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愤世嫉俗者,而这些人做了父母时,难免会将他(她)们的偏激统统展示给孩子,由此,新一代小喷子开始茁壮成长了。不信我的话吗?如果你在今日头条上看评论看多了,你就惊讶于有那么人竟然如此狂妄,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否从小教过怎样谦卑做人。

孩子为人处事的教育比学习更重要(教育孩子学会谦卑做人)(1)

一、目中无人并不是真正的英雄,懂得谦卑做人才是有修养。

谦卑这个词,如果从字典中去查找释义,会是这样的:谦虚,不自高自大。如果你还不能进一步理解的话,可以读一读杨春山先生的《水稻的谦卑》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深刻地领悟到谦卑做人的深刻哲理。

水稻的谦卑是一种宿命,人的谦卑则需要一种顿悟。人们总是期待着向人生的高处行走,而水稻却憧憬着向土地的深处挤压。它的生命力,只有和土地完美结合才能萌发,这让水稻贴紧土地的心思,有了最为生动的注解。

谦卑,并不是自甘低贱。谦卑是一种宽阔的胸襟,是一种内敛的气韵,是水稻面对乡村的最深依恋。谦卑的事物,往往能够展示单纯和美好。如蚂蚁,用团结体现力量;如小草,用起伏对抗风暴;如游鱼,用慵懒诠释自由。谦卑的土地,心甘情愿接受犁铧的穿透;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犁铧和镰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让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种锐利的痛楚。春种秋收的过程,就是土地、水稻和金属碰撞的过程。人们总是会漠视脚下谦卑的泥土,而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土地和水稻的隐忍与厚重,在金属的熠熠光芒面前黯然失色。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土地,忘记了水稻,去注视金属散发出的光芒。然而,正是谦卑的土地和水稻,不断地养育着我们,并且,从不向我们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

谦卑的土地和水稻,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为了生活,我们可以步履匆匆,但需要保持着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为了生活,我们必须放弃很多,但不能放弃人生的信仰与尊严。谦卑,就是一种蛰伏待机的过程,在蛰伏中提升能力、积蓄力量,为将来的萌发吸纳更多的地气与阳光。

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株水稻,在土地的怀抱里生根,长叶,开花,结实。到成熟的时候,低下头颅,就能看到生养我们的土地,依旧是那样的谦卑、宽厚、隐忍和真实。(节选)

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你会将谦卑所包涵的深刻哲理领略一二。身为一个大写的人字,尤其为人父母,如果你缺乏谦卑的品质,那你拿什么奉献给你亲爱的孩子呢?如果你的自高自大展示给孩子时,他(她)从你的精神世界里吮吸到的又是什么呢?大概没有精神食粮,唯有那贫瘠的丑陋,和肮脏的心。真可惜了你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藏污纳垢的家庭里。

孩子为人处事的教育比学习更重要(教育孩子学会谦卑做人)(2)

二、教育学会谦卑做人,就必须要学会接纳与选择。

教育孩子学会做,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工作。如果作为父母我们自己不知道如何做一个谦卑之人,你拿什么去给孩子阐述呢?你拿什么去证明给孩子你所说的谦卑原本就是这样子的呢?因为你说的再动听,自己却在那如暴君一样统治着巴掌大个家,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孩子信服的。

“我女儿有一天突然问我,她说,妈妈,我们老师在思品课上教我们要学会谦卑,学会宽容待人,可是我看到爸爸每天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他的谦卑在哪里?听女儿这样说,我内心一震,在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孩子长大了,她开始思考怎样做人,她开始从父母身上寻找优秀做人品质的影子。可惜的是,我们从没有这么想过,真是汗颜啊。晚上,我把女儿的话讲给老公听时,他没有说话,平日里口若悬河的他,竟然陷入整晚的沉默。”

关于怎样谦卑做人,很多家长几乎都不去考虑,因为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谁谈谦卑做人仿佛就成了另类,取而代之的是,更愿意大谈而特谈与钱有关的话题。没有了谦卑这一做人品质,恐怕只剩下与人相处时的尔虞我诈,只剩下人与人利益的斤斤计较。

如果我们教孩子学会谦卑,那至少要从自我接纳家人,接纳家庭以外的人做起,不要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那种谁敢与老子争锋的思想只是莽夫才会有的。而谦卑之往往是从接纳开始做起,在接纳过程中再去做判断与选择。选择是一个并不容易的事,因为要放弃部分利益,就如我们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一样,孩子可以做到,我们身为家长可以做到吗?

