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始皇留下的谜团

秦始皇40年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之秦始皇)(1)

秦始皇网络图片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他征服六国,经营西南,远征闽粤,重创匈奴,结束了商周以来1千多年的分封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秦朝。同时,他焚书坑儒,滥用民力修建秦陵、阿房宫、秦直道和万里长城,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暴君。千百年来,围绕秦始皇的传奇人生,许多历史之谜至今未解。

1。 《拾遗记》卷四记载这样一件奇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而且此宛渠民能“日游万里”。他们还掌握着惊人的高效能源,若用于夜间照明,只需“状如栗”的一粒,便能“辉映一堂”,倘丢小河溪之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

秦始皇是与谁交往呢?这位皇帝自己认为“此神人也”。可是神人据说是“长生不老”的。

这件事倘若真有,使人顿生奇想,用外星来客的观点给予解释便顺理成章了: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来到了地球并建下了基地,称之为宛渠国,他们对地球进行详细的观察研究。这群外星人掌握着对现代地球人来说也异常发达的科学技术,他们大多活动于占地球表面积2/3的海洋之中,交通工具是被称为“论波舟”的潜水船,这船“形似螺”,与今天所讲的飞碟很相像。这些人“两目如电,耳出于项间,颜如童稚。”他们注意考察人类世界,一有什么新动向,哪怕“去十万里”也要“奔而往视之”。对于蛮荒时代的地球,他们“了如亲睹”。对于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和生产活动,比如“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之类事情甚为关心,曾赶到现场考察,结果看见“三鼎已成”。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生产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视”。这看来都是有计划的严密的科学考察活动。

外星人在古代光临过地球的传说,中外都有。而《拾遗记》所记这件事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些外星人与当时称雄一方的秦始皇发生了十分友好的接触,并且谈古说今,介绍来历。

那么这群外星人为什么不帮助地球人呢?看来,他们大约始终恪守着“不介入”的立场吧。当然,这仅是一种推测而已。

2.徐福到底去了哪里?

秦始皇40年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之秦始皇)(2)

徐福

2200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永久享有这样的权力,他妄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不断派人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一次,在秦始皇到泰山封禅完后, 东巡路过龙口——当时还叫作黄县,在当地一把手的安排下,方士徐福以地方名流的身份晋见了皇上,并随团继续考察。到了琅琊 (今胶南)的时候,徐福正式上书说渤海中有三神山,里面住着神仙,吃了山里的仙药,个个长生不老, 他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取仙药。秦始皇很高兴,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入海求仙。 但没多久,徐福就回来了,说, 他见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礼薄,需要美好的童男女和各种工匠用具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遂派500童男女随徐福再次出海。 第二年,泰始皇再次东巡,顺便来找徐福,虽然路上遇到了刺客张良用大铁锤袭击,但躲过一劫的他仍按原计划到达琅琊,可惜没见到 徐福。他再见到徐福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 他的第三次东巡。徐福依然没有找到仙药。 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本来就要拿到仙药了, 但是海上有大鱼护卫仙山,功败垂成。这次, 秦始皇亲目率领弓箭手到海上与大蛟鱼搏斗,杀了条大鲨鱼,兴冲冲的回去了,想这下子可好了,徐福终于可以拿到仙药了。但是, 他还是没有等到仙药,在返回咸阳的路上, 就病死了,他的手下为了篡位,密不发丧,全国人民都不知道,没有了借口的徐福一时也骑虎难下,于是在公元前210年,他带着浩浩荡荡的求仙团队漂洋过海,寻找虚无缥缈的三神山和灵丹妙药。从此,再未回到中原。

