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N遍刷『知否』,我和我妈竟然为了小公爷对明兰到底是不是真爱这个问题,争执了起来。

母上说:“那个年代,小公爷如此纯孝的人,能为了明兰同母亲反抗,以绝食相逼,怎么不算真爱。”我说:“不不不,真爱,应该是我希望你好,能跟你在一起最好,如若不能,至少不能让你成为一个笑话。充其量,能算是十分喜欢,不能算是真爱。何况,明兰就算嫁进了国公府,十有八九,这结局,可能比这两人更惨。”

于是,我俩为了这个问题,连辩三天,依旧没个结果,各执己见,谁也没占到上风,此题无解。

知否明兰为啥没和小公爷在一起(知否1明兰嫁给小公爷)(1)

01.行则将至,谋在全局

初恋,总是美好的。

少年人,满眼爱意,横冲直撞,一颦一笑,都为了心爱的姑娘,看到她会脸红,想到她会心动。

这小公爷啊,真是验证了,年少不能恋爱脑,考场思春过不了。Flag不能立太早,复读丢妻初恋跑。

横批,怎一个惨字了得。

小公爷到底为什么这么惨?是怎么将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齐家的小公爷看见盛家的六姑娘,青梅竹马,温婉可人,胆子又小,是一个顶顶好的妹妹,一如当年贾二爷见到了林妹妹。

但他不知道这个妹妹8岁那年就能在众人面前,只因为大姐姐对她好,她要用一身技艺,在顾家二郎手中,赢回她三哥哥输掉的聘雁。

不知道她在四方院子里过得极其可怜,只想待父亲来看她时,寻一个公平,堂堂五品官家的庶女却需要靠小娘典卖嫁妆才能不被饿死。

不知道在她家,大娘子有尊崇,五姐姐是嫡女;宠妾有体面,四姐姐有疼爱。他齐国公府独子,父母恩爱,哪里能体会靠算计度日的苦楚。

不知道这个妹妹,8岁那年,就能孤身一人冲出府邸,独自跑在扬州大街上,为母寻医。

不知道她谨小慎微的过活,因为那两个大的,岂能容她如此出众拔萃。

不知道她好不容易勇敢一次,用名声作保,哪怕外界说她痴心妄想,哪怕别人说她有攀龙附凤之心,只要他肯真心待她,她自然不后退,只为不辜负他的真心一场。

不知道她九死一生之际,依旧伸手努力保住他送的东西,哪怕此刻已经认了小公爷做了哥哥。

不知道她为了帮阿娘报仇,自此再不情愿,也改口称她小娘,战战兢兢谋划,如履薄冰过活,就为了在偏心的爹爹,自私的大娘子,算计的林小娘手下百忍成金,替已逝之人雪恨。

不知道她为了能活下去,清理门户,算计二哥哥,算计整个盛家,就为给她小娘和她未出世的弟弟讨个公道。

知否明兰为啥没和小公爷在一起(知否1明兰嫁给小公爷)(2)

知书达理,温柔娴静。

谁不想呢?

可惜,她一无家世可撑腰,二无林小娘那样立身不正的母亲给她精明似鬼的打算着。

她有祖母,但祖母,不是她一个人的祖母,祖母若成了她一个人的祖母,她便不再是盛家那个人人去拜的老神仙。

他只看见,这个妹妹,藏拙乖巧,软糯呆萌,他想保护这个盛家六姑娘,像英雄一般,成为她的倚靠。

与其说,齐家小公爷喜欢的是盛家六姑娘,倒不如说,他喜欢的,是那个想象出来,极其羸弱,弱柳扶风的幻化对象,是满足于他虚荣心和英雄主义的幻影。

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小公爷这个人啊,顺风顺水惯了,不懂得,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眼瞎心盲,没有足够审视全局的能力,自然事情难以办成。

知否明兰为啥没和小公爷在一起(知否1明兰嫁给小公爷)(3)

