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地铁客流三破纪录,多次冲上1000万人次大关。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1)

广州地铁体育西路站

所有线路之中,三号线(含北延段)压力最大,承担全线网约四分之一客流,日均超200万人次。全线网最大客流的体育西路站也是在三号线,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每日都要限流。

面对三号线与日俱增的客流,广州地铁今年首开番禺广场往来机场北的贯通车,中途不必在体育西路站下车换乘,既提升三号线北延段运力,也减轻体育西路站的客流压力。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2)

广州地铁体育西路站

从非高峰期到晚高峰常态化运行,贯通车实现了1.0到2.0版本的进阶,高峰期排队人龙缩短一半。与此同时,地铁不断优化贯通车的乘客指引,每当媒体报道都从善如流迅速行动,真正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网红”三号线:地铁四分之一客流在这里

《和广州三号线斗争》,上星期,自媒体人“毛利小张”的这篇微信文章累计获得约10万的阅读量。作者记录了自己7月下旬在大石站挤三号线上班的经历:“7:20出门,挤扁,没有空间留给手机,拿起来也不能打字。”“7:12出门,手机被挤到眼镜上面,空间不足,全程歪着身体站立。”

三号线的拥挤,是有数据“支撑”的:广州各条地铁之中,三号线凭“一己之力”占据了全网客流的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广州地铁日均客运量868.8万人次,三号线(含北延段)日均客流量210.6万人次,是唯一日均超200万的线路。

地铁三号线分为番禺广场-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机场北两部分。后者习惯称为三号线北延段,运力更紧张。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3)

因为三号线北延段在体育西路站折返(掉头),而折返段只有单线设计,同一时间只能允许一列车“掉头”,这等于为加密间隔设定了“天花板”。

一边是运力“天花板”,另一边是需求不断上升:2017年底九号线开通,唯一的换乘站就是三号线北延段的高增站。2018年底,十四号线开通,接入三号线北延段的嘉禾望岗站。2018年,三号线北延段日均客流量81.66万人次,同比上升9.29%。

作为一号线、三号线、三号线北延段的换乘站,体育西路站是广州地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2018年日均54.95万人次。

根据广州地铁的数据,体育西路站工作日每天约有4万人次在三号线与三号线北延段之间换乘。由于客流量过大,体育西路站是广州唯一从星期一到星期天都要常态化限流的站点,基本上全年除了过年之外每天都不例外。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4)

敢啃“硬骨头”:工作日晚高峰开行贯通车

三号线北延段的间隔难再显著提升,体育西路站不堪重负,怎么办?

早在设计之初,三号线已经预留了条件,可开行重叠的行车路线,比如番禺广场出发,既有列车去机场北、也有列车去天河客运站。

然而,重叠的行车路线对于信号系统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故障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地铁在三号线北延段开通八年多以来,一直实行相对分离的行车模式。

然而,面对屡创新高的客流,现阶段能采取的措施已经上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地铁必须啃硬骨头,要革新现有的行车模式。

今年1月15日-17日,地铁三号线首次在中峰期试行贯通车。所谓贯通车,就是番禺广场往返机场北的列车,与现有的番禺广场往返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往返机场北列车并存。

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可提升机场北与番禺广场的直达性,减少乘客在体育西路站换乘,缓解车站的客流压力。”

看贯通车如何缓解体育西路站拥堵?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5)

开通贯通车前

从番禺广场方向前往北延段的乘客无法直达,需在体育西路站下车换乘三号线北延段列车。这就导致大量前往不同方向的乘客聚集在体育西路站,形成拥堵,影响乘车、通行效率。

根据广州地铁的数据,体育西路站工作日每天约有4万人次在三号线与三号线北延段之间换乘。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6)

开通贯通车后

从番禺广场方向来的乘客可以搭乘贯通线直达机场北及北延段沿途车站,不需要在体体育西路站换乘,从而大大缓解了体育西路站的拥堵问题。

开贯通车绝非易事:

“我们多次现场调研,研究新交路开行的可行性,并经过前期反复多次的试验、测试、评估、演练,贯通车才得以正式实施。”由于贯通车从番禺广场开到机场北,单程用时超过70分钟,对司机驾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地铁专门为此优化调整司机排班交路。

贯通车常态化运行5个月后,6月份再一次扩大运行时段,开进晚高峰。

6月18日-20日试水3天后,地铁从7月8日起正式实施工作日晚高峰贯通车。目前,广州地铁三号线已经在工作日非高峰期和晚高峰、节假日全天开行了来往番禺广场和机场北的贯通车。

会不会在早高峰开贯通车?

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三号线在早高峰已开行龙归至大石、嘉禾望岗至大石、嘉禾望岗至番禺广场、同和至大石单向直达列车,以及同和至番禺广场双向直达列车。后续将结合三号线增购车的到货情况以及客流变化情况,研究早高峰开行机场北至番禺广场的贯通车的可行性。”

效果很明显:晚高峰排队人龙缩短一半

贯通车1月初次试水,不少乘客已感觉节省了时间。市民刘先生说:“原本从番禺去机场要在体育西路站下车换乘三号线北延段,人多的时候可能要等好几趟才能挤上,现在不用换乘了,节省至少5分钟。”

聚集了众多地铁常客的地铁族论坛,挂出了三号线贯通车是否应该继续开行的投票,将近250人投票,结果一面倒赞成常态化运行。市民凌先生建议:不仅要常态化,还要继续推广,在更多时段实施。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7)

在1月试水结束后的周末,广州地铁宣布“常态化”运作的决定:1月21日起工作日日间非高峰期和节假日全天试行机场北至番禺广场双向贯通车。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8)

