全面部署反击国民党的宝贵时间,从而使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获得了主动。
福音堂里布展很多图片和文史资料,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是当年谈判的礼拜堂。
福音堂里展出一张周恩来同志穿短裤过河的老照片,非常珍贵。《罗山协议》签订后,国民党当局仍不死心,于4月底继续在中原地区发动内战,计划5月5日至9日一举歼灭中原军区部队。在此紧急关头,经周恩来一再敦促,马歇尔的代表、北平军调处、国民党军令部代表和周恩来同志,于5月5日分别从北平与南京飞抵汉口,6日上午转赴宣化店视察,同行的还有第九执行小组及中外记者共40余人。途中由于山洪冲毁了黄陂县滠水支流上的桥梁,周恩来毅然赤脚涉过齐腰深的河水,其他人由当地农民背着或抬着过河。三方代表通过在宣化店视察、谈判,10日在汉口杨森公馆签署了《武汉协议》。
从在福音堂里签署的《罗山协议》到在汉口杨森公馆签署的《汉口协议》,推迟了中原与全面内战的爆发时间。6月下旬,蒋介石还是撕毁了协议,调集30万军队将中原军区5万余人包围在湖北宣化店地区。26日,李先念、郑位三率部突围,于7月下旬分别进入陕南和鄂西北地区,组成了鄂豫陕、鄂西军区。中原军区胜利突围,歼敌5000余人,保存了实力,牵制国民党军30余个旅,有力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
福音堂里布置了很多当年的战争场景,留住了那段革命历史。
福音堂因是《罗山协议》谈判旧址,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空鸟瞰福音堂,这座百年老建筑结构非常独特。
经过战斗洗礼的罗山县城,如今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融。“美好生活看信阳,品质引领在罗山”,如今罗山县山水相融、天蓝水秀、城绿交织,城市建设很有品位。(王天定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