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包桧儿统治的范围极窄,只有旧时杭州城墙里面的人,会当作一种“小食”,哪怕一步跨出到余杭,这种点心也随即隐去头脑。

小食的另外一种意思,便是上不来台面。当消闲果儿吃太长,当三餐中的一餐吃又太少。不上不下的地位催生了它的不紧不慢,通常是你在街头巷尾寻到了它才觉得要吃,而不是觉得想吃而特地去寻——那就不够“坦”了。

做葱包桧的锅叫什么名字(葱包桧单吃很普通)(1)

杭州人大抵要说这个名号是南宋传落来的,但如今卖个芝士蛋糕都与乾隆有关,这种说法不免让人存疑。但杭州老话油条的确是叫“油煠桧儿”的(煠,油中过炸也),甚至跨过太湖,在无锡等其他吴语地也有称为油煠桧。

历史跟上语言,不由地使人相信,约千年以前,的确有热血的杭州青年将面团捏成秦桧夫妇,下到滚油中让他们膨成酥脆金黄的油条。并呼“油煠桧!油煠桧!”真秦桧怕是未走出相府或死得过早没能体验民间吃食,不然看到满街油炸自己,还用筷儿穿穿卖,怕是直接厥倒,他用这个方法,倒莫名其妙的“遗香万年”了

做葱包桧的锅叫什么名字(葱包桧单吃很普通)(2)

“这个东西看上去蛮好吃么!”催生了之后的一切梦幻。杭州人并不满足于油炸的高温攻击,并且还要压它一压。葱包“桧儿”就如此诞生了。用春卷皮包油条(油煠桧儿)一对,内夹青葱,在热铛上奋力压制而成,最后还要用小刷儿抹上甜面酱或辣椒酱。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用白齿压开酥脆的外皮,依着层次分别品到油条,葱白,甜酱辣酱。再狠下心一口,另外半边的三兄弟也一起跳上你的舌尖。是小伢儿解馋的绝好东西,只是吃完必定会留下嘴角一抹酱,藏也藏不住的。

要做葱包桧儿,原料是断然不能省的。因为本身连肉都没有,再省只剩光零零一张皮子了。不过做小吃也能细微处看出人是否努力,照理说起来,葱应当用筷儿粗细的江南小葱,取葱白部分为佳,正是因为葱香都锁在下半部分,经过热与压力的一激,葱原初的本味便一瞬间在饼皮里蓬勃游走,直到冲入口中。

做葱包桧的锅叫什么名字(葱包桧单吃很普通)(3)

皮子也应用厚薄适宜的春卷皮,这样的皮子能在高温压烤下,呈现半焦不焦的金澄黄,若不是春卷皮,早焦枯乌黑了。凡事也不能过于追求完美,若是用刚刚做好的油条来做葱包桧,一压下去,就敲碎了空气泡里封存的油香,还会让油渍碎跌落到衣裳上面。

因此要用略微发胀的老油条——葱包子里的油香,是靠这样的油条挤出来的。因上述几样食材,本身无味缺盐,因此甜面酱和辣酱身为配角却要来引领主角,加水调稀,成本是省了,可惜买账的顾客也越发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