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代因一幅画而载入史册;一幅画也因一个朝代而扬名天下。

话说宋朝,就不能不提到《清明上河图》。这幅数米长的巨幅画卷,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繁忙的交通运输、街头市肆的买卖盛况。舟楫、屋宇、店铺、地摊、酒旗、车马、行人历历在目,汴河两岸的繁华跃然纸上,展现出宋朝都城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历代王公贵族,无不被画中梦幻一般的繁华祥瑞,以及闲适优雅所倾倒,从而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

大宋清明上河图(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残片中)(1)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作者简介: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自幼读书,并游学于京城汴梁,后学习绘画,专攻界画宫室,擅长画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成为宋徽宗时书画院的成员之一。张择端除画有《清明上河图》之外,还有描绘清明节时,汴京金明池比赛龙舟盛况的《西湖夺标图》,也是描写当时世俗生活的画卷。

大宋清明上河图(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残片中)(2)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主要内容: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有人物五百多人,牲畜五十余,船只、车轿各二十余,房屋楼宇三十多栋,可谓是内容丰富,纷繁芜杂,构图疏密有致,情节生动,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研究北宋都城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清明上河图》全卷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汴京市郊农村风光;中段以“虹桥”为中心,描绘汴河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以及两岸车船运输的繁忙景象,画中屋宇、船舶、树木,错落有致、有条不紊,是全卷的中心;第三段,则是城门内外纵横交错的街道,繁华的商铺,熙熙攘攘的车马轿乘,这些错综复杂的景象被处理得恰到好处。

全卷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老练成熟,色设典雅清淡。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城郭、桥梁、舟车、树木、河流等,刻画精致到位,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历史文献史料价值。

大宋清明上河图(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残片中)(3)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历史背景:

《清明上河图》的出现,是北宋时期人物画长期发展的结果,由于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在人们思想意识中,产生了对现实世俗生活日益增长的兴趣,市民文学也得到了发展,《清明上河图》和市民文学一样,也表现了对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以及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的极大兴致。《清明上河图》的主题描绘出北宋时期的富庶街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表现了历史的真实高度。

汴河在历史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过巨大的作用。汴河是隋炀帝时代开凿的运河北端。运河在政治、经济上的联系,加速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进程。汴河之上的汴梁就被作为一个商业重镇,同时也是一座政治和军事要地——五代和北宋时的都城。

大宋清明上河图(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残片中)(4)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作为描绘的对象,具有极大的历史文献价值。《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城汴河上熙熙攘攘、人潮涌动的热闹场景。

张择端以不懈的努力和周密的观察,对北宋京都汴梁城东门大街和东门外汴河上的繁华市集,做了精密详尽的描绘。市街上的各种商业手工业活动,除了酒肆、药铺等大型商铺之外,还有香铺、弓店,有十字路口的茶铺,或酒铺,有檐前挂了写着“解”字招牌的当铺,还有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卖桃花的挑担,以及各种摊贩等等。还有走江湖看相算命的,均可一一辨识出来。

街道上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官员们骑着马,前呼后拥,在人群中穿过;妇人则坐着小轿子。在这纷纷扰扰的街市上,有人挑担,有人坐车。还有各种不同样式的车马,有人乘船,也有人在清明时节出来踏青游玩,在城门口的路边凭栏眺望。街道上风光无限,都被张择端做了一番有条有理的安排,错综复杂却展现出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大宋清明上河图(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残片中)(5)

如果说这些精致的描绘,算作是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实的一种忠实记录,那么,最精彩的片段,则是张择端一丝不苟地画出了那座结构精巧的“虹桥”。

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述这座虹桥,说它下面没有桥柱,而是以巨木虚架。这座桥的结构,传说是宿州州官陈希亮发明的,也有说是青州的守卒发明的。总之,汴河上的这座虹桥,也是《清明上河图》的一个亮点。

《清明上河图》通过多种不同的行为、活动,组织着各种形象,构成完整的图画,发掘出生活中的诗和远方,从而把来源于生活中的画作,升华至艺术的高度。

大宋清明上河图(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残片中)(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随着《清明上河图》画卷渐渐展开,江南刚刚运来粮油米面等财物的漕船,络绎而来,巨大的漕船通过虹桥的紧张场面,改变了之前平铺直叙的方式,形成了一个高潮;船上、桥边,有很多人手忙脚乱,喧嚣嘈杂。船和桥就成为忙乱和紧张的中心。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在事物的关联和运动中,发现激动人心的焦点及情节,并以生动的形象去表现生活。

《清明上河图》运用了类似表现漕船技巧的,还有表现了足以说明汴梁和汴河以北的经济关系的骆驼队。画中的它们,正昂扬地走过人马杂沓的繁华,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印象。

《清明上河图》全卷中,还有一些效果生动的画面。张择端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作了集中而生动的概括。虽说都是寻常而平凡的生活琐事,但因在主题上都属色泽鲜明、寓意丰富的环节,所以广泛地给予展示,从而使集市活跃的汴京城的生活,得到了艺术的再现。

大宋清明上河图(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残片中)(7)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

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以严谨精细的笔法,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河沿岸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人物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数,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大宋清明上河图(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残片中)(8)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时期,就有很多《清明上河图》的摹本在画市流行售卖。至南宋时,南渡遗民缅怀故国都城的繁华,也曾加以临摹流传。张择端所绘真迹能够最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也是经历了很多波折。据说在靖康之变后,曾随同皇室收藏的其他画作被金人一同掠走。清灭亡时,溥仪将《清明上河图》等文物偷运出宫,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后辗转流传至今,成为尚存的表现宋朝繁盛的景象的真实生活写照的杰作。

历史早已跨越近千年,只可惜,《清明上河图》中的盛世开封城,早已掩埋在地下数百年,随着厓山之战的惨败,大宋王朝的繁华与优雅,也随风消逝,后人们也只能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历史残片中,去寻找大宋王朝曾经的繁荣景象。

时至今日,《清明上河图》仍然不断地勾起人们对宋朝盛世景象的追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