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央行披露3月份经济数据。
M2同比增长9.7%,预期9.1%,M1同比增长4.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5.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创近8个月新高。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年初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发力的情况下,3月份的各项宏观数据已经有扭转去年下半年颓势的趋势。
01 经济颓势
明明去年GDP增长8.1%,已经是几年的最高增速,为什么说是经济颓势?
2020年疫情以来,我们国家率先控制疫情,并实现复工复产,而国外疫情严重,产能受到冲击,于是国外的订单需求都转移给了我们。所以2020年我国的出口大幅增长,船运价格更是翻了几倍。
2021年上半年,我们的经济继续延续复苏态势,国家趁着此时经济压力小,开始结构改革,控制宏观杠杆率,特别是房企杠杆,同时对教育、互联网出手搞共同富裕。于是,我们看到从2021年2月份,M1开始快速下滑。
反映到经济上,2021年四个季度分别取得了18.3%、7.9%、4.9%和4%的经济增速,可以看出增速逐季递减,四季度滑落到4%,经济增长压力开始凸显。
这也是为什么从年初开始,我们的货币和财政端都开始发力的原因。
02 怎么发力
我们都知道,国家拉动经济的方式只有三个,消费、出口、投资。
对于消费,由于疫情影响,第三产业受到打击,同时去年对房地产、互联网、教育的打压,这批人收入水平下滑很大,支出和消费自然减少。消费是整个经济链的末端,由于惯性,需要企业、居民对经济的预期都好转之后,才会慢慢转好,这往往已经到了复苏中后期。而目前是衰退末期,企业和居民预期最差的时候,大家节衣缩食,无论可选消费还是必选消费都很难有起色。
对于出口,过去两年由于国外疫情严重,需求转移给我们,所以出口爆表。而随着国外疫情转弱,逐步复工复产,对我们的出口势必造成挤压,出口回落基本是板上钉钉。体现在数据上,出口运费价格已经连续11周下跌。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投资。
而投资分为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目前是衰退末期,企业信心还未恢复,且制造业投资需要一个长周期复苏,才会看到制造业的密集扩产增加投资。
于是,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就需要挑起稳住经济的重担。而从年初的政策来看,国家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房地产方面,开年有不少城市开始逐步放开限购限贷,利率下滑,放开公积金贷款范围,可以预期的是全国其他城市也会跟上。
基建方面,最近中国中铁公布了一季度经营数据,整体订单额增长84%,其中,铁公基类的是增长94% ,勘察与设计也是增长100% 以上。基建方面的刺激是实打实的。
所以,国内现在已经是紧缩末期,国家的刺激政策会继续实施,3月份的数据告诉我们,经济的颓势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会逐步稳住。
随着后续政策的出台,政府部门的订单逐步传导给中下游企业,最终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开始恢复,反映到数据上社融增速、社会贷款等都会逐步回升,这对资本市场有正向带动作用。
结尾:
从年初开始,上层对经济政策的措辞已经从,3月21日的“防止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到3月30日的“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到最新的“及时出台有利于市场预期稳定的措施”。可以看出,由于经济压力凸显,国内政策已经从防御性政策转变为进攻性政策了。
而现阶段,3月份数据显示社会上并不缺钱了,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信用不能很好的传导下去,因为银行要把这些钱贷出去,得有企业居民能够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比例。
所以政府加杠杆后,基建单位拿到订单,向下传给各施工单位、中上游企业,仍需疫情结束的配合才能施工,将订单真正转化为社会需求。可以说现在,万事俱备,只剩“疫情结束”这股东风了。(当然,疫情结束后,经济恢复的感受传导给居民,仍需几个月时间)
而对于股市,不用等疫情完全结束,疫情拐点出现,就会提前反映经济复苏的预期。
用朋友的话作为结尾:“哇哇大哭的孩子,不会因为几句安抚就停止哭声,即便拿出了好吃的和好玩的,也要擦下眼泪,才会开心地笑起来。这里不能悲观,让子弹飞一会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