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被称之为“武汉小罗马”。现在跟随我的镜头,带你感受一下这座融合了哥特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古希腊式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古德寺。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1)

古德寺,位于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八千平米。于1877年由隆希法师创建,初名古德茅棚。1911年昌央法师主持扩建,改名为古德寺,寓意“心性好古,普度以德”。1919年后,古德寺逐渐步入全盛期,成为了当年汉口最大的佛教寺院。寺庙内有五十多位僧尼隐居在此,静心礼佛。

古德寺主要由圆通宝殿、天王殿、四面佛、观音殿等组成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2)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3)

圆通宝殿:以南传佛教的群塔型建筑为主,在建筑理念上吸收了中国传统汉传佛教的灵感,外观看起来像哥特式教堂,回廊立柱上有教堂常见的尖拱,尖拱之上是三个一大两小的窗户,大窗采用教堂常见的圆圈花纹,小窗则是中国建筑常见的八卦纹。九座塔的流线形塔身,以及外墙花卉、狮头、像头等细节,再现了印度帕那瓦建筑风格,后期修复则参考了缅甸的阿难陀寺建筑风格。同时,此建筑还借鉴了古希腊神庙柱廊的特征,挺拔的围柱作为支柱,既宏伟大气,又有效分散庙顶重力,框架上还加进一些修长的爱奥尼柱式,细节处尽显希腊神庙风韵。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4)

四面佛:在天王殿与圆通宝殿之间,1977年,由香港张紫珊出资,从泰国将四面佛请到古德寺。四面佛是小乘佛教供奉诸佛之一,神的四面分别代表了慈悲、仁爱、博爱和公正。传说四面佛佛法无边,唯有苍穹作为其大殿,这座大殿具有东南亚风格。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5)

天王殿:天王殿式建筑是中国传统的庙宇风格,供奉了四大天王和弥勒佛。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6)

观音殿:主殿有两层,第一层大殿供奉千手观音,殿前门口有两座石狮子,庄严肃穆。第二层则是僧尼们诵经礼佛之地,温馨提示,不宜喧哗。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7)

在世界上仅有两座古德寺,一座在我国缺氧但不缺信仰的西藏同仁地区,还有一座就是藏身于闹市中的武汉古德寺。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8)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昌宏法师带领寺内众僧冒着枪林弹雨,给革命军提供战地保护,并且在寺庙的菜园中掩埋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三千多具烈士遗骸安息至此。民国元年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特地来到此地。抗战期间,古德寺附近多次遭到飞机轰炸,以及该寺菜地中的辛亥革命烈士公墓都有一定受损,但总体保护良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古德寺被关闭,佛像被毁,该寺先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二0一部队和市公安局分别管教所进驻。1974年武汉市革命委员会将古德寺的土地与房屋归武汉照相机厂使用。1966年完成产权交接,武汉市佛教协会演顺法师率领弟子们入驻古德寺。 古德寺是一座率先摒弃了宗教之间的门户之见,大胆革新,吸取了不同风格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一座精美绝伦的寺庙建筑。

100多年后的今天,祖国强大,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古德寺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旅行观光,她虽掩藏在高楼的繁华深处,但却丝毫不影响她宁静安详。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9)

你听,悠长的梵音,还有淡淡扑鼻的香火。暮色下,落日的光影把这片掩藏在闹市中的净土映衬得更加古老风韵,透露着欧亚的神秘色彩。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10)

这座寺庙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合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堪称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当我在悠长高挑的回廊中行走时,光影亦长亦短,仿佛我已无数次穿梭在岁月的轮回中,冥冥中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倍感欢喜这个清净之地,每一步生花,每一念皆菩提。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11)

或许是香火旺盛之地,也或许是僧尼们勤劳致富,寺内的果树每一棵都很饱满。寺内的荷花随风摇曳,寺内的鸽子自在飞翔,我喜欢极了,为鸽子投食的那个瞬间。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12)

此刻,让我想到一句歌词“来生愿做一朵莲,静静盛开在佛前,出淤泥不染,倚清风而眠”。

来吧,亲自来感受中国的罗马吧。

令人惊叹的仿古建筑 掩藏在武汉闹市的小罗马(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