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今年的高考语文甲卷作文难出了天际。神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乙卷语文文言文来源(戏为高考甲卷下水文)(1)

一时间引得众英雄纷纷技痒,纷纷指点江山,出谋划策。可惜的是,动嘴者多,动手者少。偶有下水之作,或从灵感入手,或论积累之用,或谈认知步骤。二十多年不写高考作文了,今戏为一篇,本想从知识分子角度入手,但觉有些敏感,以读书人代之吧。

高考乙卷语文文言文来源(戏为高考甲卷下水文)(2)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一些读书人为大观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或曰 “翼然”,或曰 “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

为园亭命名属于语言应用问题,而维特根斯坦说:“世界上所有问题的本质,都是语言问题……语言的边界,就是人类认知的边界。”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审视这些人的语言,来判断这些读书人的认知边界,了解他们知识的多寡,灵活应用的能力,从而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儒以一事不知为耻”,真正的读书人,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毕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红楼梦》中的薛蟠,在宴请宝玉,蒋玉涵等人时,提到暹罗国进攻的藕,仅有的词汇便是“这么粗,这么长”,同样出身贵族之家的宝玉却能在晴雯死后,写出文采斐然,情感悱恻的《芙蓉女儿诔》。

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还不够,真正的读书人,还需警惕自己的大脑,成为他人的跑马场。清客们提出的“翼然”移用自欧阳公的《醉翁亭记》,雅则雅矣,却有“剽窃”的嫌疑。这些人能出入贾府,恐怕不乏饱学宿儒,但他们虽读过很多书,却总喜欢言他人所言,面对问题,只会移用而不会创造,只能摘取别人的“成语”,聊以塞责。

我们批评清客,岂不知日本人也曾一度批评中国人只会剽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毕竟,如果我们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只懂得“移用”,那科技何以兴?国家何以兴盛?饱受指责的中国读书人用行动予以反驳,他们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常规,于是我们才有了高铁,有了北斗导航,有了嫦娥号……

真正的读书人,需要有“”纳谏如流”的胸襟,高尚的人格魅力。语言是心灵的外化,借助语言展示的边界,我们可以窥见不同人精神领域的宽窄,人格魅力的高下。

在屈原的语言中,我们看到的是 “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的坚贞,以及 “虽九死而犹未悔”士人精神。《水浒传》中的李逵,常说的却是 “鸟人”“鸟官”,在他看来,世界上多数人都是可憎的,因此江州劫法场,才会两把排斧砍将去,不论官兵抑或是百姓。

红楼梦中的贾政基本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其人古板,守旧。唯独在此回中,他敢于化用,提出“泄” 字,他人附和拟为“泄玉”。宝玉听后认为“泄”字颇不雅驯,以“沁芳”相对。面对晚辈的批评建议,贾政坦然接受。这一幕让这位视诗词文赋为小道的呆子焕发出一丝灵性的光亮。

因此,真正的读书人,固然要将所学化为所用,更要敞开胸襟,接纳不同意见。在各种文明交流碰撞,地球越来越小的今日,中国新一代的读书人必须要海纳百川,自觉化用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更要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见贤思齐。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只会让我们在世界发展的浪潮中被遗弃。

真正的读书人,还需有不迷信古人,不盲从今人,不屈服权威的挑战精神,以及缜密的思维方式。美国作家戴尔德丽·马斯克在《地址的故事》一书中说,一个地被如何命名,或许与身份、财富有关,但归根结底与权力有关。对于身份,权力的屈服,是很多民族中的共同陋习。

这些读书人中,宝玉资历最浅,但他却敢于批评父亲。当然,批评不是蛮干,一个建议或者科技创意的提出,需要缜密的思考能力,把握全盘的宏大见识。他提出的“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因此才被贾政欣然接受。

从移用到化用再到独创,展现的是知识储备,是知识的应用方式,更是敢于挑战勇于独创的强大自信。无知识,固然不是读书人;有知识却人云亦云,则缺乏读书人应有的锐气;有锐气却没有缜密思维,则容易沦于“知识莽夫”。新时代的我们,恰逢中华复兴之契机,坐在考场中的我们最终将成为祖国各个领域的接班人。我们的未来,便是中国的未来。愿每位青年,都身披知识之光,胸襟开阔,敢于挑战。如此,则青年强,各领域强,最终令我千年古国,盛世早逢,永屹世界之东方。

高考乙卷语文文言文来源(戏为高考甲卷下水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