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合生态乡村建设——垃圾分类

孝合传统文化 2022-09-06 17:00 发表于山东

2021年过完春节后我们回到青州的高柳镇,继续我们的乡村建设。酵素农耕推广基本步入正轨,我们在白天入大棚,晚上分享课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垃圾分类的开展。

我们采用的是当时酵素界推广的三桶两箱法,就是酵素桶,堆肥桶,不可回收桶,可回收箱,有害垃圾箱。

根据我们的提案,经过多次讨论,村书记只允许我们先做试点后再说。并没有在全村全部展开,我们想只要让我们做就好,我相信我们能做好。只要做好了,就不怕全村、全镇不做!

因为之前推广酵素种植的基础上,跟接触的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按照村委安排先从村主干道两边的商户和村民做起,加上听了我们多次课程对保护环境和酵素农耕很感兴趣的部分村民, 一共大约57户先做试点。

考虑大棚户的在家时间, 我们定的是中午11点和下午5点去收垃圾。这样在我们还是继续做酵素推广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添加了垃圾收集和垃圾分拣的工作,这无疑是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但为了这次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垃圾分类的实战机会,累我们也愿意!

在这里,我插入一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展示我们做了什么,更多是我想展现垃圾分类的不难和我们在践行垃圾分类中走过的路和坠入的坑,为同样有志于垃圾分类的同仁们作一个借鉴。所以,这篇文章里有喜悦也有无奈...

对于前边提到的只做试点没有全村做,和以我们为主去做,后来我也做了反省。在这个村做垃圾分类的意愿最迫切的是我们而不是村委从源头顶层设计就不合适,而是应该先跟政府相关部门做多轮多方的会谈达成系统的落地方案再开展比较合适 ;做垃圾收集,分拣主力是我们,村里只是找了一个环卫工人辅助我们,这样导致了可持续性的可能性很小; 在乡村以村庄为单位很难做到可持续,适合以镇为单位进行。这几点都是后来该村的垃圾分类按下暂停键的原因,后面我会有文章来具体分析。

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模式(孝合生态乡村建设)(1)

就这样,村里给我们配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我们自己团队的老师,又加了一个环卫工人,以我们为主就开始了每天固定时间骑着三轮车着配着音乐开心的去收“垃圾”。因为50几户当中村民有村南村北的,村东村西的,住的比较分散,又增加了我们的劳动时间,但这个过程中又跟更多村民建立了很好的互动的感情,所以我们累并快乐着!

先从年前学习和制作酵素的村民开始入户,他们学习过课程,对保护环境和垃圾分类认可度高。因为我们提倡的就是垃圾减量,所以对于各家的垃圾桶,没有去统一。让他们自己从家里找5个合适的容器就可以,可以是以前家里废弃铁桶,塑料桶,可以是篮子,箱子等。我们亲自示范,将他们的混合垃圾当场分类,厨房做菜摘下来的生鲜菜叶,菜根,黄瓜把,西瓜皮香蕉皮之类的放到酵素桶,剩饭剩菜等有机垃圾放入堆肥桶,电池,灯管,药瓶等放入有毒有害桶,可回收的很好分,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的。通过我们这样每家每户去示范,一目了然,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也当场就会且做的很好。而且,看到分类好的垃圾,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垃圾分类这么简单啊,这么一分,哪有多少垃圾啊 !”堆肥的堆肥,做酵素的做酵素,可回收的回收卖钱,剩下的有毒有害的和不可回收垃圾总共加起来不足30%!因为有毒有害的也不是常有。

通过我们跟村民接触,我们都问过同样的问题“垃圾分类好不好”?他们都说“是应该分了”“统一分我们也愿意分”!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有些人认为农村人不爱干净,素质低,其实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农村人并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她们勤劳,善良淳朴,真诚亲切!乡村是熟人社会,在乡村落地垃圾分类真的不难。

在入户示范分垃圾的过程,我真的很感动,我没有要求大家不带手套,但我们的团队伙伴都是徒手去示范!我知道,这是我们团队一直都在践行的,以身作则,破别人的“脏净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肮脏的垃圾”是谁制造的,是每一个你我。有些东西本不脏,是我们认为它脏!

当看到我们弯下身来在他们面前喜悦的徒手去他们的垃圾桶里的分捡垃圾时,好多村民也看不下去,一个劲儿的拦着我们不让我们去捡,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我们是去真做而不是做做样子!通过这些,也增加了她们对我们的信任,也换来了她们对我们的关爱!

说垃圾不脏也不是不脏,中国人的习惯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有随口吐痰的习惯,不吐在地上吐在垃圾桶里还算是文明的。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冬天经常会有呼吸系统的问题,吐痰的也多。那天团队的王家敏老师正巧碰上这种情况,但她当场还是去徒手分了。回来后她才委屈的流出了眼泪。说太恶心了,当时自己是强压住恶心去捡的。我能体会她当时的感受,就过去抱住了她,安慰她。过后她又一个劲儿的“反省自己”,“我不应该有分别心”!这样再次让我泪流满面。

这就是我们的团队伙伴,为了垃圾减量的信念,脏累都置之度外。

一开始没有场地,一块露天的空地也可以做。需要做的太多太多,于是我们就每天早上5点起来,在欢声笑语、鸟语虫鸣中分“垃圾”--因为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每少一份垃圾就多了一份资源。我们把昨天收来的垃圾,酵素桶的集中起来去做酵素,堆肥桶的倒在旁边堆肥的堆上,其他的分类堆放。对于这些被我们亲自收来的垃圾,我们也格外的宝贝。记得有两次,都是半夜突然打雷下雨,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爬起来往外跑,找塑料去盖多日来收回的资源。最后垃圾盖好了,大家的头都淋湿了。 因为有商户超市,我们收集的大件纸壳,塑料,泡沫特别多,我们就临时用大编织袋分装。我们的郭老师毛笔字写的好,她就在纸壳上写上“玻璃”“泡沫”“塑料”等等,把它们订到墙上,我们就把收回来的垃圾,暂时再分类放在我们分好的区域。把可回收的让环卫拿去卖钱,有毒有害和不可回收的交给垃圾处理场。让它们“尘归尘,土归土”,回归各自的“本位”进入再循环。

