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追求触及心灵的课堂

—省实白云实验学校“AIR深度学习型课堂”学习—

用心的园丁才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走心、会思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省实白云实验学校一直坚持“培养高品质生命文化”的教育理念,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为目标,精心打造学习型课堂。我们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一直没有停步,疫情期间,教学处就多次举办教师线上业务学习。一返校复课,杨鲜亮校长就大力推进建设“深度学习型课堂”的教师培训学习,力求让学校教师团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让学校的教学改革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01、杨校给老师们的“学习大礼包”

我们有一位贴心的校长,杨鲜亮校长不仅在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上身先士卒,他还对学校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培养非常关注,为老师们的专业提升带来温馨的“学习大礼包”。

5月19日,杨校为全校教师带来了郭华教授有关《深度学习究竟“深”在哪里,要“深”到什么程度》的学术分享,杨校结合自己的经验,跟老师们一起探讨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深度学习”,怎么确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路径。

白云实验学校创新班(省实白云实验学校)(1)

杨校提到,我们要把知识符号的内在分解出来,将符号、概念与我们的文化、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与人的理性、情感、价值观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社会历史进程当中的人。“深度学习”:“深”在人的心灵里,“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

通过这次学习,老师们都明确了在我们开展“深度学习型课堂”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的几件事:确定学生自觉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确定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来提升、发展学生,即转化教学内容,提供恰当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白云实验学校创新班(省实白云实验学校)(2)

认识了“深度学习”的内涵,杨校又在6月2日给老师们分享了陈静静教授的《指向深度学习的高品质学习设计》,为老师们围绕“深度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做出了具体的指导。

白云实验学校创新班(省实白云实验学校)(3)

杨校跟老师们分享到: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合理利用问题驱动,将“教学设计”转变成“学习设计”,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转化为“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更丰富、生动的学习体验,更确切的学习成果,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其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进而能自由探索,产生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02、老师们的“作业”

让每一位老师们都能成为一名学生学习的设计者,这是杨校对我们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因此,杨校给老师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位老师都就“深度学习型课堂”的学习做反思和总结,并跟全体教师分享。

6月9日,老师们第一次的“作业”分享开始了,由英语科的吴萍老师和数学科的胡海钻老师为大家带来学习成果的分享。

英语科吴萍老师

吴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和感受,从素养、知识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方面谈了自己对深度学习的理解和做法。

白云实验学校创新班(省实白云实验学校)(4)

其中,吴老师在任教班级中开展的体验式作业成果展示让老师们印象深刻。对学生的评价,并非就一定体现在学生的书面作业成绩上,实际的体验分享也是孩子学习成果的体现。吴老师提到了他班中的一位同学,在平时的英语成绩上并非显得非常优秀,但在用英语介绍自己的烹饪过程的体验式作业上,给吴老师交来了一份非常优秀的作业视频。在视频里,孩子非常自信地用英语介绍自己的烹饪过程,让老师看到了孩子优秀的另一面。

白云实验学校创新班(省实白云实验学校)(5)

从吴老师的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老师为他们优化学习方式,并提供更合适的学习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

数学科胡海钻老师

胡老师先跟老师们提到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现象,他给我们一个引发大家深思的典型例子:一位学生学习非常认真,整一节课都在认真地在做笔记,没有一点遗漏,笔记本的内容非常详细。

白云实验学校创新班(省实白云实验学校)(6)

这是应该我们很多人印象中优秀的学生,不过,胡老师接下来给大家复述了他对这位学生的话:“你不要忙着做笔记呀,得听老师讲课啊。”听到了胡老师复述的这句话,让老师们都发现了这个例子中这位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他的学习停留在了表层的记录笔记里了,却忽略了上课过程中教师的学习指引,最终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白云实验学校创新班(省实白云实验学校)(7)

胡老师强调到,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生的深度学习,要赋予课堂以生命,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提问,以问题引领思维,以目标任务为驱动发挥小组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引领学生领悟学科思想与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开放的知识结构。

杨校总结

杨校在两位老师的分享后给我们做了总结,他强调,我们省实要培养学生,应让他们的学习力在基于生活知识的学习体验中逐渐生成,让他们对生活保持思考,任何时候都面带微笑,并一直充满着青春对生命的追求和渴望,做一个向阳而生的孩子。

白云实验学校创新班(省实白云实验学校)(8)

两位老师的分享为我校教师在建设“深度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学习汇报“作业”打响了头炮,我们学校教师学习的脚步将不会停歇,老师们的学习分享还会继续,我们期待着更多老师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