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上线后的评价几乎是冰火两重天,说好看的观众猛夸,说不好看的观众猛吐槽,这种状态似乎也反映在了收视率上。

在搜集了一些网友吐槽《风起陇西》的槽点之后,笔者写下此文,看看这些槽点是否成立,《风起陇西》是否被冤枉了。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1)

一、历史架空

一部分对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很喜欢的观众在看到诸葛亮、李严、杨仪和郭淮等名字后,迫不及待打开电视收看《风起陇西》,结果却看到了冯膺、陈恭、荀诩、阴辑、糜冲等一帮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

于是,《风起陇西》在一些“三国迷”那里遭到了一波吐槽:乱改历史毁三国经典。

《风起陇西》属于历史大背景下的架空剧,和《琅琊榜》这种完全架空历史不同,《风起陇西》的历史大背景相对来说比较具体化,毕竟诸葛亮、李严、杨仪等人是真实存在的,剧中他们的形象和作为和历史记载也相差不大,以真实历史和真实人物为背景虚构剧情和主角,这就容易造成一部分观众的不满。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2)

实际上,像《风起陇西》这种剧情架构的电视剧并不少,比如《人间正道是沧桑》,全剧所有的历史细节和大人物你都知道,但电视剧主角在历史上没有名字。

《亮剑》同理,副总指挥、师长和旅长是谁观众都熟悉,李云龙、楚云飞这帮云字科的人物在历史上却并不存在。

《潜伏》也是这样拍的嘛,真实大背景和真实大人物,然后虚构一帮小人物当主角。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3)

就算是被誉为历史大剧的《雍正王朝》,大部分主角都是历史真名也是历史真人,但实际上很多人的形象、作为和历史真人也有很大差距,坚决不能当历史正剧看。

相对来说,和真实历史最接近的历史剧可能就是陈道明版的电视剧《末代皇帝》,可你知道吗,这部剧得到的评价并不高,其槽点之一就是“墨刻”,太尊重历史。远没有篡改大量历史的意大利版电影《末代皇帝》出名。

既然《潜伏》、《亮剑》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些经典剧都可以这么拍,为什么《风起陇西》要被吐槽呢?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4)

二、古代谍战

有网友质疑,古代打仗也用谍战?也有类似军统保密局的部门?

这可不就是废话嘛,国与国之间的打仗,当然需要谍战,古代第一部兵书《六韬》有段话:“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意思是说在战争开始之前,选派八个人伪装之后到敌国侦察,搜集情报了解对方动态,他们就是间谍。

《左传》有记载:“(少康)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这个女艾和季杼就是我国有记载最早的间谍。

原则上讲,像西施、貂蝉这样被派往对手那里搞破坏的美女其实也属于间谍。

春秋战国时期的谍战就更多了,比如修建郑国渠的水利专家郑国,他的本来面目就是间谍,是韩国派到秦国通过大肆修建工程消耗秦国国力(疲秦)的战略级间谍。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5)

而且,现代谍战剧里常用的什么密语和密写技术,那玩意在古代就有,只不过那时候叫“阴符、阴书、谬语、谬书”之类,什么窃听器这样的玩意儿古代也有,比如“听翁”,现代有电台联络,古代有飞鸽和驿马。

既然有专门的间谍,那就自然有专门的间谍管理机构,比如汉朝的“诏狱”,曹魏的“校事”、东吴的“典校”,当然最出名的则是明朝的锦衣卫。

既然谍战在三国时期并不稀罕,那《风起陇西》描写谍战自然也就合情合理。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6)

还有网友质疑,张郃率军走哪条道,诸葛亮只需要派人远远看一眼就知道了,还用得着间谍传情报?

这就是不太懂历史和军事的观点,古代军队里确实有侦察兵,比如“斥候”、“探马”之类,但他们只是战术级别的侦察兵,起到的作用只是临敌应变。

像张郃这种大兵团长途行军,那是需要强大的后勤和配属部队配合的,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意思,大兵团要走哪条路,必须先派人去探路并修补路面和桥梁,大军路过的地方要有足够的军粮供应,后勤部门要建立粮道,大军行进途中还要有足够的宿营地,这些东西肯定需要提前安排,自然会产生相应的情报。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7)

对于诸葛亮来说,他越早知道张郃的作战计划越好,知道得越详细越好,知道得越准确越好,准确的情报肯定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和张郃进军一样,诸葛亮调配兵力堵截张郃也需要同样的流程,没有间谍光靠斥候的话,张郃大军距离街亭三十里五十里的时候诸葛亮才调兵?那肯定是不行的。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8)