期间每位伙伴分垃圾的体验不同。我当时想到是自己活了近五十年,我到底产生过多少的垃圾给这个地球的时候不禁黯然神伤,别人眼里我们是不怕脏不怕累的少见的一群人,而我们清楚我们只是知道以前的自己做错了,现在做我们该做的而已。

因为我们这个公益组织无商业,无产品,无宗教,只有利他和爱的赋能,无条件的付出行动和时间,真正无所求的去做了,也取得了政府和百姓的关注和全然信任。因此,镇书记想邀请我们在他们高柳镇的71个村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和酵素农耕的推广。为了能让其他村能够学习和观摩,于是在镇领导的安排下,在我们的参考方案下,正在做垃圾分类的村很快又重新找了一个地方,建好了新的垃圾资源分类中心作为全镇的样板。新的资源分类中心,整齐干净,能遮风挡雨。我们分类好的资源,也可以不用担心放在外边风吹雨淋了。我们也在敦促村书记找人,尽快来接管我们做的块垃圾分类这块工作,以便我们能有时间去建设其他的村庄。

因为村里迟迟没有找出合适的人去接替我们,我们也不能耽误其他村的建设。所以我们就搬离了那个村庄。 在这个村的垃圾分类,从开始入户到建起垃圾资源分类中心,前后经过4个月时间。通过这次的垃圾分类,我们也做了如下总结。

垃圾分类的总结

1

垃圾分类

由政府主导组织安排和设计,整合个部门的力量系统建设,和村委合力落地实践,村委应该是落实的主体,并需要上级的监督、考核,公益组织只是个辅助环节。前期行动前的沟通和讨论非常重要。否则,垃圾分类可能在中间很难持续下去。而我们当时急于做垃圾分类并不合适。

“反客为主”。不但增加了我们自己工作量,还没有把垃圾分类工作传递给他们。这一点通过后来学习了“零废弃村落”陈立雯老师在江西东阳乡推广的垃圾分类课也证实了我的分析。

2

垃圾分类

仅靠公益组织的呼吁、提倡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有一定强制力才能全面落实。因此不能只有部分居民试点,必须全村统一动员后一步到位全部撤桶而非逐步撤离,村委每天跟进逐户督促一段时间,以后也要持续监管才有可持续性。

通过落地实践来看,不管践行垃圾分类也好,酵素农耕的模式也好,都简单易行。只要镇村合力,统一执行, 半年时间,普及落地完全可行和不难实现。

3

垃圾分类

改变行为是标和果,改善生活和生产模式是本和因。同时通过教育来让大家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污染的制造者,每个人都需要负责任。实现垃圾减量和环境健康并不单单是政府的事情,他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责任。所以持续全面的环境危机课程分享,传统文化分享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4

垃圾分类

真正在乡村做垃圾分类发现其实不需要大的投资,以实现垃圾减量为目的。整体上国家是减少了垃圾处理的费用和减少环境污染。(垃圾桶会被全部撤掉)。(用户易学和认可度高)

4-1

4-1

所需要的资源再利用中心的面积不需要太大,最好选择现有的空地,避免再次投资,只要可以遮风避雨就可以;如果场地不好找,也可以不用建设资源中心,而只需要一个堆肥的场地即可解决。详细的方式我们方案中会描述。垃圾分类方案不是固定的,重要的是因地制宜。

4-2

4-2

人力需求不大,这个村庄全部做到垃圾分类和垃圾箱撤离就会省下原有的环保的费用,用来投到收和分拣垃圾的几个全职工作人员上面即可。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没有增加投入,只是工作内容的转变。结果却是每日垃圾的减量。

4-3

4-3

当时我们用的是三桶两箱法,电动三轮配上5个桶每日定点上门收取,直接拉到资源利用中心,酵素桶的内容去倒进发酵桶;堆肥桶的倒进堆肥地;不可回收的收集交给环卫,有毒有害的收集好达到一定量由专门的公司处理;所以通过垃圾分类,我们的垃圾减量至少能做到70%!

这次垃圾分类虽然当时分的也不错。但每家每户摆5个容器还是不合适, 其实,不管农村还是城市垃圾分类住户只做干湿分离就可以。因为生活中,湿垃圾基本就是厨余垃圾,这些湿垃圾做堆肥就可以。

关于生产垃圾,就是种植产生的新鲜的秸秆,蔬菜的枝叶或是一些次果,这部分湿垃圾是跟生活垃圾分开的,也好处理。可以做酵素也可以做堆肥。其它垃圾主要就是塑料为主。

4-4

4-4

利用住户的现有容器,避免购买新的而产生更多的“垃圾”。(如果是建设样板村 可以忽略该建议)

以上是我针对以前做垃圾分类的一点总结,希望能给有志于做垃圾分类的同仁们一个借鉴。对于垃圾分类的总结和学习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努力,也希望有愿意做垃圾分类的单位和组织与我们联系,我们很愿意为垃圾减量和分类继续我们的公益服务!为了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践行中来!

潍坊孝合公益

我们所有视频和文件属于纯粹公益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它用途。欢迎大家转发,共同倡导,也是在做公益。感谢...

阅读 71

分享收藏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