孩子为人处事的教育比学习更重要(教育孩子学会谦卑做人)(3)

三、教育孩子学会谦卑做人,要学点哲学辩证思想。

古人有: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说;今人有:吃亏是福一说。其实这里包含着深刻的哲学辩证思想,意思是说,当我们可能会被欺骗,会受到挫折时,不妨退一步安慰自己,这点小亏算什么,我完全可以容忍,我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今后再度吃亏上当。

再看看我们周围很多家长,不要说吃小亏了,还没有吃亏呢,就开始嘴上不饶人,不积德了。别人明明没有招惹他,还时不时讽刺人家几句。就如在头条上写评论的一些人,大多数人都不会认真阅读作者辛苦写就的文章,只看个标题就开骂,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是没办法学会谦卑的,因为他(她)的眼里只有自己,世界是他(她)的,果真是这样吗?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违法呢。

给你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苏东坡去找佛印聊天。对佛印说:“我最近学佛很精进,你看我现在的坐姿如何?”佛印赞叹道:“像一尊佛。”听了很高兴。佛印接着也问道:“那你看我怎么样?”苏东坡为了压倒佛印,就答道:“像一坨屎。”佛印听了微微一笑未作答。苏东坡回去后很高兴,到处宣扬他这回胜了佛印。苏小妹听了以后,却对他哥哥说:“哥啊,你不要再四处宣扬了,其实是你输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说道:“佛印心里有佛,所以他看谁都是佛。你心里有屎,所以看谁都是屎。”

从上面这个故事里,你领悟到谦卑的另一层含义没有?当你瞧不起他人时,其实就是瞧不起你自己,那是你内心猥琐和不自信的表现。看似张狂的你好像很牛气,实则你内心是空虚的,空到你连一点点容人之处都没有,何其可悲啊。而这样的你,又如何去教育孩子学会谦卑呢?

孩子为人处事的教育比学习更重要(教育孩子学会谦卑做人)(4)

四,教育孩子学会谦卑,其实是最孩子最好的保护。

从小被父母,被家中老人溺爱纵容惯的孩子,内心绝没有丝毫谦卑,如果你不信,去琢磨琢磨,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当你有一天突然发现,孩子眼中根本不屑于你时,你管也管不了,教也教不听,你那时才会发现自己竟然如此失败,此时你内心有没有悲怆之感呢?

而现实生活中,恰恰正有很多家庭里正发生着这样的事实,孩子还未到青春期就已经管教失控,而家长却把矛盾指向了学校老师,认为老师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家长会迁怒于家中的老人宠坏了孩子,还有夫妻相互埋怨与攻讦者,皆是责任的推脱者。

“我认为教育孩子学会谦卑,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拿我家儿子来说,小一点时也曾经自信爆棚,有几次我就狠批评过,我告诉他,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总是狂妄无礼,终有一天你会败在你的嘴上,败在你的目中无人上面。因为任何矛盾都是嘴上不吃亏开始的,然后是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心生嫉恨与报复之心,既而产生害人害已的后果。有那么几次严肃的教育,外加小小的惩罚后,孩子终于记住了。现在的他经常保持一付儒雅的气质,谁见谁夸这孩子有修养呢。”

就如这位家长,他就是好父亲,他能够在孩子小一点时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让孩子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气馁。其实这里既对孩子的品质进行了培养,又让孩子减少了无端惹祸的机会,还能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可谓是一举三得。有些时候,我们真得需要用谦卑之心向别人学习,学习优秀的做人品质呢。

结束语:教育孩子学会拥有谦卑之心,最大的考验是来自家长自己。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优秀的品质,你无论如何是没有办法让孩子信服的。让孩子不信服你,你又如何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呢?如今正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其实就是从你我他做起,心和谐了,行为便和谐了。家和谐了,国便和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