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构想里,“人文阅读思想图谱”只是一次出版建议收集尝试——业界需要了解学界发现了哪些闪光的作品,学界也希望出版界能够关注到他们发现的璞玉。于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书评周刊集全编辑部之力,向与我们有联系的人文学者、创作者问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您在2021年持续思考的问题;

您在2021年关注到哪部未引起足够关注或未引进出版的作品;

您期待看到怎样的中国原创作品。

最后我们获得的远远超越了“建议”的层次。随着新年的来临,编辑部共收回了74份回答,总字数逾5万字。情感与思辨密度兼具的文字织就一份呈现关联传统与现代、未来与当下的阅读思想图谱,他们以自身生活或研究为维度的阅读与追问,记录下了虽然蜿蜒动荡,但对真挚的爱、对重塑人与人的连接依然充满渴望的2021。

本篇内容为毛尖、黄小峰、董冰峰三位学者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

持续思考的问题

一年的阅读深度解读(今天我们如何反思)(1)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毛尖:2021年持续在看1949年以来的电影,也在思考社会主义时期电影的遗产和问题,其中涉及上海的部分是我的重点关注。

一年的阅读深度解读(今天我们如何反思)(2)

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

黄小峰:2021年我关注的问题也落实在我的研究之中,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如何反思经典作品。这可能不是一个新问题,反思经典、重新思考古代艺术作品的方式早已有之。但是反思仍然需要方法、需要角度,而不是泛泛而谈、给经典扣一个大帽子。所以我想从基本的绘画图像层面,一层一层揭开经典,从而获得新的认知,即回到作品本身朴素的图像系统进行研究。

比如我2021年做的几个研究,关于故宫博物院藏、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以及故宫博物院藏、传为五代黄筌所作的《写生珍禽图》。反思经典会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在当下的技术条件和更新的知识背景下,古代经典和今天能发生怎样的碰撞。

一年的阅读深度解读(今天我们如何反思)(3)

董冰峰,策展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董冰峰:艺术与社会。或者说是,今天的艺术实践如何更紧密地参与社会及文化议题,传达更有效的公共价值。

值得关注的图书

毛尖:刚刚出版的《野兽与主权者》(第一卷),德里达著,王钦译。其实,我想说,由陈越、徐晔主编,学术梦之队翻译,西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精神译丛”,太太太需要被好好讨论和精读了,比如他们持续译介的阿尔都塞著作。阿尔都塞坚持,“在整个社会形态中,坚持下层建筑对于上层建筑的优先性”,“在阶级斗争中,坚持反剥削对反压迫的优先性”,如果这些能构成二十一世纪的施政共识,我们才能真正拥抱“方长的来日”。这个译丛的重要性势必延续到下一个世纪,所以本世纪没有理由不对此上头。

一年的阅读深度解读(今天我们如何反思)(4)

《野兽与主权者》(第一卷),作者: [法国] 雅克·德里达,译者: 王钦,版本: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21年12月。

黄小峰:我认为目前对日本古代艺术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日本学者还是欧美学者的研究。例如我2021年读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一位学者Timon Screech的几本书。Timon Screech是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日本艺术史,比如江户时代的日本艺术和西方的关系、如何理解浮世绘中的爱欲等等。角度新颖,对我启发很大。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作品出版,一直到今天,著作颇丰,但是国内翻译极少。

一年的阅读深度解读(今天我们如何反思)(5)

Timon Screech的作品

董冰峰:本雅明·布拉顿《真实的复仇》。全球疫情期间最及时也最有挑战性的写作。

作者 | 毛尖、黄小峰、董冰峰

编辑 | 走走

校对 | 杨许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