“排队的人龙短了一半。”6月晚高峰开行贯通车后,在体育西路站等候机场北方向列车的多位乘客表示。罗小姐平时在中间站台等三号线北延段,人龙一直排到天河客运站方向的站台这边,占据了超过一半的空间,拥挤不堪。“现在两边都有车去机场,分流了不少乘客。”

广州地铁统计,自7月8日在工作日晚高峰增开机场北至番禺广场贯通车以来,在晚高峰(17:00~21:00)期间,除支线段(天河客运站至体育西路站)外,三号线其他区段运力均有提升。

周一至周四,体育西路站、珠江新城站的客控时长及强度较之前均有缩短和降低。据统计,体育西路站工作日全天减少约4万人次换乘客流,晚高峰期间换乘客流减少了7000人次左右,大大缓解了体育西路站换乘客流压力。

持续做优化:乘客哪里不便我们改哪里

首次试水期间,贯通车方便之余,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车站原有的指引信息未跟上新调整的营运安排。比如屏蔽门上方的线路图没有贯通车的信息,不少乘客仍然按老习惯坐车,“冷落”了贯通车,还有的市民因此上错车。

广州日报报道上述情况后,地铁立即改进,视觉、听觉指引信息同步调整。3天后,贯通车常态化运作,体育西路站已更换盖板贴,同时显示往天河客运站和机场北两个方向。

地铁为站台编制的序号也派上用场,体育西路站往天河客运站、机场北的两个站台,分别命名为4号、6号。每当贯通车进站,站内广播会反复播报“4号站台本次列车终点站是机场北,需要前往天河客运站方向的乘客请等候下一趟列车”。

晚高峰常态化开行贯通车之后,地铁从7月起加入新指引——在屏蔽门上方的吊板增设投影导向,动态显示本班列车的目的地和下一站信息。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9)

广州地铁在体育西路站挡板上投影列车信息,方便乘客按需乘车。

刚开始时,市民嫌字体偏小,看起来费劲。本报报道出街后,地铁很快便作出调整:加大了投影面积和字体,从只显示本班列车,改为未来三班车的信息,并且从最初只在体育西路站应用投影,进一步扩大至珠江新城、客村等站。

三号线持续客流较大,后续还有哪些措施提升运能?

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说,在现有的供车水平条件下,将通过研究开行配比,结合灵活调度列车、空车投放、备用车加开等方式,最大程度满足客流需求。同时,地铁已加快三号线增购车采购进度,早日增加高峰上线列车数。

同时,广州地铁正在加快推进环线(十一号线)及与三号线平行线(十八号线)的建设,新线路的建成将分流三号线的客流。

基层声音

“现在的三号线拥挤问题改善了”——华南理工大学学生马点秋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10)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马点秋

地铁三号线有了贯通车之后,我去番禺区不需要中途下车,在通勤时间和乘坐体验上都有了提升。在以往,没有贯通车分流去往不同目的地的乘客,列车里边真的太挤了。有一次我在三号线列车车厢里,硬生生被人挤得手机都拿不出来,还试过被人流挤到车厢外。现在有了贯通车,拥挤情况改善了,我搭乘三号线再也没出现过这么狼狈的情况。

“有了贯通车,体育西不那么挤了”——体育西路地铁站值班站长张威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11)

体育西路地铁站 值班站长张威

三号线开行机场北到番禺广场的贯通车,对疏解体育西路站高峰期的人流压力帮助很大。贯通车试行以来,乘客被有效分流到天河客运站等其他三号线的站点,减轻了站内的拥挤状况和客流压力。更重要的是,贯通车从机场北到番禺广场,途经天河、海珠和番禺区等人流稠密的商圈,在体育西路站这里串联起南北各站,提升了整条线路的运输效率。

“在体育西路站可以从容坐车了”——陈家祠附近居民何女士

广州地铁三号线最新调整(被挤爆的广州地铁)(12)

陈家祠附近居民 何女士

我家住陈家祠附近,经常需要来往花都高增那边。我通常坐一号线到体育西路站,再换乘三号线往北。自从有了贯通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体育西路站可以更从容地等车了。以往我曾经试过两三趟列车开过来都上不去,人流量太大,大家在站内“兵荒马乱”,真的很难等一趟列车就可以挤上去。但是现在我发现,体育西路站里面排队候车的人群要少了一部分,人挤人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

地铁贯通车体现精细化公共服务

面对三号线与日俱增的客流,广州地铁今年首开番禺广场往来机场北的贯通车,中途不必在体育西路站下车换乘,既提升三号线北延段运力,也减轻体育西路站的客流压力。从非高峰期到晚高峰常态化运行,地铁贯通车在试运行中不断优化改进,保障客运安全。

熟悉广州地铁的人都知道体育西路站高峰期间人头涌动的情况。体育西路站之所以人流量大,一是因为地铁站地处繁华的天河商圈附近,连通了众多商务、购物、娱乐场所;二是因为体育西路站本身是地铁一号线、三号线和三号线北延段的换乘站,多条线路汇聚,换乘客流量大。

如今,加开机场北至番禺广场的贯通车后,以往要在体育西路站换乘的乘客可以不用换乘而直接抵达目的地了。另外,晚高峰时期的站台人流量也少了,有效发挥了疏导分流的作用,缓解了站内的换乘压力。与此同时,及时调整地铁站内视觉、听觉指引信息,优化贯通车的乘车指引,为市民带来更多便利,获得不少市民的好评。这充分体现出地铁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折射出广州城市管理的进步,值得点赞。

近年来,从设立女性车厢到加开贯通车,市民的需求愈发多元,意味着地铁管理也要及时跟进。比如,在技术手段上,不妨加强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化地铁站场布局,提高换乘效率等;在软件服务上,更多地站在乘客的角度换位思考,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进一步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州日报评论员刘琛)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陆凯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