所以身处顺境中久了的人,不会一会人间的豺狼,怎知人心难测,齐衡是过于乐观了。

02.身难由己,心难抗衡

喜欢,是知道一个人本性是什么样,看透她的方方面面,依旧心悦于她,让她做自己。

知道对方的不好,仍觉得那份不好无伤大雅,有存着能欣赏那份不好的心。

钱钟书先生说:“天下没有偶然,一切不过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

小公爷一句,“二叔怎么连你也逼她,她不成的。”

夫妻本就该其利断金,不相上下。

小公爷眼中的明兰是依附,是攀援的凌霄花,只能借他的高枝炫耀自己。

可若是凌霄花,她8岁那年就不会给大姐姐赢回聘雁,拉着爹爹思路清晰的告状,她从小便知道,要去争取,要护着母亲。

这样的两方辩驳,不仅是我和我妈辩过,我想很多人都辩过。

真爱无罪吧,喜欢总没有错吧。

小公爷对她又不是不真心,都为她绝了食,一心要娶她,让全汴京都知道,沸沸扬扬。

在那个年代下,这样的爱情,怎么就不是真爱了。

齐元若,他的家世,是连祖母都说如此显赫,虽然父亲不得宠,但母亲平宁郡主守着大内的宠爱,小心伺候着,又有世代的封荫,是差不了哪里去的。

齐家这位小公爷,为什么非要科考?

不仅仅是要外面人看勋爵人家也不都是些斗鸡走狗之辈,是有真才实学的。

真的如此吗?

荫封虽在,但人丁不旺,若没有个一官半职,只靠面子去寻差事,一代一代下去,很快就会退出上流门户的舞台。

知否明兰为啥没和小公爷在一起(知否1明兰嫁给小公爷)(4)

平宁郡主是跌倒都要坐马式的人,她怎么肯?

所以,小公爷从小如此上进,和她母亲的教育和熏陶,是分不开关系的。

其次,要想实现门户阶级的程度跨越,除却科考,便是门第。

盛家祖母,让盛紘高中后带着他去王家提亲,娶了父亲配享太庙的王家嫡幼女,实现了他能够得上的门户跨越。后来,盛长柏高中,娶了簪缨世家,有一门五翰林之称的海家嫡女为妻,自此在朝也有岳家扶持。

这也是平宁郡主,为什么宁可得罪盛家老太太,驳了儿子的意愿,让他认盛明兰做妹妹,也不肯八抬大轿赢她入府。

盛明兰养的再好,比所有在室闺阁女都有才华,也没有用。

主母的当家娘子,再有本事,也只能在院子内施展,没有家世傍身,就只能靠齐国公府。

若无门第联姻,齐家在姻亲这一块就要示弱,加上本身就在走下坡路。

小公爷人中龙凤,哪家的嫡女在治家层面也不会低过盛明兰多少。

人与人之间做权衡,主母的身份若比作表面,那家里的背景就是里子,面子再好看,若无里子支撑,依旧无法长远。

有不少人说,齐元若高中之后,平宁郡主是松了口的。

齐元若先在顾二叔那没讨到好,后去盛家没见到人,回家大病一场,起来之后便同母亲讲,随便人家,母亲如果看中了,那就结吧。

小公爷这个人,不是说不好。

只能说,太顺遂的人生,枷锁也多。

齐家夫妇二人,满心满眼都是这个孩子,齐元若自小衣食无愁,他没有顾二叔那样能豁得出去,父母、家族,他样样要顾,因为他是这些东西的既得利益者。

早在他母亲带着他去盛家吃盛长柏酒席当天,老太太顺着平宁郡主的意思,让明兰认小公爷做哥哥,小公爷将那一串珍珠亲手送给明兰,那一刻,他就失了先机。

太过软弱,步步退让,他没有顾二能豁得出去,便是婚事做不得主。

知否明兰为啥没和小公爷在一起(知否1明兰嫁给小公爷)(5)

既然做不得主,又是这些东西的既得利益者,那就该听从家里的安排,不要无故招惹,平白多了一桩,梁山伯和祝英台这样的憾事,平添一桩闲聊谈资,何必呢?

