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做了9个月辞职找工作(我帮朋友介绍工作)(1)

作者|杨小米 春天 编辑|小刘

来源|遇见小mi(ID:yujianxiaomi2015)

你好,我是遇见小mi团队的春天

前几天,和好友小玉聊天,说起最近情况,她说自己想辞职了。

我挺惊讶的,因为她这份工作,是我介绍的,工资比她之前的工作翻了一倍:月薪一万,五险一金,管住包午餐。

我觉得这个待遇相当可以了,就想着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聊天我才知道,新工作和她预期不同,她打算辞职。

本来这事没什么,但有好友说小玉这样做是不珍惜我介绍的资源,同一件事,让我看到不同视角下的判断,再次思考了给别人牵线这件事。

01

小玉是我之前做教培行业时认识的朋友,我俩年纪一样大,做过同事,还在一起住过一段时间。

我俩合租的时候,基本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休息日的时候也时常约着一起逛街,所以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后来,我转行,换工作,我俩也去了不同的城市,但联系一直没断过。

我之前做过3年多的k12培训,还做过5年左右餐饮行业的市场、技术等等,也幸运地拿过一些证书和比赛名次。

所以工作性质原因,接触认识的人比较多,也算是有一些资源。

小玉在食品行业,做的技术岗位,研究饮品配方(比如咱们喝的奶茶配方,就是这个范围)。

2020年,小玉在的公司业务有调整,她主要负责的部门要和其他部门合并,这2年工资开始缩水了,也总是发得不及时(经常拖2、3个月才发工资),收入没保障,所以小玉就一直考虑换工作。

做了9个月辞职找工作(我帮朋友介绍工作)(2)

说来也巧,我认识的另一位姐姐,他们公司在开拓这部分业务,急需要食品行业的技术人才,问我有没有合适的人可以介绍一下。

我大体问了姐姐的需求和待遇,这个姐姐,是新开拓事业部的总经理,他们之前是传统的汽车配件供应行业,因为老板有一些资源,想做饮品相关的项目,所以2021年新增加了这个事业部。

姐姐说他们对这个行业了解有限,希望我能介绍靠谱的人进来,工资待遇上,让我给些参考。

了解完姐姐的需求,我觉得小玉挺适合他们的,就说了小玉情况和薪资范围(我预估的期望值)。

后面的事情,我就没插手了,让她们自己交换了联系方式,谈具体的细节和要求。

就这样,2021年12月初,小玉成功入职那家公司,拿到了翻倍的薪水:工资翻倍、五险一金、管住包午餐。

做了9个月辞职找工作(我帮朋友介绍工作)(3)

02

入职后第二天,小玉简单和我说了情况:她感觉那个姐姐挺好相处的,团队里的人看着都挺随和,住的地方离公司很近,走路5分钟就到,很方便。

我之前跟着前老板一起经历过创业,很清楚一家初创公司,或者一个初创项目要做什么。

我就提醒小玉,初创公司各种体系和标准都不完善,每个人都要是多面手,而且要干的活也有可能会很琐碎,这是团队的必经阶段。

小玉之前在的是相对成熟的企业,没经历过这样需要从0开始上手的阶段,所以,我做了这个“友情提醒”。

同时,我也提醒小玉,亲历从0开始做项目的整个过程,这其中受到的锻炼,对于她整个职业生涯来讲,也是很好的积累。

这中间,我们平时聊天时,也会聊起近况,果真和我猜的一样:他们没有可以用的流程和SOP,小玉需要做表做流程,时常加班,偶尔小玉也会和我说“有点没头绪”。

我觉得这是在初创公司工作的常态,鼓励她加油,也没再细说。直到这次聊天,小玉提起想辞职,我才了解了中间具体的事情。

做了9个月辞职找工作(我帮朋友介绍工作)(4)

03

小玉干了一个月,就不想干了,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小玉觉得这份工作内容和自己预想的有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主要是有2个点:

第一,这家公司,原本是比较传统行业的公司,他们的薪资体系是比较成熟且固定的:公司整体的工资计算是计时 计件

计时就导致了大家习惯性拖着不下班(加班时间有加班费),加班成了一种大家默认的公司文化。

但有时候明明当天工作都做完了,他们还是继续耗着,小玉觉得这样的消耗毫无意义。

小玉的工资是固定工资,因为她的工资比其他人高很多,所以当时签合同的时候,明确说了她固定工资,没有加班费。

本来小玉不介意加班费这个事情,主要看最终到手的钱,所以小玉就做好自己的事情,到点下班。

可这样持续了没2天,其他同事就旁敲侧击地说她“哟,走这么早啊”“工资赚得多,下班挺早”……

于是那个姐姐就会找点事情让她做,或者就让她留下一起开会,就是毫无意义地开会,熬到九点十点再下班,这让小玉觉得很无语。

做了9个月辞职找工作(我帮朋友介绍工作)(5)

