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开始后就没进过电影院的我,终于去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

首先吐槽一下家门口这家小影院,入口不好找不说,还超级冷,看的时候简直是缩成一团的状态。它是想让我切身体会电影里大雪纷飞的场景吗?

我本身其实不爱看科幻片,也不爱看灾难片,所以科幻灾难片简直是我雷区的雷区。像当初的the day after tomorrow、2012,我都跟风看了,看完眉头紧皱。

但是这个春节的电影大戏太精彩了(我是指戏外,主场weibo),什么注水啊偷票房啊幽灵场啊热闹得不可开交。我也分不清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但是在看了这么多戏之后不贡献一点票房感觉都说不过去。鉴于每一部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选择再三,最终选了相比之下我还有可能不讨厌的《流浪地球2》。怕价格太高影响了我的期待值和反馈,所以没选Imax,只选了巨幕。

总体来说,还是很值回票价的。

有些人说睡三个小时跑十五趟厕所什么的,我倒是没睡三个小时,但确实有那么几个地方我拿出手机刷了几分钟,一般是打斗的地方,尤其是血腥的时候。我不太爱看打架,直接给我个结果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就成。

比较喜欢的点:

1、引燃核弹

之前就在春节档电影讨论中看到过对这个片段的描述,我把它和太空电梯列为我最期待的画面。看完之后,不能说符合期待,简直超出预期好吗!宣布任务的时候,说这是一张单程票,有去无回。第一个开始举手高喊“我去”的时候,我就控制不住地眼泪往下掉。主动出列上前的时候,敬军礼的时候,屏幕里年轻军人们在哭,屏幕前我在哭,镜片都哭朦胧了。我知道这是军人的职责,但那毕竟是百分百的死亡之旅。即使上战场,也有生还的可能,这却不同,没有那个奇迹,他们去月球,就是去赴死的,就是以肉身之躯,来争取其他地球同胞的安全的。

手握引爆装置,张鹏背靠核弹坐着,面对漂亮的地球,说,这一分钟也太长了。一分钟怎么会长呢,早上起不来床想再睡一下的时候,一分钟一下子就过去了。上班累了想刷会手机的时候,感觉才刚打开手机就一分钟过去了。一分钟,60秒,比流星划过夜空还快,怎么会长呢。因为他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想了。或者说,一分钟,根本不够他去思考任何事情了。一分钟后,再也没有张鹏,再也没有此刻月球上的几百人了。一分钟后,再也看不到地球,看不到亲人朋友了。就像那首歌:再见了,我的月光,我的蓝,我的爱。

倒计时归零,几百人没有丝毫犹豫地按上手中的装置,整个月球陷入火海之中(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又哭得不能自已,为国牺牲,总是能让人感动)。画面炸裂,情感浓烈。

为什么说《流浪地球2》比1更好(一向不爱科幻片的我愿意给80分)(1)

2、团结的价值观

周老先生讲了一个股骨的故事,以此说明,人类只有团结,真正的团结,才能抵挡外界的威胁,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我很喜欢这种价值观,地球是所有人类的地球,未来是所有人类的未来,而责任,也是所有人类的责任。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超人,没有孙悟空,地球不可能靠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就度过这个大难关。团结,互助,各司其职,各担其责,才是最大的力量。突然想起那首歌:团结就是力量。你别说,虽然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但歌词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3、亲人的选择

张鹏和刘培强。刘培强被派去执行危险任务的时候,张鹏不想他去,刘培强坚决要去;但是当自己面临危险任务的时候,从容地走上前去。其实他不是真要拦,他知道拦不住,都是军人,他知道他们身上的使命与责任。只不过他是自己心疼的晚辈,他希望他好。

刘培强家人。他抽中了地下城的入住资格,他去执行任务,可以把资格让给自己的儿子,儿子可以带一个监护人进去。机器人说,你妻子活不了几天了,最优的方法是你岳父带着你儿子住进去。他生气地想打人。他难道不知道这是最优解吗?可是他是孩子妈妈,是他的妻子,他没有办法放弃她。但是她下去了,岳父就要面临地面的无限危险。他其实根本没办法去选。是韩朵朵自己做的选择,她把机会让给自己的父亲。那是因为她心中有爱,她不需要选择其他人谁生谁死,她只要自己死了,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她其实不用选,答案只有那一个。

