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第二季电视直播(续集为何难续命欢乐颂怎么就不欢而散了)(1)

《欢乐颂3》,剧情始终在纸上欢腾,却融不进滚烫的生活。就像没有煮沸的火锅,食材再好,怎么涮都差着味道。

《欢乐颂3》正在热播,从1到2再到3,这个IP,投资方是想放长线钓大鱼的,但架不住观众不买账,第三季豆瓣评分4.7,口碑在近期电视剧中垫底。鱼没上钩,鱼竿却快要断了。

为什么同样是“五美”,却让人没法喜欢起来?《欢乐颂》有点不欢而散的味道了。

按照前两季的角色模板,第三季基本对号入座。比如从小城出来打拼的朱喆身上,有要强的樊胜美的影子;古灵精怪的余初晖,集合了邱莹莹和关雎尔的性格;成熟聪颖的叶蓁蓁,让人很快想到“五美”里的焦点人物安迪。但这些姑娘凑在一起过的日子,要么一地鸡毛,要么离地三尺,让观众难以共情。

欢乐颂第二季电视直播(续集为何难续命欢乐颂怎么就不欢而散了)(2)

6年前问世的《欢乐颂》之所以受到追捧,源自女性视角的独特讲述,看到不同阶层的女性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努力平衡而产生的情谊与矛盾,观众从剧中角色找到代入感,形成共鸣,继而有所感悟。但到了《欢乐颂3》,剧情始终在纸上欢腾,却融不进滚烫的生活。就像没有煮沸的火锅,食材再好,怎么涮都差着味道。人物缺乏真实的行为逻辑,远离扎实的生活体验,荧屏上的“新五美”,只是几个在生活中忙着演戏,却不懂生活的“傻白甜”。她们拼凑起来的都市女性形象,非但缺乏质感,而且特别模糊,令观众不知其所以然,无奈用遥控器投票。这场事先张扬的“欢乐颂”重聚,最终不欢而散。

续集是电视剧市场化发展的产物。一个成功的角色,一段引人的故事,观众总希望看到更多好的结果,因为有这个需求,催生了续集的生产。但IP的创立,存在两种状态。美剧、英剧等,多是立项在先的季播模式,先有创意,然后拍摄、投播,剧情并不会在一季里终结,而是伴随人物的成长、沉浮,慢慢完善,观众沉浸其中,感受一段丰富的人生,爱上几个有趣的灵魂。这种观剧节奏被市场认可后,挖掘出巨大的商业潜力,不只眼前还有未来的预期,反过来促进季播剧初创的投入,产出更多的好剧本,吸引更多的好演员。

欢乐颂第二季电视直播(续集为何难续命欢乐颂怎么就不欢而散了)(3)

而国内电视剧基本走先审后播的单本剧模式。像《欢乐颂》市场反响热烈,投资方才考虑继续挖掘这个IP的潜力。但这种挖潜,其实是掘开另一口井,与原来的无关。因为原先的故事讲完了,人物的发展也到头了,要再拍下去,必须另起炉灶。如此一来,故事、角色与观众建立起来的强联系无奈变弱,甚至消失,积累起来的好感度发挥不出作用,续集能否赢得口碑,完全看新的剧情,而一旦未能征服观众,这个IP很快会失去光环,最后遭弃,生命就此终结。

不少热播的电视剧拍过续集,早有《还珠格格3》《亮剑2》,近有《法医秦明2清道夫》等,题材涉及言情、战争、悬疑等市场主流,大都未获得成功,甚至口碑扑街。这类失败的续集拥有共同的特征:演员换了,故事变了,进而整部剧的风格把握不住。这让观众还怎么爱下去?

欢乐颂第二季电视直播(续集为何难续命欢乐颂怎么就不欢而散了)(4)

电视剧是商业行为,立了成功的IP,总会有续集投拍,如何避免续集不续命的尴尬?创作团队不妨换一种思路,从受众角度寻找捷径。以育儿题材的《小欢喜》《小别离》和《小团圆》为例,在单本剧适合国内市场的背景下,既然故事讲完了,能否在新故事里保留观众认可的剧情结构和人物关系,用熟悉的戏剧张力吸引他们继续留守荧屏,才是对剧本、导演和演员专业能力的考验。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续集成功续命,这对电视剧创作的优质化、产链化,会是重要的推手。(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