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岁,知让梨"这个家庭早期教育会经常提起的案例,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主人公孔融也是家喻户晓,但大家一般也就知道他是孔子的后代,后来被曹操所杀。还知道他有两个和他一样早慧的孩子,还说出了一句有名的话:"覆巢之下无完卵"。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孔融是什么样的人,曹操为什么杀他。

曹操为什么不要杀孔融(我想到了黔之驴)(1)

上不尊亲 做无父无母之论

孔融曾经说过:"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谈到父子之亲,孔融认为父子并没有什么亲情,儿子的出世不过是父亲情欲发作产生的;儿子和母亲也是这样没有什么亲情,儿子就像寄放在瓦罐的东西,从瓦罐里拿出来后,就和瓦罐没什么关系了。

母亲的十月怀胎之情,父亲的养育之恩在他眼里全然没有了,很难想象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是汉末的大儒,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当然也可能是他故作惊世之言以换取大家的关注,但他的这些言论也成为曹操如后杀他的罪证。

曹操为什么不要杀孔融(我想到了黔之驴)(2)

中负黎庶 做不到保境安民

孔融曾经担任北海相,当时黄巾军余孽张饶率领二十万大军从冀州来到北海附近,孔融带兵前去攻打被杀得大败。后来黄巾军又来了,孔融从城里出来屯兵,又被叛贼管亥所围。无奈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刘备派出三千人解决问题。可见孔融的军事才能也很一般,刘备三千兵马就能解决的事,孔融却一败再败。没有办法做到保境安民。

《汉书》评价孔融: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孔融背负才气,希望评定叛乱,但是志大才疏,从来没有成功过。摊上这样一个读死书的领导,州郡的百姓只能自保了。

幼时曾有人评价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被孔融反唇相讥,但考察孔融成年后的作为,这八个字还是比较合适的,小时很好,大了不定什么样呢。

曹操为什么不要杀孔融(我想到了黔之驴)(3)

下亏妻儿 做事不考虑妻儿

黄巾叛乱后,孔融被刘备保荐为青州刺史,被袁绍的儿子袁谭攻打,孔融既不寻找外援,也不做战事准备,整天只是读书,与人清谈,等青州被攻下后,孔融独自一人急急忙忙出城逃走,妻子、儿女都落在了袁谭手里,还好袁谭没有对她的妻儿下手。

肆意辱曹 做惊人语招大祸

孔融被袁谭打败后,曹操收留了他,孔融虽然嘴上说做的是汉朝的官不是曹操的官,但是也不好意思与曹操作对。只是偶尔讽刺曹操,曹操攻占邺城后,曹丕娶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宓,孔融杜撰典故说武王伐纣将妲己赏赐给了周公,实际上是讽刺曹操。

后来,曹操远征乌桓,他说更远的丁零人曾经偷过苏武的羊,你也向警察抓小偷一样当作一个案件来处理吧接着攻打他们吧。全让不顾曹操是为了国家边境的安全,民族的安定远征乌桓。

曹操看到天下经常发生饥荒,但很多人却拿粮食酿酒,于是提议禁酒,但嗜酒如命的孔融却反对,多次写信反对禁酒,书信中经常侮辱轻慢曹操。后来见曹操的官越做越大,孔融却多次攻击曹操,言论偏激,忤逆悖谬之处很多,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已。

曹操为什么不要杀孔融(我想到了黔之驴)(4)

后来孔融喝醉了曾经说过: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意思是说我是圣人之后,国家被宋国所灭,有天下的为什么一定要姓刘呀?也被当作谋反的一大罪状,不过说实话孔融说曹操有谋逆之心,难道他就没有?

我想孔家的孩子必定读书都早,以至于开慧早于常人,所以无论在言语和行为上让人感觉就是神童。但考查孔融的一生,因为受益于早期教育,因此沉迷于书本,时时做出惊世之语,凡做事均以名节为重,不切实际,就像网红一样活着,赢得粉丝无数,却干不了什么实事,还处处与曹操作对。对曹操来说为什么要养着这个什么也做不了的,还要时时刻刻损坏自己声誉的人呢,被杀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曹操杀孔融我还想到了黔之驴,驴大而无用,被放至深山,虎害怕它的叫声,后来终于摸清楚了驴的本事,断其喉,尽其肉。孔融岂不就是那头大而无用的驴,冲撞大老虎曹操,不被杀掉就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