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安慰话语,你会什么样的感受呢?能起到安慰你的效果吗?想必大部分人听完后会更生气。

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轻松让你记住一个公式(学会这个公式让你在安慰他人时不再踩雷)(1)

我们说沟通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建设的问题。这一点在安慰这个场景中尤为突出。安慰的前提是能感受他人之感受。

安慰他人其实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同理心,感受他人之感受才能真正安慰到他人。但这个边界感又很难把握,如果过于热情,主动会让对方难以接受,也可能会把你当救命稻草抓着不放,反而造成对你的困扰。因此,书中给了一个安慰他人的公式:

安慰=轻度介入 提供支持

刚才我们提到安慰这个场景中边界感很难把握,那是因为安慰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沟通。这就要求要有节制地温和地传递我们的安慰。脱不花介绍了衡量“轻度”的标准:只要对方没有表露出他的需求,就不要主动提供安慰。比如,你的朋友被公司辞退了?你只需要说一句,“XX,你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我随时给你安排。”

估计有朋友会担心,万一对方狮子大开口了怎么办?那你在表达时将你能接受的选项放进去。比如你朋友分手了,你只需要说“我知道你心里很难受,今天和明天我放假,如有需要随时呼我。”

俗话说“行胜于言”,不能光说不练,因此,轻度介入后,要向对方提供支持。一般支持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资源支持,另一种是经验支持,还有一种是情绪支持。这三种支持方式从字义就能理解,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现分享一个可在通讯软件上使用的安慰他人的通用模板:

刚听说,你遇到了XX情况,我不知道该帮你做点什么,我有XXX这几个便利,只要你需要,随时找我,别跟我客气,我随时都在。

完全符合轻度介入加提供支持这个模式。

轻松让你记住一个公式(学会这个公式让你在安慰他人时不再踩雷)(2)

请你在自己的微信中设计一段以轻度介入 提供支持的安慰他人的模板,并将此模板添加收藏中,以备不时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