徐福东渡何处 但是,秦始皇最终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丹药,而他满怀希望派出的求药团也一去不回。徐福带着三千人的队伍,长途跋涉,寻找传说中的三神山,最终,找到了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自立为王, 再也不愿意回家乡了。《史记》中说,“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那徐福最终去了哪里呢? 徐福东渡是否到了日本,这是诸谜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 有学者认为,三神山一般是指日本国。日本还保存有很多有关徐福的遗迹,如徐福登陆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其佐贺市、新宫市等地都被传为是徐福当年登陆日本的地方。 但也有学者认为徐福最终的目的地是韩国。因为韩国也有有关三神山和徐福东渡的传说和曾活动的遗迹。此外,还有说去了南洋的,也有说到了海南岛的,更有说到了美洲的。这种说法认为,徐福东渡是先到了日本,后来又到了美洲,并在美洲自立为王不归。檀香山遗留下带有中国篆书刻字的方形岩石, 旧金山附近有刻存中国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这些古代文物是当时徐福这批秦人经过时所遗留的。而墨西哥湾地区有批居住山区的黄种人,据称是秦采药人的后代。 曲玉维认为,徐福历经十年的准备,而且从小生活在沿海,一定会选择一种安全可行的航海路线,一方面要保证淡水和粮食的供应,一方面要避免大的风浪,所以他决定沿岛而行,最终的路线便是:从家乡北海岸的黄河营古 港启航东渡,经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最后到达日本的北九州。 两千多年来,徐福到底去了哪里,依然争论不休。因为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地方,他们都怀念徐福。感激徐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地方,世代传说着徐福教当地人种水稻、凿水井、制造农具、传播医药、纺织等知识的故事。尤其在日本,徐福集团的到来,给日本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日本从一直徘徊中的原始社会推向了奴隶社会。 于是,两千多年前徐福那次复杂的东渡,虽然让他如履薄冰, 但是今天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那次东渡成了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端,徐福也成为三国人民友好的化身。”朱亚非说。 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徐福其人以及东渡之事的研究,始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曾有人在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在近现代,早在“五·四”运动前夕的1918年,陶亚民先生首先发表了《徐福事考》一文,王辑五先生把研究徐福与研究中日海上交通史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当时一些著名史学家,如汪向荣、卫挺生等,也参与了这一研究。1981年,汪向荣先生再论“徐福东渡”,又重新掀起了徐福研究的热潮,而且一改其年轻时认为司马迁在《史记》里只是原原本本地记载了“方士们的不真实的宣传”,认为“徐福是实在的人物,他的入海是为了逃避始皇帝的虐政,是有计划的海外移

3.秦始皇皇陵之谜

秦始皇40年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之秦始皇)(3)

秦始皇地宫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修长城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以至于后来围绕长城也有了很多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比如孟姜女把长城哭倒了等等,但是你知道吗,秦始皇修建自己的皇陵比修长城还要费力气,整整用了39年的时间,秦始皇一生差不多也就两个三十九年,前三十九年登上皇位,后三十九年建造皇陵,所以说这个皇陵是耗费了嬴政很多的心血和心思在里面的,这个皇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设计最完善的帝王陵寝,面积是故宫的80倍。那么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为和我们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的具体位置,却迟迟不肯完全的去开挖

谜团一: 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 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 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 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 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2002年9月17 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

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

《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著名考古学家夏鼐 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

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 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 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 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

《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还有什么 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4. 1997年西安兵马俑复活事件!

秦始皇40年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之秦始皇)(4)

兵马俑网络图片

兵马俑作为秦始皇的殉葬品,令人惊奇的是在发现的几千个兵马俑中竟没有一个是完全一样的脸,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些都是用活人浇筑而成,因此就有人说这些兵马俑是带有灵性的,会一直保护秦始皇的安全。而在20年前,就是97年,有一群盗墓贼打算盗走兵马俑,就在几个人正打算搬走一个兵马俑的时候,突然面前有几团黑影,于是就不省人事。大概一个星期以后,在考古人员考察兵马俑的时候,问道一股极为刺鼻的恶臭,他们沿着味道的来源找去,发现几个人躺在俑坑里一动不动,已经没有了呼吸,其中一个人手中还拿着兵马俑的头,后来这几个人被证实为盗墓贼。这就是传说中的兵马俑复活事件,但是他们究竟是怎么丧命的却成为了一大谜团。

到现在,除了这起迷雾重重的事件以外,还有其他的灵异事件。据说在挖掘兵马俑的时候,考古队一直找不到位置,一连半个月都没有看到兵马俑的影子,当时一个老汉把考古队员带到了一个位置说就在下面,然而这个老汉当考古队员正在挖掘的时候就消失了。

