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张赛琴部编语文解析(1)——一年级上册《秋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练习题(张赛琴部编语文解析)(1)

问:本课需要掌握的阅读分析知识要点是什么?

答:学习“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的阅读策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问:如何进行批注?

答:分四个角度来进行批注,不理解的词语、不理解的句子、不理解的写法、不理解的课后练习

批注示例:

1、不理解的词语:

窝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大老虎是“窝囊”的?它真的“窝囊”吗?

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为什么“哄堂大笑”?

砸锅:是什么意思?砸锅的原因是什么?

2.不理解的句子:

“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老师在“看了我半晌”的时候想些什么?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脸上一阵热”,说明我怎么了?

“到底是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只记得耳边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为什么我只记得一阵阵笑声?满头满脸的汗珠是因为热吗?

3.不理解的写法: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课文的这个结尾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4.不理解的课后问题:

你觉得“我”扮演的大老虎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问: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答:围绕着演出前演出排练中演出时这三个场景来体会人物的内心。

1. 演出前我的心情是“羡慕得要死”,“殷切期待”能有露脸的机会。

为什么“羡慕得要死”?是因为我一直没有“露脸”的机会,非常想“露露脸、尝尝鼓掌的滋味。”表达出我对舞台的渴望,也流露出我的“小小虚荣心”。

我用“殷切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说明我不希望这次分派角色时老师再“把我给忘了”。再一次表达出我对舞台的渴望。

老师“看了我半晌”,说明老师在“看到了我”的时候也“看明白了我”,表达了老师既想让我扮演又怕我演砸的矛盾心情。

2. 演出排练中,我的心情跌宕起伏。从失望到担心,再到有了自信,最后很失落。

失望:“我想上台露脸是露不成了。”

担心:“就怕她改变主意。”

自信:“‘记住了!’我连忙答应。”

失落:“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脸,没想到也这么难。”

3. 演出时,我的心情很紧张、很尴尬、很沮丧

紧张: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表演错了!

尴尬: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沮丧: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真的演砸了。


问:课文的结尾想表达什么思想内涵?

答:文章用了两个疑问句来结尾。

第一句: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

表面上看是在问“豁虎跳”与演老虎的关系。实际上是在说明读小学时候的“我”还不理解“艺术高于生活”的道理。也许囚禁中的老虎不会豁虎跳,但是艺术中的老虎,要借助豁虎跳表现“威猛”特点。

第二句: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这问的是“哄堂大笑”的含义。说明“我”并不理解,大家的笑是善意的,觉得这只老虎有趣得“不同寻常”,享受的是另一种快乐。同时,从这句问话中表现了“我”考虑问题的方式直接、单纯。与课文中那位表演哥哥的同学把“表演”本身看得过重形成一种对比。


问:怎么回答课后问题“你觉得‘我’扮演的大老虎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答:当我们知道了台下的哄堂大笑不是在嘲讽,而是善意的笑,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

示例:你表演的大老虎不是很窝囊,而是很有趣。第一次演出,难免紧张,只要多多练习,积累经验,就好了。


公众号【悦乎微课】原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