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七月以后,农村中传统的节日逐渐增多。过完七夕之后,七月十二,我们又迎来一个传统的节日,朋友们知道是什么吗?

农村俗语冬至在月初大寒在三十(七月十二有讲究)(1)

七月十二是传统的尝新节,由于北方各地正是辣椒、茄子等蔬菜成熟时期,所以农村流传着“七月十二,辣椒茄儿”的谚语。同时,西北陕西、甘肃、宁夏一带,七月十二之时,人们用新面做麦蝉,烙成金鱼、娃娃等各种各样的形状,也称“麦扇”。

吃麦蝉的传统,不仅在于品尝新面,补充营养,更有祈祷丰收年景的寓意。另外,中国的地域辽阔,各种风俗人情并不相同。

同样是北方黄河流域,山东一带,人们则是在七月七之际,用新麦做成各种带图案的面饼,又称“巧饼”,表达乞巧,同样也是祈祷丰收的年景。

农村俗语冬至在月初大寒在三十(七月十二有讲究)(2)

另外,七月十二还是一个祭祀日,主要流行于浙江一带。每年七月十二,浙江萧山等地百姓,下河放河灯,开启了七月祭祀活动的前奏。

我们知道七月为传统的祭祀月,所以从初一开始,便会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节日,但是各地的风俗是不相同的,一般集中在七月十二到十五这几天。

像人人熟知的七月半,以七的数字倍数为节,它才是最初古老的民间祭祖日子。后来,由于各种学说的影响,七月十五演化成中元节,在弘扬祭祖追远之外,又加入了普渡的仁爱思想,并成为了非文化遗产。

农村俗语冬至在月初大寒在三十(七月十二有讲究)(3)

七月十二是农村传统的尝新节,而一切古老的民间习俗的产生,往往与生产活动有关。同时,其天气阴晴也会影响作物的收成,在农村谚语中也有不同的说法。

(1)七月十二晴天干,小雨吉,大雨伤禾。

由于农历的七月十二处于立秋前后,往往仍在三伏之中,天气依然比较炎热,所以,下雨将对作物生长极其有利。

而谈到下雨,由于立秋之后,雨带已经南移,雨水变得稀少,所以小雨是正常气候的表现,有助于作物生长;而大雨磅礴,则表明气候异常,秋行夏令,则可能出现洪涝灾害。

另外,七月十二晴天,则意味着接下来的天气以晴天为主,干旱会对作物生长带来影响,毕竟“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只能一半收”。

农村俗语冬至在月初大寒在三十(七月十二有讲究)(4)

(2)雨打雌甲头,秋收不用愁。

今年的七月十二比较特殊,为秋季的第一个“甲日”。在五行学说中,甲为天干之首。所以,甲日有雨,则代表未来十天的雨水会很多。在农村谚语中,流传着“雨打雌甲头,秋收不用愁”的说法,什么意思呢?

由于今年的秋季的第一个甲子在七月十二,是双数,被称为雌甲头,如果下雨,则后期的雨水会很充沛,对于农作物生长有利,秋后会迎来丰收的年景。

今天七月十二,山东烟台降了一场雨,一改往日沉闷的天气,送来秋季的凉爽,看来今年秋后又是丰收的好年景。

农村俗语冬至在月初大寒在三十(七月十二有讲究)(5)

朋友们,您那里有怎样的习俗?您那里下雨了吗?欢迎朋友们留言评论,我们一起热切交流!#农村##新农人创作大赛#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