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本来是想勾搭武松,结果反倒被武松呛了一场,一肚子的气愤。

到了申时(傍晚四五点钟)的时候,武大郎挑着担子回来了,看见潘金莲在那边哭得眼睛红红的,于是他就问潘金莲发生什么了事情,谁把你弄哭了?

金瓶梅不是(金瓶梅果然很有料)(1)

潘金莲正在气头上,冲着武大郎就骂:都是你这个不争气的,叫外人来欺负我。

好一个外人,武大郎很郁闷,有我兄弟武松在,哪个外人敢来欺负你。

于是潘金莲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改编了一下,变成好色小叔子想调戏嫂嫂,嫂嫂死活不同意的家庭伦理剧。

武大郎笑笑,我兄弟不是那样的人,不可能的,他还特意叮嘱潘金莲,不要高声嚷嚷,别人街坊邻居听见了被人笑话。

说完,武大郎又去找武松:来,兄弟,我们喝两杯。

武松心里也气愤,但又不好发作,毕竟当初搬进哥哥嫂嫂家来住街坊邻居都是看见的,现在闹出这么个丑闻来,定要被人笑死的。

武松也不回武大郎的话,起身就往外面去。

武大郎喊他他也不回头。

武大郎是了解弟弟和老婆的,谁对谁错心里自然一清二楚。

其实每每看到这里,我就在想,如果武松接收了潘金莲,武大郎未必不会默认弟弟与老婆的关系。

因为这是有前科的,张大户没死之前,潘金莲与张大户不也有这么一层关系么。再者,《金瓶梅》后面出现的韩道国和王六儿夫妇,韩道国也默认自己的老婆王六儿与弟弟和西门庆的关系。

这无可厚非,在封建社会,生活在下层的这些百姓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生存问题,感情、原则之类的统统没有用,填不饱肚子。

金瓶梅不是(金瓶梅果然很有料)(2)

武大郎本来是想和稀泥的,把这个问题不了了之,但是他和稀泥的方式错了,他问潘金莲:我兄弟是怎么回事,我喊他也不答应,就这样走了。

这话一出,潘金莲心里更气了,因为如果是一般人,不管是不是真的,老婆说被人欺负了,总得表示表示吧,可武大郎不,他还故意问出这样的问题来,怎么能叫潘金莲不生气?

于是潘金莲骂道:你这个混账东西,这不明摆着,他知道羞耻,没脸见你,所以走了。我猜他一定是去找人来搬东西了,不要在这里住了,难道你还要留他不成?

潘金莲这么说一来是气武大郎真的没出息,二来她也担心,武松会不会是真的要离开,因为在潘金莲心里还是不希望武松离开的,就算他不接受自己,但每天能见到也总好过再也不见吧。

果然,不一会儿武松带着一个士兵过来搬行李了,武大郎见了劝道:兄弟你这是做什么,干嘛非要搬出去。

武松边收拾东西边回道:哥哥你就别问了,说出来装你的幌子,让我走了就算了。

“装幌子”就是张扬的意思,武松的话说得很明白,你别管也别问,家丑不可外扬。

潘金莲心里在嘀咕,人家外面还不知道一个兄弟做了都头,家里面怎么沾光了,反倒来冤枉人,早点搬走了好,省得我每天看见你。

说到底,潘金莲还是不想让武松离开,就像夫妻之间吵架,一个说,我走了,我离开。另一个人说,好啊,好啊,你走,走了就永远别回来。其实一个说走并不想走,一个说走了别回来马上就要你回来。

但是武松跟潘金莲不是夫妻,武松说走就是真要走,潘金莲说早点走是真不想让你走。

武松搬走后,又过了十来天。这天知县把武松叫过来,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

明朝官员每隔三年要做一次考核,叫做京察,考核不合格就下岗走人,考核过了,继续留任,表现特别好还可以升官发财(所以《金瓶梅》写的是明朝的事,却用宋朝的人)。

这个知县来清河县上班已经两年多了,今年到了考核年,为了保住乌纱帽,他必须往上面去打通打通关系。

他所要贿赂的人叫朱勔,北宋末年的六贼之一,这个朱勔对造园林很有一套,深得宋徽宗喜欢,就是他搞出来一个花石纲,从苏州往东京运送太湖石,弄得江南地区民不聊生,直接导致方腊起义。

鉴于各地的起义和盗贼特别多,知县要往东京送东西,保不准路上就会被强盗抢走,到时候钱没了,乌纱帽也保不住,毕竟连蔡太师的生辰纲都能被梁山好汉抢走。所以武松这样一个人是护送钱财去东京的最佳人选。

武松一口就答应了这门差事,知县很高兴,赏了他十两银子,过两天就动身。

出发之前,武松特意买了一些酒菜去跟哥哥告别。

金瓶梅不是(金瓶梅果然很有料)(3)

潘金莲对武松余情未断,见是武松来了,顿时心花怒放,心想,莫不是这厮想我了?于是连忙上楼去化妆一番,换了一身漂亮的衣服下来。

“叔叔好几天都不来家里,叫我心里空落落的,喜得今天来了就来了,还破费买这么多酒菜来干什么。”

武松也不搭理她,只是说有话要跟哥哥武大郎说。

于是兄弟两个加上潘金莲摆开桌子,边吃边说。

几杯酒下肚,武松突然站起来,对武大郎说道:大哥在上,今天知县让我去东京出差,明天就启程,多的话两三个月,少的话一个月就回来,我知道哥哥你为人懦弱,我不在家的生活怕有人来欺负你,所以有句话要跟哥哥你说。

武大郎不知道武松有什么重要的事。

武松告诉哥哥,在他出差回来之前,每天生意减半,假如以前一天能卖十扇笼炊饼,以后就只做五扇笼炊饼出去卖,下午早点回来,要是有人欺负你了,你也别跟他计较,等我回来自会找他算账。

要说武松这个忠告绝对是为武大郎着想的,可是偏偏那一句“等我回来自会找他算账”,断送武大郎的性命。

武大郎觉得弟弟都是为了自己着想,生意少做就少做点,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潘金莲听了就火大了,这不明摆着就是防老娘吗?谁回来欺负武大郎,能欺负武大郎的不就只有我潘金莲吗?

但是潘金莲还是忍住了没有发作,只是气得脸皮胀得紫红紫红的。

哪知道武松接着又对潘金莲说: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要我武松多说什么,我哥哥质朴,家里面全靠嫂嫂做主,岂不闻古人云:篱牢犬不入。

一听“篱牢犬不入”潘金莲再也忍不住了,破口大骂:你个混账东西,来欺负老娘,我是个不带头巾的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 也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老娘自从嫁了武大, 连个蚂蚁都不敢入屋里来,什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进来?你别胡说八道,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一块瓦砖儿,一个个也要着地!

潘金莲这一串骂人的话真是精彩,让人听了太过瘾了。

要知道“篱牢犬不入”就是用来形容女人不守妇道,而此时的潘金莲除了对你武松有爱慕之情,对其他人根本没有什么想法,武松这句话是真的伤害了潘金莲。

正所谓:一语成谶。此后就如武松说的,真的有只犬儿钻了进来,不但钻了进来,还要了主人家的性命。

我每每看到这里,心里都想,或许正是武松这样伤人的言语,才让潘金莲心中产生了想要报复的心理,才跟西门庆、王婆合伙害死了武大郎,但凡武松在潘金莲心里还保留那么一丁点希望,也不至于后来潘金莲想要跟着西门庆偷欢。

武松最后一次见哥哥武大郎竟不欢而散。

毕竟武松走后潘金莲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