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1)

提示:点击上方“粮油市场报免费订阅

以“三链”协同驱动业态升级

2017年,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落实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就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基础优势、短板弱项、潜力空间等因素,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有针对性补齐短板,加速延伸产业链。深入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工程,突出优化创新链。突出产品提档这个前提,抓住品牌带动这个重点,强化业态升级这个关键,不断提升价值链。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2)

12月7日上午,在“2017中国粮油财富论坛”期间,6位行业专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围绕“产业发展与‘三链’协同”这一话题,为与会人士带来了一场财智饕餮盛宴。

“三链”协同成共识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3)

主持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主持人: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国家粮食局提出了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打造,对于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三链”协同,粮食部门和企业对此有何理解?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4)

嘉宾:

山东鲁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江宁

李江宁:山东是粮食大省,也是粮食产业发展大省,就我们鲁粮集团来说,鲁粮集团是重新组合的一个粮食集团。过去的粮食工作主要是仓储业务、储备粮管理业务,其他的贸易、经营、加工业都做得不够。对于粮食安全来说,信誉是安全的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的信誉比较高。在创新方面,国有企业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5)

嘉宾:

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禧华

孙禧华:上海良友集团是上海最大的粮食供应集团,现在已打造成现代农业、仓储物流、粮油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的集团。为什么要形成这样大一个产业链?关键的问题在于上海和其他省市都不一样,上海是特大型城市,特大型消费城市的粮食安全和我们农业生产省份是不一样,我们只有从粮源基地、种植开始一直到餐桌、零售有一个全产业链的过程,才能够充分保障上海特大型城市居民粮食的安全问题。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6)

嘉宾:

江苏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濮兴生

濮兴生:苏粮集团成立初期业务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仓储和物流。今年提出了“三链”协同,实际上是对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一个很好的诠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苏粮集团有种植、收购、仓储、物流、加工、进出口贸易、金融投资为主要内容的“5+1”产业链。在创新方面,主要把重点放在了体制机制创新上,坚持用联合、融合、混合的办法来延伸产业链。集团现在的一级子公司一半以上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7)

嘉宾:

北大荒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双青

李双青:发展粮油经济“三链”,北大荒粮食集团有自己的特点。集团是东北地区的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要考虑资源和基础优势。比如说北大荒有3400万亩耕地,黑土是资源优势,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北大荒文化,是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以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集经营文化、引领文化、黑土文化于一身,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8)

嘉宾:

江苏省盐城市粮食局局长 崔成富

崔成富:作为粮食主管部门在“三链”系统方面能不能有一种作为?这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盐城是江苏沿海一个重要的城市,拥有58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全年粮食产量700多万吨,占到全国的1.2%。延伸产业链,不仅要重视粮食生产领域的管控,更侧重向粮食加工转化延伸。近几年,中粮集团、北大荒、上海光明、苏粮集团、益海嘉里等大粮商纷纷落户盐城,并不断扩大投资,今年加工产值达到350亿元。

产业发展惠企惠民

主持人: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要按照产业链来布局创新链,按照创新链来提升价值链,产品要想增加价值链到底怎么增?“三链”协同打造过程中农民怎样得到实惠?

李江宁:下一步,我们准备以仓储、储备粮管理为基础向前后两端延伸,前端是种植特别是订单农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合作,后端是加工业,但现在我们的规模相对还比较小。最近借助军民融合项目,可能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在里面。

孙禧华:从粮食加工这一块来说,一方面是打造我们自身园区的供给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是准备把传统的粮食生产建设成为旅游农业、休闲农业,来提升整个农业板块的价值。再次就是中高端品牌建设增加附加值,目前中高端粮油品牌占整个粮油加工产品的比例不够高,但是未来比例一定会逐步提升的。现在我们正在重组提升销售终端,准备分板块,包括粮油、蔬菜、生鲜、食品等,让粮油通过不同的板块来提升价值。目前,上海良友已经形成了粮源供应基地、生产加工、终端建设等几大板块,这些也是上海良友集团的全产链布局,我们的目标是上海良友集团要成为特大型城市居民粮食供应的底板。

