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情人节,也是北京去年入冬以来第七场大雪天气,在这个典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早春二月,清晨是大朵的雪花飘扬,不久又变成细雨霏霏,转眼又降成雨雪混夹了,到下午四五点钟竟还露出太阳微弱的脸。电视台还报道半夜最低气温为零下九摄氏度呢!但就在这雨雪天里,我仔细观察了中国体育报大楼高大杨树下一排排顽强生长着的迎春花,她们枝条变柔软些了,大米粒般大小在枝条上成对的红色花芽竟然开始变大,呈八字形开始往外膨胀了,前些日子还紧贴长枝缩小为小米粒而自保过严冬呢。她应该感知立春后天天变化着的春的气息,过去文人墨客都说高大的柳树、玉兰和不显眼的小草先报春,难道我眼前这一排排迎春花的枝条不是报春的信息吗?

赏析迎春花(金灿灿的迎春花)(1)

宋诗中有一首描绘迎春花: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看来迎春花,别看花小色单,枝株长不成大树,没有明显的主干,她只是属多年生木犀科落叶灌木植物,但这位宋朝诗人却如此盛赞她:迎风击雪中迎来春色满人间;她不是满足自己有多少花容月貌,而是为了迎候百花姹紫嫣红开遍大地时她在丛中笑呢!有文章称她和梅、山菊花并称“雪中三友”,有的把水仙也并入称为“四友”,但并未见过野生水仙还能经风雪,在下只见过不少国画家画过山下石旁的水仙花而已。

一周后迎春花暗红色的鳞片就晕成淡红泛绿色,花芽明显开始萌动了,此时依仗植物顶端生长的优势,叶芽冲破鳞片束缚,冒出两片嫩叶为迎春第一尖兵。到二月底三月初,她吸取天地精华,金黄的蓓蕾形成了花瓣,伸展出眉眼和腰身,绿叶伴随着花前花后冒出,金黄的花瓣为四瓣、五瓣、六瓣居多,大片金花迎风招展,迎着寒风和春光笑迎大好春天了。三月中旬开始进入盛花期,此时她已是翠条千百黄花万朵,点点闪闪金光中春光无限明媚,花期竟然也有四五十天呢!别看她长不成树,也成不了林,她的寿命可到八九十年甚至百岁之长呢。冀、鲁、豫、甘、陕、川、滇及世界屋脊西藏等地都开遍迎春花。

谁能指出春风下金线般的千万柳条和迎春花谁占先呢?我难分伯仲。

迎春花在生长环境良好的中州鹤壁被首先命名为市花,在阳光和沃土中那里每一丛可达好几平方米,百亩千亩的种植园区中,放眼盛花期已成为满眼黄金甲的汪洋大海了。她不仅仅是百花园中的佼佼者,也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治疗人类清热解毒和活血止血的良药。

山东烟台乳山人氏著名老作家冯德英,他的成名作是《苦菜花》,大获成功后,在周总理亲切鼓励下,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年又奋笔疾书完成了大作《迎春花》。迎春花芳名雅称“黄素馨”,在故里胶东人俗称她为“金腰带”,迎春花因此远播九州。当然作家是借家乡山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和让作者长泪不止的亲眼所见的英雄儿女,美喻迎春花之不畏风雪严寒,是坚不可灭的花种;而借此芳名写照了有血性的热土故乡齐鲁大地英雄人民不畏环境险恶,不畏日伪强敌淫威,最终迎接全国人民伟大胜利的烽火故事。这正是中国群英谱中一些英雄儿女谱写的《迎春花》的真实写照!

粉碎“四人帮”后,这位解放战争的老战士重新点燃了创作激情,打开了尘封的稿件和素材,再次深入山区的生活,前后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作,终于完成了心血之作迎来了傲霜迎冰的《山菊花》。冯德英这三花文学创作,中外出版发行近千万册。迎春花让我感受如斯,做小文以记之。(万伯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