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自古以来,孝就是传统美德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火传承更是尤为重要。

因此,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长辈们这样劝导自己不争气的子女:

“你知不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可实际上,无后并不是没有后代的意思,而且其他几种不孝也值得更多的人去理解体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谬论(老祖宗忠告不孝有三)(1)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若是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意思就是,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怕的就是自己没有后代。

这也正是最广为流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观点。

但关于这句话还有一种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在古代“无”是“没有尽到……的责任”的意思。

那么,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才叫无后。

据史料记载,是汉代学者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曲解了对孟子这段话的理解: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当然孰对孰错,并不是我们关心的话题,它们的核心反映的也都是中国重孝的理念。

毕竟每个家族都要繁衍,好的家风也需要有人传承下去,如此看来,被曲解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而且,赵岐所说的其他两孝,也教会了后人们该如何正确地尽孝,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谬论(老祖宗忠告不孝有三)(2)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意思很简单,对父母一味顺从,有过错也不加劝阻,让他们陷入不义之中。

前两年大火的《都挺好》大家都还记得吧?

剧中的苏大强在妻子去世后,心就“野”了起来,再加上身边保姆的撺掇,天天作妖。

明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失业刚找到工作,就要买房子,张口闭口就是500万,稍有不顺心就寻死觅活。

尽管明成和明玉都极力劝阻,一心想要尽孝的明哲还是出钱并负担房贷,让父亲住上了新房子。

再后来苏大强更是还想和不怀好意的女保姆结婚,到最后差点落得个人财两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谬论(老祖宗忠告不孝有三)(3)

就因为想要尽孝,便事事都依着父亲,反而让他丢尽了脸面,甚至一度想要寻死。

要知道,一味盲目地顺从父母,只能算是愚孝,而且这样祸害得远不止是父母,还可能是我们身边最爱的人。

所以,对父母只要‘孝’,不要‘顺’。

当年孔子的弟子就曾提问道:“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说是孝吗?”

孔子是这样回答的:

“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地去劝阻他们,如果一味地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是的,千万不要误解了孝的真正含义,该顺就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家庭贫苦父母年老力衰的时候,身为子女却不努力做官,拿俸禄养活家人。

众所周知,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义务。

最起码要让父母有得住、吃得饱、穿得暖,不必整日为了衣食住行而发愁。

可在老家时,我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对夫妻早些年经商赚了点钱,对两个儿子也是百般宠溺,吃喝几乎都是最好的。

可这也给孩子养成了惫懒的性子,吃不得半点苦。

后来夫妻两年纪越来越大,赚钱的钱也不断缩水,已经成年的两个孩子却还是一心享乐。

最后直到夫妻两都患病不治而亡,他们的儿子都从未想过养老,甚至还想着瓜分早就被挥霍一空的家产。

不得不说,孝其实真的很简单。

孝,就是能赡养父母,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金钱和陪伴,直到安享晚年。

所以,不论什么时候都别把孝只放在心里,拿出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才是为人子女最该有的样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谬论(老祖宗忠告不孝有三)(4)

如果仔细观察“孝”字,你会发现,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寓意为孩子背着老人就是孝。

是的,父母老了,就该我们帮扶着他们走完接下来的路。

也请谨记以上三条告诫,去努力做到应尽的责任,只要孝门一开,百福皆来。

最后,愿我们的父母都能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