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长安城附近,有一座西岳华山,山中有八大胜景,又以“华岳仙掌”为首,话说这华岳仙掌,耸立于华山东面的危崖之上,是华山东峰其形如人的五指,故名。现今,华山分为少华山与太华山,合称二华,但在故老相传的中国古代神话中,二华原本是一座山,后来黄河之神巨灵,为了治水,以掌将华山一劈为二,手掌留下的痕迹,就是华岳仙掌。
巨灵劈华山
二华之山,本一山也,当河,河水过之,而曲行;河神巨灵,以手擘开其上,以足蹈离其下,中分为两。以利河流。今观手迹于华岳上,指掌之形具在;脚迹在首阳山下,至今犹存。
这段记载出自晋朝干宝所作《搜神记》,在古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
说太华山和少华山,本来属于同一山脉,黄河流经山下,只能绕道而流,黄河之神巨灵大概是因为懒,不想走弯路,所以干脆一掌自山上劈开,又用脚自下踢开,这一来,华山就被分为了两座山。现如今到华山上,还能看到他手掌留下的痕迹,在首阳山下,还有他的脚印。
这华山也是倒霉,杨戬劈一次、沉香劈一次、巨灵神又劈一次,也不知道华山本本分分矗在那里,招谁惹谁了,杨戬和沉香劈山是为了救母,巨灵神又是为了什么呢?前面说他偷懒不想绕路,当然是扯淡,巨灵神劈华山的真正目的,说起来还跟孙悟空有点关系。
巨灵治水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有巨灵神作为托塔天王李靖的先锋大将,手持宣花板斧与孙悟空大战,孙悟空丝毫不把这个巨大且灵活的大神放在眼里,一口一个“毛神”,嘲讽全开,举起棒子就打。一场好战,巨灵神败退。
中国古代神话错综复杂,若要追寻孙悟空与巨灵神关系的源头,还要从一次蟠桃会说起。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蟠桃会上吃醉酒的孙悟空,跑到寿星老面前调皮,一不小心把寿星杯中的半盏琼浆玉液洒下天庭。只听人间一声巨响,黄河之水天上来,只一瞬间,黄河泛滥,整个人间都变成了一片汪洋。
彼时人间的首领是帝舜,他先派鲧治理水患,鲧采用筑堤堵水的方法,历经九年毫无成效,帝舜一怒之下杀了鲧,又派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禹吸取了父亲的失败经验,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很快就见了成效,但问题是,不论你怎么疏通,水都必须要有一个归宿才行啊,把水引导去何处呢?
白帝少昊发现了这个问题,向玉帝汇报,玉帝心里也十分纳闷儿,这十多年过去了,愚蠢的人类怎么还没把水患从根本上解决呢,于是派出在共工怒触不周山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巨灵神出马,到人间解决灾祸,巨灵本就是黄河之神,要治水那还不简单。
之后的故事就如《搜神记》记载的一样,巨灵神劈开华山,让河水从二华之间流过,汇入东海。
巨灵神这一劈,不仅劈开了华山,治理了人间水患,他劈山时留下的手掌印和脚印,还成为了华山的两处旅游景点——“仙人掌”和“巨灵足”。
真是功德无量。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巨灵神的功绩,许多后世文人纷纷以诗文赞叹,东汉张衡作《西京赋》,描绘长安城奢华的同时,就不忘提一嘴长安附近的华山,以赞美巨灵神的功绩:
“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厥跡犹存。”
唐朝李白曾经在华山云台送别丹丘子时,写下一首著名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云台在华山北峰,丹丘子就是《将进酒》里面提到的丹丘生,你看李白怎么说,起句: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结合《将进酒》,感情李白就认定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传说——也许这并不是胡说,因为《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后面李白继续写道: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不仅说了黄河水来自天上,还引入了巨灵劈华山治水的典故。
非著名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堪称李白一生的心病,他在路过华山时,下了一首《行经华阴》诗: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
这首诗歌颂了“仙人掌”,从诗意和文采上来说,就远远不如《黄鹤楼》了,李白如果听说过这首诗,大概可以找回一些“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遗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