图恒宇和图丫丫。图恒宇做了有争议的事情。他要让自己女儿过一生,哪怕只是数字生命,困在小小的房间,他也要让她活着。为此,发动机严重超载,引发了一系列灾难。但后来执行北京任务时,面对自己的生死时,他却没有犹疑,他坚持到了自己一刻,没有为了让自己活着而放弃任务。

为什么说《流浪地球2》比1更好(一向不爱科幻片的我愿意给80分)(2)

比较不喜欢的点:

1、盲目的自信“中国一定能完成”最后一秒才完成

三个地方启动全球互联网,两个地方都完成了,只有北京一直没完成。其实我不喜欢这个情结。电影中重点描述了北京团队的不容易,有人受伤,第二队才刚入水就被火球砸中等等。但是另外两个地方不没有困难吗?面对同样的困难,其他两地(偏偏其中之一还是东京?)完成的速度也比北京快太多了。而马老师,永久留在了原北京所在的水底。

在此前提下,周老先生非常认真地说:中国一定能完成任务,时间一点到点火。

说好听点叫“自信”,说不好听叫“固执”。

最后是怎么完成的呢,是图恒宇死了,去到他的数字生命,靠她的女生生生背下了那么长的密码,还是在最后一秒,倒计时的最后一秒,才完成的。这种设定对我这种风险接受度低的人实在是太不友好了。万一丫丫背错了其中一个数字呢?万一丫丫背完时已经倒计时结束了呢?万一图恒宇没有进到丫丫的世界呢?万一进到丫丫的世界需要时间呢?太多万一了。当然这是电影,电影里面就是成功了,没有这些万一,或者说算上了一些万一也成功了。但我就是很不喜欢。

2、刘培强把门关上不让韩朵朵出来

上面才说了团结就是力量。我是非常相信团队分工合作的,比如《红海》,就比《战狼2》更吸引我,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所以我很不理解刘培强把门关上的行为。这和后来的在月球上,他把门关上把生还的机会让给三位伙伴还不一样。那时候是零和,他生,就会有一个死,无法避免。可这一次,并不是零和,而是和歹徒战斗。歹徒人数多,他们人少,很有可能打不过,但是人多总比人少好,还有配合。韩朵朵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她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格斗能力并不差。从之后她闯出来加入战斗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更何况这一次是面对歹徒袭击,目标不是谁活下来,而是打败对方,保护太空电梯和空间站。所以让韩朵朵一起战斗、增加赢的机率也是正确的选择啊。哪怕这样增加了韩朵朵死亡的概率,也是她以及他们应该承担的后果。

3、丫丫出事,是因为图恒宇开车时往后看

不一点不仅仅是流浪地球2 里,在许许多多的影视剧里面都有这样的场景。有时候司机转头年看着副驾驶的人可以看好久。作为一个老司机我真的无法理解。因为在路上开车时眼睛离开前方超过三秒都有可能让车偏离方向,我有一次只是低头拿个手机,车就擦上了绿化带,给我心疼要死。那次我车速还很慢呢,都偏离得这么严重。像图恒宇这种,竟然回过身看着后座的人?还聊天说话?还说了这么久?这跟自己找死有什么区别啊?

我猜可能是拍影视剧的时候,因为开车肯定是假的,所以演司机的人也不会有实际开车时的那种紧张感,注意力反而更多地在“演”这件事情上,要注意表情,要背好台词。

真的要提醒导演们和演员们,不要再演出这样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情节了好吗。

4、不是3D。

这个完全算是个人喜好的问题,我就是喜欢看3D电影,那样给我的感觉会更真实更沉浸。像太空电梯飞升、空间站坠落、大海浪翻滚而来等场面,如果是3D,我应该会更身临其境。而且这画面做得这么精致,空间站做得这么逼真,空中飞舞的情景那么多,如果是3D该有多爽啊。

为什么说《流浪地球2》比1更好(一向不爱科幻片的我愿意给80分)(3)

为什么说《流浪地球2》比1更好(一向不爱科幻片的我愿意给80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