其次,小玉在公司的职位,本来是生产 研发岗位。但初创团队,订单没那么多,所以她的工作量就不饱和。

公司可能觉得这样有点“亏本”,就安排小玉每天做表格、做流程、做SOP这些工作。

这件事情,我之前和小玉说过,这种初创阶段,难免是需要做一些制度或流程之类的出来,也是必要的。

这种从0到1,做细化工作,对于小玉自己也是很好的积累,小玉也能接受。

但领导要求她做成和汽车配件那边部门一样,固定的参数和流程。可研发岗本身没有太多固定的,有些数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怕的就是外行不觉得自己是外行,还不肯听解释,小玉怎么跟他们说,都解释不通。

小玉去了一个月,基本都没有做与本岗位有关的工作,每天就是做表、开会……

这两个点,在小玉看来,既看不到自己能力上的施展,也没有成长,还是特别消耗且没有意义的事情。

她试图和领导谈,但发现完全说不通,她不喜欢这样的公司氛围,干得不开心,所以想离职。

但同时,确实工资待遇各方面都不错,她现在很纠结。

做了9个月辞职找工作(我帮朋友介绍工作)(6)

04

说实话,作为朋友,对于小玉要不要继续做这份工作,我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份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公司比较有钱,没有创业公司缺钱的压力,很多自己的想法,可以去实现。我希望小玉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打磨下自己做项目的能力,这样后期哪怕跳槽也是很好的背书。

再加上工资收入确实还算可观(三线城市,收入一万),可以趁着现在存点钱。(前2年她公司业务调整,工资缩水,5000左右,不包食宿,一直没怎么存下钱)

我一直认为,如果有经济压力,钱到位,该忍还是要忍,先解决这个最大的困难嘛。

我也理解一个项目从0到1的困难,眼下小玉在其中,真的很不容易。

在中间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和小玉探讨过,一直鼓励她继续做。加班或者做流程的事情,看怎么和领导说清楚,这样说开,大家达成共识,一起推进工作。

但后面小玉觉得这样下去不开心,也很坦诚地和我说了自己介意和纠结的点。

我也害怕我的态度给她太大压力,造成逆反心理,纠结的情绪在我这里,没有回到工作本身,我就不再继续说什么。

最终去还是留,我建议她自己考虑好,做决定,不后悔就好,也不用担心我们的友谊。

这是我的态度,也是我俩的共识。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很让我警醒的话:“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大家都是成年人,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取舍,能承担后果就好。

辞职的事情,小玉还在考虑纠结中,我相信,作为成年人,不管是辞职还是留下,她能在自己的角度上权衡好利弊,做出决定。

做了9个月辞职找工作(我帮朋友介绍工作)(7)

05

这个事在我和小玉之间是过去了,但我俩共同认识的另外一位朋友,从她那里,知道了这个事情,也劝小玉好好干。

同时,她也表达了疑惑,问我,“小玉这样做,你会生气吗?这么好的工作机会,还是你介绍的,她(小玉)这样做了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不珍惜资源啊。”

我知道这位朋友完全没有“挑拨”我和小玉关系的意思,我们也都是特别坦诚的人。

朋友有点为我担心,她考虑到,这份工作,是我拿信用背书的,结果工作没做好,人家(让我帮介绍人的姐姐)会不会埋怨我,甚至觉得我不靠谱。

我理解朋友的想法,但我不这么认为:

我介绍工作,是因为刚好有朋友(那位招人的姐姐)在问,而小玉刚好想换工作。我是在确认双方都靠谱和需要之后,在中间牵了个线而已,后面的入职或者辞职,都是双方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经常做给“朋友”牵线的事情,对我来说,很多都是举手之劳,我的态度是能帮就帮,结善缘。

这样我有什么需要,也会获得更多帮助,就像我现在的工作,也是朋友介绍的。

我有自己的原则,牵线之前,我会先了解彼此情况,感觉双方需求匹配才会“牵线”。但也会强调,最后的结果,我不插手,让他们自己决定。

不插手后续,是避免双方会因为我的关系,碍于情面做一些让步,我觉得这大可不必。

关于是不是“消耗”我的资源/信用,我的想法是,现在这个社会,一个人想获取资源,总有很多方法,所以人际交往中,没必要藏着掖着,真诚一些,毕竟真诚才能换来真诚。

但有一个情况例外,我时常会遇到“伸手党”:只会在用我的时候联系我,每次找我都是让帮忙,对待这种,我一般帮过2-3次之后,后面就拒绝了,我不会忍受无止境的索取与消耗。

这样的帮忙,还有一个潜在好处,能够筛选出来这个人到底是否值得交往。

在小玉这件事情中,我很开心,她可以坦诚地告诉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不会因为是我介绍的工作而有顾虑。

这样的坦诚,让我们彼此都没有心理负担和内耗。

我想,后面我还是会帮朋友“牵线”的,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给到朋友帮助,结交善缘没什么不好。但我依然不会插手结果,尊重他们的选择。

如果你是我,会怎么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