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有点火,看郭敬明、陈凯歌、赵薇和尔冬升坐在台下点评一众新老演员,真的比戏本身还精彩。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1)

这个节目虽说是PK演技的舞台,但其实参赛者很多都是小鲜肉、流量明星,别提代表作了,很多人连怎么演戏都不会。

说白了就是,参加这类综艺,能让默默无闻的娱乐圈小透明们增加一些曝光度,从而让更多导演和制片方看到他们。

我惊讶地发现了两个熟悉的面孔,一个是《武林外传》里祝无双的扮演者倪虹洁,另一个是同剧古灵精怪莫小贝的扮演者王莎莎。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2)

王莎莎来参加节目多少还能让人理解,毕竟她一张娃娃脸万年不变,确实戏路限制大。

但倪虹洁我就搞不懂了,一张脸褪去青涩,增添了几分美艳,举手投足都是韵味风情,不至于接不到戏吧?

资源有限,不主动争取就out

但现实是,自《武林外传》惊艳了一把后,倪虹洁好像再没遇到一个让她出圈的角色。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3)

走红之后她在云南开了间客栈,两层小楼一座校园,养了大大小小很多宠物,因此也对演戏这件事越来越懈怠,有戏约第一反应也是推掉,因为她觉得演戏太假了,整天嘻嘻哈哈哭哭啼啼的,跟个傻子一样。

久而久之,来找她的戏越来越少,而客栈也一直亏本,这让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唯一能干的事,好像只剩下当演员了。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4)

戏可以重看,歌可以重唱,就是这人生路,怎么也无法重走一遭了。

丛林法则赤裸裸地暴露在倪虹洁面前:资源有限,强者优先,不主动争取就只能out。

即使在谈到近些年的发展不顺时,倪虹洁从来都是淡淡略过。她说虽然自己演的都是一些小角色,但只要能演好了,心里也照样是十分开心的。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5)

但从在《演员请就位》的表现来看,她其实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相当高的人。

当陈凯歌指出她演得太用力的时候,她会不知所措,甚至掩面哭泣,当表演完毕有人称赞她是一流演员时,她又会又哭又笑,这些都足以看出她对表演这件事的在意。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6)

如果你未曾经历低谷,你就无法想象一个人对重返巅峰有着怎样的渴望。

重聚亲密不再,圈子法则太真实

《武林外传》作为风靡了一代人的青春神剧,火了一批演员,成了一种现象,塑造了一个世界。

早在几年前,原班人马就曾重新聚首,共同打造电影版的《武林外传》。本来以为会是一场其乐融融、情怀满满的相见,谁知却因为一些资源争夺、外界纷争,而让大家多多少少有些生疏了。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7)

倪虹洁说:我心里挺不好受的,会觉得世事非常现实。

直到杀青,整个武林剧组都没有聚过一次餐。唯一和“吃”有关的画面记忆,是倪虹洁、喻恩泰和肖剑三人在夜市吮螺蛳。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咖位不同了,说不上话了。

姚晨在演戏、公益、代言等各个领域混得风生水起,沙溢出没在各档黄金综艺里,成为当红辣子鸡,闫妮更是各个电影节女主奖拿到手软……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8)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9)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10)

而那个时候的倪虹洁呢?还在为自营客栈的亏本而心烦不已。

社交的本质是互惠、是利他,情怀就像一块精美蛋糕上点缀的那么几颗樱桃,或许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也仅此而已。

在电视剧《欢乐颂》中,女主角樊胜美热衷于参加各种上层人士的酒会晚宴,总想在酒会上结识攀附上有钱人,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11)

后来当父亲生病急需一大笔钱时,尽管她低声下气地去哀求那些她曾经认为是“贵人”的帮助时,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她。

因为你们从本质上就不是同一类人。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说过: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12)

雄鹰在鸡窝里长大,也会失去飞行的力量;猛兽在家圈里成长,也会失去锋利的爪牙。

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积极多么奋进的人,只要围绕在你身边的是一群意志消沉的伙伴,久而久之你的积极性也会大受打击。

而人在其中,是很难挣脱这个负面影响的。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13)

你的圈子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闲事,赚的是工资,想的是明天。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到的是未来和保障。

认知,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认知这个词,在近些年来经常被提到,也被称作是人和人之间的本质差别。因为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改变自己的是神,改变他人的是神经病,对于认知不同的两个人,是无法产生对等的沟通和交流的。

1995年,马云出国,在美国西雅图第一次见识到了神奇的互联网;360创始人周鸿祎在初中时代就在父亲单位接触了计算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马化腾更是早在九几年时家里就足足有8台电脑之多……

倪虹洁年轻时期(倪虹洁曝武林剧组重聚却回不到从前)(14)

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互联网世界的广阔和无限可能,才让后来他们的身价一翻再翻,成为业界大佬级别人物。

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着运气;但是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着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认知,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如果可以,请远离认知层面低的人,这是最对得起自己生命的选择。

对于倪虹洁或者圈子法则,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评论区见~

THE END -

如果你觉得兔小姐的文章不错,转发和关注是最好的支持

作者介绍:兔小姐,坐标广州。专注于情感和灵魂的写作,既逗逼,又严肃。既毒舌,又善良。既成熟,又少女。

公众号:兔小姐的柠檬茶人生(ID:missbunny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