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陈中飞 罗艳 王茂华)“玲玲老师,玲玲老师,下次还开这样的音乐会吗?”安化县乐安镇思游完小幼儿园的一名留守幼儿缠着他正在整理教具的张小玲老师追问不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农村留守幼儿的音乐课堂也有特色)(1)

安化县乐安镇思游完小幼儿园“森林音乐会”现场

6月20日上午9点,该园音乐室中央,小朋友们已经齐刷刷围坐好,满是期待地等着一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别开生面的“森林音乐会”开始。

在集有鸟叫、蛙鸣、蝉唱等100多种自然声音的《森林狂想曲》中,音乐会拉开帷幕。小朋友们认真倾听,争相回答老师预留的提问,说出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声音。老师拿出双响筒、节奏棒、摇铃等乐器和多种动物头饰,小朋友们分组扮演动物角色,一边模仿动物鸣叫、一边有板有眼地演奏手中乐器,“森林狂想曲”再次被奏响,现场一派活泼、欢快气象。

张小玲在她的课后教学反思中写道:“幼儿的音乐教育重在启蒙,森林音乐会中的哼哼叫叫渗透了自然成分,敲敲打打的游戏性又最符合农村学前儿童的特点与天性。课堂气氛活泼,孩子们高度投入,快乐而且不知疲倦,我觉得这堂课是成功的。”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语言与认知的发展,我认为在语言、认知还尚不成熟的幼儿阶段,合适的音乐课堂是帮助他们打开这个世界的有效方法。”思游完小校长张再初表示。

然而,要开设音乐课堂,乐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具。而在生源基本来自留守儿童的思游完小幼儿园这个山区幼儿园,乐器不齐全又是现实存在的困境。张再初大胆决定,自己动手。

他带领幼儿园音乐老师与孩子们,利用当地楠竹、松树等自然资源,打造低成本、“接地气”的“自制乐器”。比如本次“森林音乐会”中孩子们手中的双响筒、节奏棒等,就是他们的得意作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农村留守幼儿的音乐课堂也有特色)(2)

安化县乐安镇思游完小幼儿园自制乐器双响筒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张再初一脸骄傲地说:“培养需要从娃娃开始,自制乐器就是从党的教育方针中受到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