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爆红的电影《我的姐姐》引起了众多人的探讨,但电影评价却异常的极端,评分高的人认为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而低评分的人则认为不能理解电影中“姐姐”的所作所为。

姐姐和弟弟的情深义重(我的姐姐一声姐姐)(1)

作为一部反映女性生活的影片,《我的姐姐》所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要高。应选取怎样的拍摄角度,如何去满足大家的需求都是一等一的难题。当一部影片能够带来共鸣,引发争议,这就表明它寄托了人们的情感,承载了人们的愿望。而这也就注定了我们无法从一部电影中找到几千万姐姐关于人生的标准答案。

姐姐和弟弟的情深义重(我的姐姐一声姐姐)(2)

1.《我的姐姐》是虚构还是现实?

《我的姐姐》拍摄的怎么样,观众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最终聚焦的核心问题均在“真实性”上。

持低分意见的观众认为安子恒这样的弟弟太过于天使化。

与父母分离,来到陌生的城市与陌生的人相处不哭不闹;姐姐来生理期时懂得为姐姐送上红糖水;知道姐姐想把自己送走主动联系收养家庭……这些事对于一个只有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办到的。

拥有一个这样的弟弟,弟弟一切的打闹仿佛是“甜蜜的负担”,弟弟懂事可爱,作为姐姐并没有失去和承担太多,反而得到了她所期盼的亲情。

但认为这部电影拍的不错,观众的评价也是源于“真实性”。

电影里善用细节来表现姐姐对弟弟态度的转变。在大雨中,弟弟对姐姐说:“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在与姐姐交心时说:“你就不能等等我,我只有你了”等让人破防的言语。

姐姐和弟弟的情深义重(我的姐姐一声姐姐)(3)

导演借用最童稚的语言来表达亲情之间的深刻关系,虽然转场稍显强硬,但依旧让众多观众代入感强烈。

到底何为真实,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但这部电影带给身为姐姐的人们强大的共鸣。人们面对同样的事物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这部电影所展现的,也不过是众多答案中的一种。

2.一声姐姐,就是一份责任

电影中还有一位姐姐,那就是姑妈。姑妈就是最为典型的“姐姐”。为了弟弟放弃上学,为了弟弟放弃工作,为了弟弟活成了一个只有弟弟的姐姐。在预告中姑妈说道:“我是姐姐,一直都是。”与女主人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仿佛要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同化女主。但事实上,姑妈与安然谈心,讲述套娃的故事时,才是整部电影里最戳中人泪点的时刻。她用最朴实的语言控诉这个社会对女性的禁锢,重男轻女思想对女性的伤害,用最温柔的诉说告诉安然,套娃不见得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而姐姐也可以是自己。

最终,弟弟没有被送走,姐姐与弟弟在草地上相拥。看起来是个圆满结局,但真的是这样吗?结果不得而知。

姐姐和弟弟的情深义重(我的姐姐一声姐姐)(4)

身为一个姐姐,我在电影院里泣不成声,在电影里,我看到了我自己。在二胎未放开的年代,每一个女孩,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弟弟。为了这个孩子,父母可以给姐姐办理残疾证明,也可以“假离婚”,姐姐,仿佛成为了这个家庭里的二等公民。父母会对姐姐说:“我们生弟弟,是为你好,怕你孤单。”但事实上,父母根本没有问过姐姐,想不想要一个弟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当这个小生命的降临,他理所当然的夺走了父母的宠爱,同样也夺走了姐姐的自由。父母的认为,他是我的弟弟,照顾他牺牲自己就是作为姐姐应该做的,仿佛长姐从出生开始,就是在为弟弟的出现做铺垫。但父母殊不知,姐姐并不是生来就是姐姐,而且在一次次妥协中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姐姐。反观之,作为一个姐姐,真的很糟糕吗?结果不太相同。尽管会埋怨,会讨厌,但看着一个小生命在自己的身边长大,姐姐也能从中感受到无法言喻的幸福感。这部电影中的确有很多被美化的部分,但不得不说,它能突破重围,着重反映重男轻女思想对女性的伤害还有女性面临选择的痛苦和委曲求全,都是值得赞扬的。

现实性电影并非只有一种拍法,反映社会的现实固然重要,反映个体的心理变化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电影里姐姐说:“养他我就完了。”她所说的“完”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不能去北京上学这一层面,而现实往往要比电影残酷的多。姐姐本可以与弟弟平等相伴,但多少重男轻女的思想都与“穷”字相连,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从而导致姐弟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是个男孩真的就那么好吗?

之前有一个段子在各大平台广为流传。一个男孩问妈妈,妈妈我为什么只有姐姐没有哥哥呢?这个问题引发众多人的评论,其中有一个评论让我记忆深刻。评论说:要是有个哥哥,就不会有你了。21世纪,全国上下倡导男女平等,但真正的平等什么时候到来过呢?

女性因为性别受到歧视和压榨,不仅精神上受到打压,甚至生活和发展的机会都要拱手相让。 多少姐姐因为弟弟变成“扶弟魔”,又有多少姐姐为了弟弟留在家附近上学工作,从而失去了自我。

相比为了这部电影应该怎么拍,怎么改吵的不可开交,不如想一想,如何去改变面前的困局才是最重要的。

一声姐姐,的确是一份责任,但也请姐姐们记住,姐姐也可以活成她自己。

姐姐和弟弟的情深义重(我的姐姐一声姐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