03.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写小公爷这篇前,我重刷了一本小说,东奔西顾的《只想和你好好的》。

家世同小公爷差不多,在家排行老二,被称国民二哥乔裕,家业由长子继承,又无心仕途,就在喜欢的领域里,做的风生水起,对一个姑娘纪思璇一见钟情,也恰好被那个女孩喜欢着。

原本一毕业乔裕是打算娶纪思璇的,奈何哥哥乔烨得了癌症,身体难以支撑。

拿到心仪大学offer的他,为了子承父业,亲手撕掉自己的梦想,为了不拖累他爱的姑娘,他让纪思璇误会自己是为了仕途,不能同她出国。

第一次,乔裕也曾放弃了纪思璇,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如此。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乔裕不想让纪思璇为了他留下,又怎么知道离开的纪思璇,就会高兴?

在这里我不想为他辩解什么。

通俗的说,对方以为的好,不是真的好,要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但这本书里,我喜欢乔裕第二次的决定。

乔薄联姻,乔家也有这个意思。

乔家二少爷,配薄家四小姐这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这一次,乔裕没有同意。

乔裕说,如果纪思璇有个什么好歹,这笔账,他通通会算在薄家身上,他们要的不过是他娶薄季诗,但他不会娶,若纪思璇有个意外,乔裕就会同她一起,没有这个人,哪里有乔薄联姻,若乔裕真的死了,乔家再度失子,这联姻就会变成了联仇,这笔买卖,薄家也不会做。

他说,他为了家里放弃了纪思璇一次,那这一次,不管是什么结局,他都只会选她。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小公爷有什么关系?

明兰说,这世上就比谁比谁更豁得出去。

小公爷不会为了明兰去死,邕王妃也正是掐准了这一点,才敢威胁他,说他别无他路可走。

当小公爷那把刀落地时,邕王妃狠狠的吁了一口气。

齐家小公爷若真血溅邕王府,这个案子,就摁不下去,毕竟皇帝仍在,齐家又有大内的宠爱,就算了是为了面子皇帝也不会坐视不管。

知否明兰为啥没和小公爷在一起(知否1明兰嫁给小公爷)(6)

何况兖王当时虎视眈眈,邕王妃逼死齐衡,这就是个天大的案子,顾二叔那一句把水搅浑,也是看准了邕王和兖王没有当皇帝的潜力,不贤,不慈,不孝,不义。

拖上一拖,齐家未免站不了先机,不是说说而已。

齐家无非是怕日后门庭冷落,毕竟,有几个人,能受得了从高处掉落下来的苦楚呢?

小公爷身上,没有这样的担当,所以注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

就如『父母爱情』里,老丁这辈子,都娶不上文化人,是同一个道理。

04.不入穷巷,不步后尘

嫁给顾二叔的明兰,婚后确实过的也累。

但这种累,是被理解的累。

得嫁高门,却要处处受自己不理亏也要忍的苦;和夫妻一心,一致对外的苦,是不一样的。

前者,是不理解的苦,若无理解,一生都难,无非是从一个院子,换了一个院子的伪装;后者是有时限的苦,有些是可以避免掉的。

盛明兰和程少商一样,不愧是一个作者笔下的两个人物。

还记得,程少商人物主题曲,《星河叹》。

“我笑青山依旧 风雨捉不透”

“我叹人生苦短 荒唐事不休”

“我盼孤身纵马 笛声漫天 四海任我游”

“我笑尘缘如梦 镜花一场空”

“我叹聚散无由 何处能相逢”

“我盼风云万里 星汉灿烂 爱恨一笑过”

她们都厌恶那种不能做自己的束缚,身虽桎梏,心向往之,可若心也如同朽木,那这一生,真的是一眼就看到了尽头。

凡事公允,能做自己,才是盛明兰渴望的日常,这一点,他齐元若给不了,但顾廷烨可以。

知否明兰为啥没和小公爷在一起(知否1明兰嫁给小公爷)(7)