三、现代用语

有网友吐槽《风起陇西》里的对话用了很多现代用语,比如“小圈子”、“你被捕了”,还有“逮捕”以及“扯淡”等现代感十足的对白,让人听了容易出戏,毕竟那是三国时期,距离我们的时代很远。

这个槽点确实算一个槽点,但其实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9)

说三国咱们就举三国的例子,比如央视版《三国演义》,那是比较尊重原著的,很多对白直接按照原著走,典型如“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青梅煮酒”。

但是,也有不少观众吐槽老版《三国演义》的对白节奏太慢太拿腔拿调,听着费劲。

这种吐槽可能原著粉会觉得惊讶,尊重四大名著有什么错?但有件事必须说清楚,现代社会中确实有不少人根本没看过《三国演义》,而且数量不少,至于走马观花看个一遍半遍的其实也跟没看过差不多。不熟悉这种半文半白对话的观众自然很难适应老版《三国演义》。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10)

反过来,新版《三国》电视剧里有不少乱入的台词,比如“天下谁人不识君”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说出吾名吓你一跳”之类,在很多观众看来这些台词简直就是恶搞,但也有不少观众认为台词很亲切,比老版《三国演义》容易让人接受。

在台词上标新立异的《大明宫词》,直接就像散文诗一样的台词风格,同样有疯狂吐槽的,也有超级喜欢的。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11)

可见,古装剧用现代化的对白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毕竟众口难调,只要《风起陇西》不标榜自己是历史正剧,那出现一些现代化对白也就不算什么大问题。

此外,古人说话和古籍文字也不一样,古书上的文字属于书面语,古人说话也不是那个样子,他们在普通场合也说白话,到了正式场合才搞四六八句,就像《风起陇西》里诸葛亮和李严上书刘禅时的话那样。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12)

四、杨颖

至于有观众吐槽杨颖也就是Angelababy,甚至因为她出演的原因就弃剧不看,笔者着实有点儿搞不懂。

首先,杨颖并不是劣迹艺人,也没有什么丑闻,任何剧组选她当演员并无不妥之处。

其次,杨颖饰演的魏谍柳莹本身出场就比较晚,糜冲都死了,她才出现,总不能有观众看到这一集立刻就弃剧吧。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13)

再次,杨颖饰演的柳莹公开身份是紫烟阁乐姬,这个人物本身要求有一定颜值,身材也要好,气质也不错,杨颖饰演这个角色起码从外形等各方面看也是非常合适的。

关键是,杨颖在《风起陇西》中的演技发挥虽然谈不上多么精彩,但至少也算是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也没有什么拉胯的地方。

说到底,杨颖只是《风起陇西》里的配角,戏份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很少,那些口口声声说因为杨颖弃剧的网友,其理由和动机实在是让人看不懂。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14)

五、剧情

《风起陇西》采用的叙事结构是多线齐头并进的方式。

陈恭是一条线,先在天水,后在汉中,围绕的主题是清白、烛龙和五仙道。

荀诩、冯膺是一条线,主要在汉中南郑司闻曹,围绕的主题是烛龙、内斗。

诸葛亮、杨仪是一条线,主要在蜀汉成都,围绕的主题是朝堂斗争。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15)

三条线分别叙事,中间偶有交集,场景切换很快,这就让一部分有单线程思维习惯的观众感到不适应,脑子跟不上,再加上人物众多,有些观众就会吐槽剧情太混乱。

实际上,多线叙事有多线叙事的好处,单线叙事有单线叙事的好处,反之亦然。

单线叙事很容易让人看懂,不挑观众,但经常会陷入“流水账”的窠臼。

多线叙事的好处是能保持悬念丛生的剧情氛围,坏处是挑观众,有些人特别喜欢,有些人就特别不喜欢。

因为《风起陇西》是谍战题材古装剧,原则上讲还是多线叙事更适合,至于挑观众的问题,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众口难调。

风起陇西背景图是什么(风起陇西五个槽点也可以是五个优点)(16)

综合来看,如果你不喜欢《风起陇西》,那这部剧的槽点很容易找到:

篡改经典,瞎编历史,胡言乱语,花瓶演员,叙事混乱。

如果你喜欢《风起陇西》,那这部剧的优点也很明显:

经典翻新,古为今用,通俗易懂,大牌云集,制作精良,悬念迭起。

这部剧就是这样,看不看,追不追,个人决定,不用过多考虑其他人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