濮兴生:在价值链提升方面把重点放在核心的企业、核心的产品、核心的品牌上,围绕这个重点把三个链条协同起来得到提升,特别是品牌。以前的粮食企业主要是做购销,基本上没有加工和品牌建设,不过现在集团正在往这一方向努力。我们的感受是,“三链”的协同是相互之间的作用,相互之间的提升。下一步,我们集团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特别是深加工方面,能够产生更多的效益,提升更多的价值。产品质量的保证,首先是保证原料的质量,我们的方法是订单农业、优质优价,保证优质粮食的供应。优质优价也能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李双青:北大荒是金字招牌,更是全国的知名品牌。企业经历的计划经济时间长,进入市场经济时间短,这可以说北大荒的劣势、也是短板。改革企业、补齐短板、加速延伸产业链,然后以科技兴农,以人才兴农,优化创新链,将产品的品牌价值与强化业态升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三链”。

崔成富:粮食部门不再是老百姓种什么我们收什么,而是通过推进“六代”服务,从种植领域开始,及时发布适销对路优良品种的信息,推行订单种植、预约收购等一系列措施,用市场信号指导农民、家庭农场调整种植结构。同时,既注重创品牌工作,更重视品牌经营,实现品牌价值的保护与提升,仅射阳大米,去年产值达到185亿元。同时强化创新链。通过推进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提升、互联网销售等创新手段,提高了盐城粮食行业的影响力,目前上海市场中盐城大米占到50%以上。(记者周郸宁)

以品牌引领助力转型提质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行业发展正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如何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摆在粮食行业面前的“必修课”,同时,企业的转型发展也离不开品牌战略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如何在新时代为品牌注入新的内涵和形式,提升品牌价值,也值得大家深思。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9)

12月7日下午,6位嘉宾走上“2017中国粮油财富论坛”的舞台,以对话的形式围绕着“转型提质和品牌‘抢滩’”的主题,或分享品牌打造经验,或探讨转型升级战略,将论坛的气氛带向另一个高潮。

深挖品牌优势 加快三产融合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10)

主持人: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执行会长 何东平

主持人:今天的对话主题是“转型提质与品牌‘抢滩’”,我们叫做转型提质和品牌的问题,吉林大米品牌打造已经成为行业典范,吉林省粮食局有全国惟一的大米处,在座的其他嘉宾也都是米面油行业的一线代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思路。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11)

嘉宾:

吉林省粮食局大米产业处处长 张长城

张长城:吉林大米从2013年开始起步做品牌宣传和品牌建设,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深度挖掘吉林大米的优势。我总结吉林大米有三大优势:第一是品质优势,第二是文化优势,第三是产业优势。在产业优势方面,吉林省经过近十几年的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在加工设备、仓储条件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我们还结合新农村建设,融合一二三产,把基地跟加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正在发展产业联盟,做好吉林大米的载体,组建了吉林大米产业联盟,下一步我们还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基地建设,所以我们在转型提质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12)

嘉宾: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鹏

孙鹏:九三集团从2014年开始正式做品牌,2014年开始提炼九三精神和品牌,2015年、2016年做全国的市场,2017年我们在整个东北的市场占有率依然能保持在40%以上,在华北我们也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原来0.5%的市场份额现在能提升到4%~5%左右。我们的营销人员已经遍布内地所有省份,包括最边缘的新疆和海南岛,九三这个品牌不单是为九三集团自己做的品牌,应该把它上升一个高度,代表黑龙江农业、黑龙江大豆或者国产大豆做一个有附加值的品牌,能让我们的生产加工企业,我们的农民都能增收,这是九三一直想做的一个事情。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13)

嘉宾:

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明亮

罗明亮:在实行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上面,我们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从2006年改制以后我们进行了三个五年规划,“一五”规划我们主要是建设道道全品牌,由散装油向包装油过渡的时候我们要树立道道全品牌;“二五”的时候,重视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率先在行业内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2016年进入到“三五”的时候,我们是把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信息中心。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14)

嘉宾:

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韩军

韩军:我们认为品牌是建立在质量之上的,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坚持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也就是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过去的几年我们打造的是一说好面粉就是五得利,一说五得利就是好面粉的代名词,这就是我们打造品牌的一个朴素的经验,也就是我们品牌的一个定位。后期我们要做的是发现客户需求,围绕品牌价值发现客户价值,客户需要什么我们要帮助客户解决什么,这是我们品牌成长和品牌打造之路。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15)

嘉宾:

万年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施国照

施国照:我们企业这两年转型升级得益于自己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中高端产品的销售量最近几年增长比较快,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了支撑,这是我们在转型升级路上目前企业的发展情况。在品牌打造上,第一是品牌定位高端,利用文化的优势对万年贡品牌进行定位和包装,我们的愿景也是要打造中国的高端大米;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品牌的宣传上发扬大米优势,讲好品牌故事;第三个方面在品牌打造上,品质也是品牌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品质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相应的提升。

以客户价值为导向 创新业态

主持人:刚才的战略问题谈了很多,现在再请大家谈一谈在品牌打造中的具体落地措施。

张长城:打造吉林大米品牌,我总结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抓吉林大米“五个一”工程,第一个是打造核心品牌吉林大米;第二个就是组建吉林大米产业联盟;第三个是搭建电商平台,建了一个吉林大米网,第四个是建立一系列大米标准;第五个是做了一个吉林大米直营体系。品牌宣传主要通过媒体广告和全国各地的推介活动;联盟的引领和引导作用也很重要。在电商平台方面,我们建了吉林大米网以后,阿里巴巴慕名而来,将来吉林大米不光有名,还要落地。标准这块四个主要品种都有质量标准。

直营体系这块,现在国内已经有300多家直营店,能打吉林大米标识的已经有三四十家了,这些直营店我们正在逐步翻新改造,都是一些企业在各地建的直营店,变成吉林大米的直营店。

孙鹏:去年,视察黑龙江,从那时开始黑龙江大豆遇到了一个机会。这两年来黑龙江的大豆还算有发展,我们的种植面积在提升,产能也在提升。九三也做了一系列有助于国产大豆发展的事情。九三从去年开始自己流转土地,我们现在集团控制土地6万亩,和黑龙江垦区三个农场签订70万亩订单农业,未来在三年时间要控制100万亩土地,这是九三在整个基地方向的努力。还有我们和中储粮的合作,我们签订了50万吨框架仓储协议,现在20万吨在建。

我们还要和农民一起做“保险 期货”,和大商所南华期货一起带动农民增收。

罗明亮:在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方面我们很舍得投入,目前在临港新区建新厂的时候投资9个亿,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全部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现代化的工厂。广泛开展了技术合作。在科研人员的攻关下,我们取得了20多项专利,今年又申报了8项,这些专利技术真正在企业得到了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完善质量检测体系。现在我们的新工厂每瓶油都进行检测,并率先在包装上印刷二维码,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韩军:原来我们是吃饱,往后要吃好,要吃健康,要吃营养均衡的,这就是我们转型提质的一个方向。现在我们已经从产量的发展转向品质的提升,根据需求需要多样化,我们要生产专用粉,走民用粉专用化的道路,这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我们还有一个朴素的做法就是始终坚持五方得利,就是让客户感受到价值,让国家有利,让农户有利,让经销商有利,这是我们的品牌价值。跟我们合作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品牌含金量越来越高,大家建立在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架构上,通过我们面粉能够挣到更多钱,带来财富和价值,这是我们品牌的诉求。

施国照:转型升级肯定是离不开项目的打造,我们从2015年开始高规格建设一个生态产业园,以这个产业园的建设为发展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形成产业化联合体。谈到转型升级,我们企业这几年核心就是抓住六个字,第一是品牌,企业从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品牌的引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第二是创新,因为产业园涉及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第三是科技,科技的支撑这几年也表现得很明显,因为大米产业链看起来没有什么技术,实际上大米全产业链横跨了三大产业,更需要多学科的技术支撑,所以我们在一产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袁隆平是领头院士,为企业品种研发、生态种植提供技术帮助,进行技术研发。(记者 王影影)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16)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编 辑丨从申

统 筹郭清保

总值班丨陶玉德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话以三链)(17)

中国粮食行业第一媒体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电话:0371-68103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