有人说秦陵地宫有金燕,《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时,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燕从墓中飞出,朝南飞去。纵观史书,发现司马迁和班固都下了“黄金为凫雁”之说。金燕能飞,这是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鲁班能制造出木雁,飞到天空。不过假设秦代制出了会飞的金燕,单单靠风力,不要说飞到空中,恐怕连飞都不太现实。

现在在佣坑一二三号中,二号佣坑中有两个直径为一米左右的洞口,怀疑是盗墓贼的盗坑,但是皇陵中并没有物品丢失的痕迹,一号坑和二号坑都有被焚烧的痕迹(据说是项羽当时焚烧),b兵马俑被破坏了很多,但是究竟是谁做的,还是未解之谜。

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题,慢慢的考古学家们会给我们一步步的解开历史的真相。

5.阿房宫是否真的存在

秦始皇40年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之秦始皇)(5)

阿房宫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 。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

《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但随时间的推移,首都咸阳人口急剧增加,渭北地区因受两河(泾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满为患的感觉,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虑,在九年之后这才有了重新建设朝宫的举动。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九月葬于骊山。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秦二世胡亥将所有刑徒都调往骊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时的阿房宫工程已停工了7个月。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从陵墓工程中调出部分人力继续修筑阿房宫。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 。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

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长时间。

《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6.秦始皇在世的两件怪事

秦始皇40年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之秦始皇)(6)

秦始皇影视剧照片

第一件怪事:陨石坠落事件。

秦始皇三十六年,也就是荧惑守心出现的同年,一颗陨石坠落在东郡,东郡在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天下之前就是秦国的军事要地。本来陨石坠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从古至今,地球上的陨石可不少。还不至于引起秦始皇的恐慌,可是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陨石,上面竟然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意思就是说,秦始皇死亡,秦朝灭亡!对于古人来说,这七个字可不简单它代表了上天的旨意,不仅预示着秦始皇将死,也预示着秦国将亡。

当然了,这种动荡人心的事秦始皇岂会放任不管。秦始皇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到陨石落地处,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愤怒地秦始皇下令将陨石坠落地点方圆一公里的人家全部斩首。还下令将这块令他闹心不已的破石头放进大火里焚毁。这人也杀了,石也烧了,可秦始皇心里的阴影却始终无法消散。或许他也会暗自害怕这会是天意。

第二件怪事:沉璧归还事件。

同年秋,又是一件怪事儿。有一天夜晚,一位秦始皇派出去找仙丹的使者行走在夜色朦胧的乡间小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怪人将使者拦下,并把一块璧交到使者手中,托付使者把这块玉交给秦始皇,并用低沉的声调说“今年祖龙将死”。还没等使者缓过神来,这位怪人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莫名其妙被拦下的使者稀里糊涂的带着玉璧回到咸阳,将玉璧交给了秦始皇,并向秦始皇汇报了当时情况。秦始皇听后,第一反应就是怪人说的“祖龙”就是指的自己。。对于玉璧,当然命人把拿到御府去鉴定,鉴定出来的结果也是匪夷所思,居然是十年前祭祀水神,早已被投入江中的那块玉璧。真是细思极恐!

这一年里接连发生了这三件怪事,让秦始皇心惊胆战,食无味,夜不寝,内心备受煎熬。为了破解这三件凶象。秦始皇进行了占卜,得出的结果是迁徙百姓和巡游。于是秦始皇下令迁徙三万百姓。并且赐给每位迁徙户爵位和财物。可让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本是为了驱邪避免死亡的巡游,却让他走上了暴毙的不归路。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五次大巡游。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从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发,到第二年七月,前后长达九个月。这九个月中,秦始皇南到浙江钱塘,在会稽祭奠了大禹,刻石颂德,当然是歌颂大秦帝国和自己的丰功伟业,然后北上到达琅琊(今山东临沂)。但是,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西南)时,秦始皇突发重病(至平原津而病)。走到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平台,秦始皇驾崩。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刚刚四十九岁的男人应当是非常健壮的,怎么会突然死亡?秦始皇的身体应当不错,当年荆轲刺杀之时,他在大殿上一路狂奔,简直就像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短跑运动员。怎么会突然死亡了呢?

秦始皇留给我们太多谜团。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