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的由来:

曲剧是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 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河南曲剧有多少部(了解下河南第二大剧种)(1)

曲剧《泪洒相思地》

2006年5月20日, 曲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剧音乐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在登封县首次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

曲剧的艺术特色

由于曲调来源于传统民间生活小戏,因此歌词易学,并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表演也相当接近生活,传播速度极快。

河南曲剧有多少部(了解下河南第二大剧种)(2)

曲剧《卷席筒》

南曲剧的唱腔是采用曲牌体式。最初登上舞台时,曲剧的腔调大多采用"杂牌小调"的形式,仅有〔阳调〕、〔剪靛花〕、〔诗篇〕等十余支。后逐渐吸收流行于南阳一带的曲艺"大调曲",丰富了唱腔的形式。曲剧的曲牌大多由两句、三句、四句以及各种垛子组成,有大牌子(大调)、中小杂牌(小调)和丝弦曲牌之分。

总的风格特点是:质朴、自然、婉转、柔美,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

曲剧的角色行当

一、旦行

旦行是曲剧各行当之首。因早期大多演出"三小戏",又多以旦角为主,所以河南曲剧的旦行名角颇多,在表演艺术上也各具特色。建国前的演出,旦角多由男性来扮演,较著名的演员有许文兴、胡定、李金波、朱天水(艺名香水)、李九常等;建国后曲剧又培养了诸多女演员,象张新芳、王秀玲等在表演艺术上就较有成就。

二、生行

生行大多以小生为主,表演时一般以文生、空生一类角色居多,没有武生。从40年代曲剧开始演出"袍带戏"后,发展了须生。小生朱六来在河南曲剧发展的初期,在没有锣鼓伴奏的情况下而创造出一套载歌载舞、柔和自然的表演艺术,使曲剧的表演突破了高跷曲的传统程式。

河南曲剧有多少部(了解下河南第二大剧种)(3)

曲剧《五更惊雷》

三、丑行

丑行在曲剧发展的早期,作用仅限于插科打诨、逗人取笑。发展自王振东开始,注意从人物的性格出发,逐渐向唱做并重方向演变,形成了诸如娃娃丑、正丑、官丑、恶丑等不同类型的丑角。例如王庆生,在以丑角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就有过颇多创造。

四、净行

净行自张广耀、李云城开始,逐渐成为河南曲剧的专行。他们从中分出净角的专门唱腔。建国后,谢录专攻黑头,以《铡美案》、《下陈州》等剧而享名。

曲剧的唱腔特点

男女声演唱均以真嗓为主,净行的虎音和“炸音”唱法富有特色。

20世纪50年代以后,曲剧乐队的文场主要乐器有:曲胡(主弦)和古筝、三弦、琵琶、二胡 、笛子、唢呐、笙、闷子、大提琴等;

武场主要有手板、班鼓(单皮鼓)、大锣、手镲、 小锣 、战鼓、大鼓或定音鼓等。

早期器乐曲牌只有〔大起板〕及数支〔游场〕,以后不断增加了如〔高山流水〕、〔思春〕、〔和番〕等板头曲以及〔菠菜叶〕、〔十番〕、〔错字〕等弦乐曲牌和〔欠场〕、〔尾声〕、〔三枪〕、〔唢呐皮〕等 唢呐 曲牌。武场锣鼓经基本来自豫剧、越调、京剧等剧种。

曲剧的流派

一、张新芳

张新芳 ,河南曲剧大师,曲剧张派艺术创始人,十岁进邓县戏班学艺。工青衣、花旦 。曾在豫南鄂北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开封曲剧团副团长,河南省曲剧团副团长、艺术指导。擅演剧目有《荆钗记》《秦香莲》等。《陈三两》已拍成戏曲片。

河南曲剧有多少部(了解下河南第二大剧种)(4)

张新芳老师

享有中国“曲剧皇后”称号的张新芳,天资聪慧,记忆力强,嗓音洪亮,善于模仿,从7岁开始学唱戏,9岁便已在曲剧舞台上唱红。是她,首先打破曲剧男扮女装的传统,开创女扮女角的先例,成为曲剧的第一个女演员;是她,与同行们一起,努力将曲剧发扬光大,成为河南省第二大剧种。

二、胡希华

胡希华,

河南曲剧有多少部(了解下河南第二大剧种)(5)

1946年生于社旗县,1960年考入今南阳市曲剧团,后调入 河南省曲剧团。曾先后担任南阳地区曲剧团、河南省曲剧团副团长。主工丑行,吹、拉、弹、唱兼能。代表剧目有《屠夫状元》、《李豁子离婚》等。胡希华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高亢明亮,音域宽广,收放自如,韵味十足。30多年来,他在舞台上塑造了几十个血肉丰满、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

三、海连池

海连池(1941年10月5日——2012年10月4日),河南禹州市人,曲剧丑角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彩色电影戏曲片《卷席筒》、《薛刚反朝》、《孤男寡女》、《徐九经升官记》等 他善于捕捉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节奏,恰如其分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河南曲剧有多少部(了解下河南第二大剧种)(6)

海连池老师

著名曲剧传统剧目

一、卷席筒

河南曲剧有多少部(了解下河南第二大剧种)(7)

卷席筒

员外曹林的续弦赵氏带着儿子小苍娃来到曹家后,将曹林前妻之子曹宝山及其妻儿赶至下院,过着贫寒生活。适逢大比之年,曹宝山欲进京赴试,手中缺少盘缠,找其父求援....

二、风雪配

河南曲剧有多少部(了解下河南第二大剧种)(8)

风雪配

曲剧《风雪配》,取材于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白话小说《醒世恒言》中的《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湖富商高赞的女儿高秋芳,聪明俊美,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高赞夫妇为爱女择婿费尽心机,登门参试者甚多,但都不中意。宦门公子颜俊,不学无术,恃财仗势,选美寻欢。在庙会上,颜俊见秋芳貌美,欲以金钱取得她的欢心,虽遭碰壁,却不死心.....

三、陈三两

河南曲剧有多少部(了解下河南第二大剧种)(9)

陈三两

明朝正德年间,河北举子李九经进京科考,得中进士,正待接补官职之时,大宦官刘瑾将文凭卖给他人,李九经夫妻双双气死在报恩寺里,撇下未成年的女儿李淑萍与幼子李凤鸣。李淑萍为了殡埋父母,她自卖自身,沦为娼妓,改姓为陈,她博学多才,卖艺不卖身,写得一手好字,每幅字售价纹银三两,故得名“陈三两”。

喜欢曲剧的河南老乡可以转起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