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日,武汉、南京等地因连日大雨受灾……不少城市先后陷入内涝的尴尬境地,而此时的青岛却被公认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以城市建设样板的姿态被津津乐道。
而青岛之所以不怕淹,据说是因为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那青岛的不怕水淹果真如传闻所言,该归功于德国吗?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青岛排水系统的历史。
德国下水道真相
德国人自己亲自辟谣
德国人自己的《南德意志报》也曾对外界流传进行过辟谣:青岛强大排水能力,真不是我们功劳。德国人说这话,不是谦虚,而是诚实。
那一套多年来不断被美化,传说造福了青岛人的德国排水系统,在一百多年前的德占时期,却是青岛人记忆中,不折不扣的灾难。
德国下水道也有差别待遇
晚清年间德国人侵占青岛,第一件事就是划片占地强拆,青岛口和青岛村一代的黄金地段,统统被德国人强制划走,成了德国人的聚居区。居民统统被强拆赶走,无数人家流离失所。
而德国人修建的整个排水系统,都围绕德国居民区修建,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关系。根据康有为的记录,华人居住区,常年污水横流,且瘟疫传染病横行,根本没法住人。
德系管道只占3%
至于德国人留下的管道管线?好些在发挥作用不假,但以德国《南德意志报》自己的统计:现在还保留的德国管道,只占青岛当前排水系统的3%,作用已经非常小。
中国人的下水道还得靠自己
地形优势
第一,得益于特殊的丘陵地形。青岛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临海,地下排水管道依势而建,这一地形特征使得积水可以较快地排入大海,低洼地点雨后半个小时基本可排干,不容易形成内涝。
德国经验
第二,青岛市借鉴德国排水管道建设的先进经验,实行雨污分流,即雨水和污水在不同管道中处理,广泛采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并大规模改造、提升旧有管道;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污水对近海海洋水质的影响,而且提高对雨水排放网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城市排涝。
防汛机制与设计标准
第三,行之有效、有力的排水维护运行与防汛应急机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青岛排水重现期的设计均高于国家标准。”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雨水管道的设计是以最大雨水流量为根据的,所谓重现期,是一个水文概念,即所采用的最大暴雨量为多少年一遇的暴雨。目前国家标准是0.5年至3年,青岛主干道排水重现期一般是3年至5年,部分暗渠甚至达到10年至20年的标准。”
城市扩容与基建协同进步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和各大城市一样,青岛也在扩张,可与好些城市不一样的是,青岛的城市扩容,每一个步骤,都是排水系统先行。排污排水管道铺好了,其他才跟进。
反思:我们的成果怎么成了别人的功劳?
民族自尊心
老有那么一批人,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一切产品都是外国的最好,熟不知有很多的国货已经超越了外国货,很多时候,中国已经拥有了技术实力,所缺少的恰恰是民族自尊心。
师夷长技 个人努力
青岛下水道除了对德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之外,同样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发展,毕竟城市的发展比过去快了很多,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是无法赶上发展趋势的。
影响青岛的力量青岛城市精英资讯第一微刊
凤凰青岛公号现已全网多平台运营,欢迎各位就近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客户端内搜索“凤凰青岛”订阅,微博请关注“凤凰网青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