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壮语吗?”
作为一个壮族人
这个应该是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了
壮语主要流通在广西壮族聚居地区,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
会说壮语的壮族人越来越少。
你想要找一个会说壮语的人,
还真挺不容易。
壮语又称“壮话”,是壮族的语言,官方认准广西武鸣壮语为标准语音,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的壮民族共同语。壮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流通于广西的壮族聚居地区。
随着经济发展各地交流增多,汉语使用频率增加,短短几十年时间壮语在城市地区逐渐衰退。
在今年全国人代会广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副主任樊一平现场教大家说起了壮语。
经过樊代表的教学,日报哥才知道,原来光是“吃饭”,在壮语中就有2种表达方式——“cik”和“gwn”。
是不是有点懵,你知道怎么读?
“cik”和“gwn”,用汉语拼音标注的类似发音是“qiang”和“gen”。前者说话对象是亲密的朋友,邀请对方一起去用餐,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客套的、可有可无的情绪。
用在语境中就是,你可以对友仔说cik,在应付陌生人的时候说gwn。
樊一平说,这些具有丰富情感的语义表达,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被简化、流失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共生,语言资源丰富。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居住着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2个世居民族。今年两会,樊一平代表提出的建议: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和保护,引发同组代表的热烈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副主任樊一平参加广西代表团分组审议
我们来听听樊一平代表是怎么说的↓↓
“壮语的很多表达很生动。我是作家,自己就是学中文的,但我都无法用汉语把壮语那种生动性表达出来。”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县长马空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县长马空代表也坦言:“我们的下一代很多已经听不懂苗话了。只有在节庆的时候,会唱起苗歌。”
在樊一平代表看来,使用和传承是对少数民族语言最好的保护。“老房子不住了、民族服饰不穿了,还有博物馆保存这份记忆。但语言没人说就消亡了,再挽回就很难。”
他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开展了一些对部分语种的推广和保护工作,但少数民族群众传承本民族语言的积极性不强,好政策仍然难以有效落地。
对此,樊一平代表建议,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或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学,还可通过将民族语言文字纳入升学考试、公务员招录、职称评定等方式,从制度政策层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本族语言的积极性。
他还建议,加大对各类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学院、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课程,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存、使用提供“土壤”。
来源丨新华视点
编辑丨张安然
责编丨梁菊
值班主任丨晏彦
广西日报新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