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统一六国其实不光光是秦始皇的功劳,准确点说应该起源于秦孝公时期实行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基本国策就是奖励耕地和战争,详细概括为《赏不遗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处于一孔》。正是基于这种严酷无情的法家思想国策才为秦朝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三年后,这个用鲜血铸就的统一王朝却瞬间轰然倒塌了!人们不禁要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庞大的秦帝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土崩瓦解了……

秦朝灭亡的原因难道是秦始皇不勤政

说秦始皇不勤政那真是冤枉了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勤政他也不可能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丝毫没有放松自己,他精力过人,设郡县,废分封,集中央集权与君主集权于一身,每天要阅读数百斤的奏章;他致力于帝国的标准化,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与度量衡;他严厉的镇压六国的反叛势力注重防患于未然,除奸于未萌,迁关东豪族数百家于咸阳,尽收天下兵器筑为铜人,以弱六国之人;他推崇法家思想,排斥各种学说,焚书坑儒,以愚天下之民。

秦国统一后为何很快又灭亡了(秦国历经150年统一天下)(1)

除此以外秦始皇还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修长城,修骊山墓、开灵渠、筑长城、、建阿房宫拓直道,全国都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可以这样说,秦朝统一后的镜像并不逊色于秦朝统一前,全国各地都都在忙碌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是闲人。从这些事情看秦始皇绝对是一个勤政的皇帝,至于爱不爱民下面再说

秦朝灭亡的原因难道是因为秦始皇不爱民

勤政爱民是每个皇帝都要学会的一个四字词语,可惜的是秦始皇只学会了勤政却忽略了爱民。按照正常历史兴衰思维模式,在经历过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混战以后,整个中国大地可谓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如果此时的秦始皇能够实现仁政,让百姓修生养息几年,秦朝的灭亡不会那么快。可秦始皇并没有那么做,他不但没有对自己的子民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反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弄的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汉朝的统治者正是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才在汉朝建立初期推行休生养民无为而治的国家政策。如果刘邦和秦始皇一样去做,我估计汉朝就统治不了中国几百年了。

秦国统一后为何很快又灭亡了(秦国历经150年统一天下)(2)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秦始皇用残暴的手段历经十二年,所建立起来的这个黑色的冷血帝国,被来自南方更残暴的楚霸王项羽无情的摧毁了。“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天离日”的阿房宫,这座“歌台暖晌,春日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举世无双的庞大的宫殿群,整整燃烧了九十天,在夜晚,冲天的火光照亮了秦川数百里漆黑的夜空,大火燃烧了整个冬季,一直到第二年的早春才逐渐熄灭。这之后,有关秦王朝的一切都随着这场大火灰飞烟灭,了无踪迹了。

那么这个曾经如此强大的秦帝国为何在秦始皇死后仅仅三年就灭亡了呢?原因似乎很多,始皇帝在世之时,貌似强大的秦王朝的统治也并不是很稳固。六国贵族势力伺机死灰复燃,尤其是广大的南方,天高皇帝远,自由惯了的当地人对严酷的秦法秦制有很强的抵触情绪,面对秦王朝的暴政,各地的仇恨都在不断积聚着,只不过在秦始皇的高压政策下,暂时掀不起太大的风浪而已。而公元210年的秦始皇之死,赢胡亥即位为这种仇恨的总爆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秦朝的灭亡总体上来看,可以归纳为:体制上的失败多于政治上的失败,政治上的错误多于军事上的错误,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多于战役指挥上的失误。

结语:秦帝国突然灭亡的原因,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巨大谜团。揭示这个谜团,对于全面认知中国原生文明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目前大部分人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秦始皇实行的暴政,不过历史上比秦始皇残暴的好像也在少数,因此仅仅暴政是无法让秦朝灭亡的,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秦政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秦政并无暴虐特质。与中国历史作纵向对比,从项羽复辟集团毁灭帝国文明的暴政暴行开始,秦末之乱的大劫难屡屡发生。与复辟势力的残暴相比,秦政文明水准远远高于其上。

唯其如此,指控秦帝国"暴政",并极其武断地以此作为秦亡的基本原因,既缺乏基本的历史事实依据,又与高端文明时代的历史审视理念显然不合,是有失公正的。

其实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统一六国后制定的政治制度的失败所造成的,还有就是战国传统所形成的巨大社会惯性,导致整个社会迅速地全面动荡。所谓的社会惯性就说秦帝国是从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混战中产生的,不像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一样惧怕战争,因此秦朝的内部稍微有一点的风吹草动都可能瞬间让整个帝国重新回到战国乱世之中。不过很多史学家在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时都把这种战国惯性忽略掉了,然而不管这种惯性原因到底有多大,它肯定在秦朝灭亡的原因中占到了一定的比例。

阿房宫其实未曾建成

阿房宫是在古代秦朝的宫殿,其实一直以来都并未建成。但是阿房宫的占地面积大,也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么在历史上,这个气势宏伟磅礴的阿房宫有着什么样的民间故事传说呢?

阿房宫其实未曾建成,在200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开始了挖掘。经过仔细探查,专家发现黄土高台的土层分了三层,第一层就是耕土层,比较松散,然后下面就是扰土层,它比较厚,颜色发黄,里头有如今的铁丝、塑料布,还有古代的瓦片,然后第三层就是文化层了,文化层里面出来的全都是瓦片。

专家介绍说:这个地方如果曾经发生过焚烧的事件,它这个地层里土壤中所包含碳化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透过显微镜应该能够看到成千上万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炭化木屑,但是从阿房宫那个地方采的土样来看,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在这些土壤的样品里面,一个显微晶片里顶多能看到二三十个炭化木屑的个体。

那么,阿房宫仍未建成,项羽又怎么能火烧阿房宫呢?可为什么后人这样说呢?第一次出现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但是证实原来记载的是项羽火烧了只是一所宫殿,并没有明确地说出是阿房宫,那所宫殿其实是咸阳宫,而让后人更为误解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是因为唐代诗人杜牧写下了《阿房宫赋》。

诗中极度描写了阿房宫的壮美,让后人对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件事深信不疑。其实我国伟大诗人杜牧写《阿房宫赋》的原因是为了讽刺当时统治者唐敬宗大兴土木的缘故,极度夸大了阿房宫,其实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件事完全是子虚乌有。

以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

秦国统一后为何很快又灭亡了(秦国历经150年统一天下)(3)

考古人员花费一年多时间勘查阿房宫,勘查超过二十万平方米,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如果依照史料所载,阿房宫应该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对。考古人员推断项羽焚烧的是秦咸阳宫,因为咸阳宫遗址发现大片烧过的遗迹。

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传说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

后世这种辉煌的想象基本来自《阿房宫赋》,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阿房宫变成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经想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但这都是传说,都是后世臣子借秦之喻,谏当朝帝王。依据当代现有考古证据,阿房宫并未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