知否明兰为啥没和小公爷在一起(知否1明兰嫁给小公爷)(8)

小秦氏有句话说的很对,“知道我们为什么总是碰壁吗?那就是他们夫妻其利断金,铁桶一般。”

夫妻一体,才能将日子过的好。

齐元若,不信她。

他耳根子软,容易受人撺掇。

平宁郡主从小又有在大内长大的情谊,无论谁做皇帝,大娘娘都免不了会和新帝有一场朝堂斗争。

如按先前,齐衡娶了盛明兰,不管是邕王登基还是兖王上位,都会拿齐家开刀,同他家过不去。

趋利避害,齐家势必更加依附于大娘娘,为她的话马首是瞻。

剧中赵宗全即位后,新旧联姻,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

大娘娘也需要联姻来巩固她的势力,齐衡首当其中,是最好的人选。

顾家当年不还皇家银子,尚且要面对下狱的局面,顾偃开的原配妻子,大秦氏,母家是东昌侯府,为了自保,尚且要逼死大秦氏,只为了快速解掉顾家的燃眉之急。

别忘了,这时候有个前提。

齐元若已经娶了盛明兰,两人过了数年,在婆婆的磋磨,朝堂的压力下,郡主会以齐衡非要娶明兰为由。

如今齐家的难熬,都是由她盛明兰“引诱,”和齐衡的“自私”为前提,数年光景,情谊不断损耗。

白月光也会变成蚊子血。

齐衡未必不会步顾偃开后尘。

盛明兰的下场无非两条,要么一纸休书被休回盛家,要么贬妻为妾。

祖母曾提点过明兰,“你那一对自私的父母,是不会像你淑兰姐姐的父母,为你出头的,你难道要我一把老骨头,去为你拼命吗?”

何况,那个时候,宅斗掺杂了宫斗,已经不是祖母一人就能扭转的颓势。

盛明兰如此要强,这两条路,无异于逼死她,而她的孩子,也很难说,不会走顾二叔的老路。

届时,她一无家世可撑腰,二无钱财能铺路,结局也许比大秦氏和白氏更惨。

知否明兰为啥没和小公爷在一起(知否1明兰嫁给小公爷)(9)

她那样心高气傲的人,如何在齐家的宅子里活下去?

何况,她对齐衡有情,从情深到陌路,要更痛。

明兰想要的生活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热爱,是有遐想的奔头,而非到后来演变成兰因絮果的怨怼。

加上齐衡耳根子如此之软,只会哭哭啼啼的诉说,他如何如何对不起六妹妹,不是他情愿的。

若走到这一步,看到这样的丈夫,她心里应当只剩下凄凉吧。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不情愿,就像荣妃说的,齐衡再不情愿,他依旧洞房花烛,封妻荫子,可她妹妹却骨枯黄骨,遭人指摘。

明兰那一句,同样一件事,男子可以承受的代价,和女子不同,也暗示了她和齐衡不是良配。


爱是什么?

爱是妾拟将身嫁与,一身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确实,只要能嫁于对方,哪怕被休,也无怨无悔。

[V5]可是婚姻不是这样的,婚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给力]

这交换的,还有两个家庭和繁衍的后代。

纵使白氏,含恨而终,可她还有心疼她的嬷嬷,和为她鸣不平的儿子。

小秦氏虽怨怼,但一直为自己谋出路,她说,出事了男人们就想着自奔前程,就别怪这妇人各有各的心思,去挖夫家的墙角。

当事人或许会撒手人寰,但和之相关的人,就如同这棋盘中的局环环相扣,险象环生。

看上去,不死不休。直到有一方,杀出一条生路。

小秦氏的恨意,也是从顾家薄情开始的。

#影视杂谈##有什么电视剧,是你可以刷很多遍的##知否知否应是绿红肥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