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让人难忘的配角(大个子坏蛋与小个子纯真)(1)

在观看《完美的世界》之前,我一直好奇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称之为完美?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完美的世界”吗?带着对影片的好奇与期待,开始了《完美的世界》的奇幻之旅,跟着主人公的步伐,探触世界的“完美”。

完美世界让人难忘的配角(大个子坏蛋与小个子纯真)(2)

电影的开篇一幕便是主人公之一的海恩斯身穿白色t恤独自躺在茂密的草地上,阳光洒在脸上,一架直升机在上空盘旋,一阵风吹过,许多张百元美钞不知从何方飘来,散落在他身边,他没有睁开眼,仿佛真醉在午睡中,惬意地享受着这一切。但让我意外的是,本影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亦是结局,一个悲伤的结局---他去了一个完美的世界,比他父亲所说的阿拉斯加更完美的地方,没有人计较一秒钟前射中他的那一枪,虽然子弹刚好穿过胸口,染红了他的白衣;同样没有人计较他的童年---患有梅毒自杀而亡的妓女母亲,不辞而别的父亲。

在本部影片中我数了数,大概是出现了8次表达“完美”的瞬间。其中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便是:第一个场景:影片刚开始不久,越狱犯的闯入打破了清教徒家庭平静得没有生气的生活,海恩斯让菲利普捡起地上的枪,瞄准自己。海恩斯对菲利普说了一句“Perfect!”,来自暴徒的,出乎意料的肯定与赞美。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整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完美”;第二个场景,在瑞德及众人追捕海恩斯的过程中,在讨论如何设置路障时,曾有一段颇有深意的对白“在完美世界,我们才能手牵手地把他们围住。在“完美”世界,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言语的对峙之间,留下沉默,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第三个场景是片子的结尾,海恩斯曾为菲利普介绍阿拉斯加时用了“那是一个完美的地方”的描述,在二人道别时,海恩斯说道“再见,这是完美之旅”---当海恩斯说完这句话时,我感受到了海恩斯对菲利普浓浓的“父爱”,同时也在感叹人间情感的微妙。道别后菲利普走向母亲,然后却突然转身跑回海恩斯身边,呜咽,拥抱。“I think my negotiation is a perfect deal.” 这是整部影片中最后一次出现“完美”没有人为的刻意深化或升华,说来漫不经心,还有那么几分自嘲,却足以打动观众,在泪水中欢笑,在欢笑中哭泣。一次出人意料的谈判,为菲利普赢得了棉花糖,赢得了过山车,赢得了万圣节的“Treat or Trick”,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赢得了一个真正的“完美世界”。

完美世界让人难忘的配角(大个子坏蛋与小个子纯真)(3)

在感动于海恩斯与菲利普的“亦父亦友的情感”的同时,我不禁想问,为什么一个8岁的儿童在可以逃脱的时候却选择继续跟随,也许是因为他偷了服装店的衣服,但若只是因为如此,同回家相比这并不能称得上“阻碍”,带着疑问,我查阅了一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词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回想在影片中,海恩斯是一个越狱的逃犯,在逃跑的过程中意外地挟持了8岁的小孩菲利普,这本是人质与绑匪的典型故事。但是在二人逃往阿拉斯加的过程中,海恩斯与菲利普之间却产生了这种超乎于人质与绑匪之间的应有感情的故事,二人亦友亦父的关系成为整部电影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在影片的结尾,当布奇被警车围堵时,菲利普对布奇的掩护都体现了他不希望布奇被捕的心理。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在这部电影中,菲利普形成这种心理特征基本满足这类情况,是一个极具典型的故事。

《完美的世界》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并不完美的现实世界,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让我们在心中保全了一个对于“完美”的想象;重要的是在与完美擦肩的瞬间,给了我们一次自我省视的机会;重要的是在沉溺的远处发出震世的警醒,让我们清楚认识到,若是仅仅因为尚存温饱的生活,而沾沾自喜,那么在麻木中将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世界也许有时给予我们的是不完美,但只要我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爱遍布世间每个角落,就如海恩斯,他虽然一生只杀过两个人,一个是伤害母亲的人,一个是伤害菲利普的人,还是个越狱的逃犯,从这方面来看,毫无疑问地,他是一个坏人,最起码品行不端正,比较狠辣;但是我也看到了他对待菲利普的细致与关爱,给了他从未感受过的“父爱”,让他做了许许多多从未做过的事,还为其争取到了其母亲的承诺,使其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从这方面来讲,他是个善良的人,甚至会让我产生他不会杀人的错觉。所以说,世上无完人,只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