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举行主题活动,家长们为359名新少先队员戴上了红领巾。学校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和见证孩子的重要成长时刻,促进优良品德和家风代代传承。
5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举办的家风文化节上,身穿中国传统服装的小学生齐诵“家风家训”。
6月3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新盛街道殷巷社区奥都花城小区的公园内,居民带孩子在“家风家训”主题广场上玩耍。(均为新华社资料图片)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选择在这天召开,其用意不言而喻。除了对教育事业提出要求与希望,还在会上强调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果说尊师重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那么家风传承则体现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舐犊情深,要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频年奔走,毫无建白,却得你这一个后继希望,这使我是多么的欢欣啊……我之爱你,是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苍儿!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希望你猛进!”这是革命英烈冷少农于1931年1月8日写给儿子冷德昌的一封家书。他在信中亲切地唤起儿子的乳名“苍儿”,舐犊之情满溢纸端。
这不仅仅是一封一般意义上的家书,更是一个革命父亲的感召与呼唤,勉励儿子树立远大抱负,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尽管一年多后,冷少农因叛徒出卖惨遭杀害,可他留下的“舍小家顾大家”的殷切期许却使子孙后辈受用无穷。
我们常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可以随心涂画。有时候,一些无意之举,很可能就会成就孩子未来人生的底色。孔繁森在山东省莘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期间,他的儿子孔杰也在身边,和通讯员混得比较熟。有时,通讯员发现孔杰的作业本、笔用完后,顺手就把县委仓库里的稿纸、圆珠笔、墨水拿出来给他用。孔繁森发现后,教育儿子:“你缺啥我给你买,咱不能沾公家的这个光。”
就是这样一句话,影响了孔杰一辈子。如今,他通过自身努力从一名乡镇干部走上了领导干部的岗位,对于父亲的角色又添了一重体悟。尽管父亲已经不在了,孔杰还是很想告诉他:“我在您身上学到的仁爱忠孝、谦和平易、从严治家、以俭持家、廉洁自律的好作风,会好好继承和发扬下去。作为咱家唯一的男人,我会关心厚爱家人、照顾好母亲、教育好孩子,替您撑起这个家!”
能扛事,可以说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标志之一。对于焦裕禄而言,孩子有错不要紧,但是一定要敢面对、能改正。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焦裕禄的儿子小时候顽皮,去戏院报上父亲的名字,不买票就大摇大摆进去看戏。焦裕禄得知后,严肃批评道:“你不能这样做,演员叔叔阿姨在台上又唱又演的,满头大汗,怎么能不买票就去看白戏呢?你现在会占小便宜,长大了就会占大便宜。”第二天,焦裕禄领上儿子不仅去补了票,还给售票员当面承认了错误。
“凡是照顾性的东西,都不能要。”这就是焦裕禄教育子女的传家信条。“不贪不占”也是他教育子女的立身之本。如果说补票认错是小事,子女的职业选择可以算是人生大事了,可焦裕禄同样不含糊。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面临找工作,许多好单位冲着焦裕禄的身份,都送来了招工表。焦裕禄得知是“沾了自己的光”,直接打消了女儿的念头:“这些单位你都不能去,走出学校门,你就进了机关门,你缺了劳动这门课。”他给女儿另找了三份工作,一是留在县委大院打扫卫生,包括扫厕所;二是去学理发;三是当工人。她选择了最后一个方案,实际上主要干的是腌咸菜和酿酱油。
后来的日子,无论生活怎样艰难,焦裕禄的子女都约定,一定要守卫好父亲这面旗帜,虽然不能为父亲争光,但绝不能给他抹黑。因为,焦裕禄临终前对妻子的最后交代是,“你再苦再难,都要把孩子抚养成人,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你还要记住,再苦再难,也不能向组织伸手要钱要东西要救济。”焦裕禄不愧为一个好父亲,他的言传身教,贯穿了和子女间亲情缘分的每一天。
爱子心切,不是无条件兜底“走捷径”
暑假告一段落,孩子们重归校园,不少人似乎都暗暗“松了一口气”。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关于“熊孩子”闯祸闹事的新闻屡见报端——
8月25日,四川的儿科医生安某,因和两名13岁少年及其父母发生争执,引发一系列连锁事件,最终不堪忍受压力服药自杀,年仅35岁。今年5月,在江西湖口某火车站,7个“熊孩子”因贪玩在铁轨上放置了3颗石子,被经过该路段的高铁列车碾压,导致列车制动装置损坏,在该站临时紧急停车41分钟,严重影响了高铁的正常运营和乘客的人身安全。2014年8月,一个10岁的男孩在看动画片时,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音太吵,一气之下,竟然用小刀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致使施工人员吊在半空中,命悬一线……
这些令人或扼腕叹息、或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其实都离不开家长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影子。不管犯了什么错,轻飘飘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能抵消一切后果吗?一些网友不无愤慨地表示,正是家长任由“熊孩子”肆无忌惮“野蛮”生长的错误认知,让“熊孩子”以为犯了错有家长兜底,不会被责骂,也不会被严惩。一次又一次侥幸逃脱的零犯错成本,不仅毫无约束力,反而会助长孩子们的不良行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
在子女教育这个问题上,疏于管教、吃尽苦头的领导干部也不乏其人。广东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就是一例。2015年初,李兴华被指控受贿4000多万元,其中1840万元用来给儿子还赌债。他的儿子从高中阶段开始沉迷于玩电子游戏机,经常彻夜不归。2009年以后,几乎不回家住,从小赌开始,逐渐越赌越大。到2012年底,一共出现4批债务,每批都有数百万元之巨。每次欠债后,李兴华的儿子都会躲起来。债主追债急,有发短信、打电话威胁的,有到家门口贴纸条的,有到亲戚公司捣乱的,搞得全家不得安宁。李兴华也曾狠狠教训过儿子,常常夜不能寐、伤心流泪,几次气得心脏病发作。回顾过往,他无奈感叹:“子债父还遭双规,功名利禄浮云飞。更失自由贵无价,只愿换得浪子回。”
与李兴华的疏于管教不同,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则是直接给孩子“指错了路”。从小,刘铁男就教育儿子刘德成“人生要走捷径”,自己则努力为孩子铺路,希望有人“带带儿子”“多帮帮儿子”。自然而然地,刘德成就成了“围猎”者的突破口。在刘铁男涉案的3558万余元财物中,通过刘德成收受的竟然达到3400余万元。为父如此,令人叹息。
言传身教,助孩子迈好每一个台阶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福建省厦门市纪委干部高志伟看来,作为父母,不仅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孩子耳濡目染,在良好的家风中健康成长,迈好人生的每一个台阶。
2016年,厦门出台了中秋国庆“八个严禁”纪律要求,其中有一条“严禁公款博饼”。高志伟的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对报纸上的这条规定有点不理解,问道:“爸爸,你不是说博饼是我们闽南特色的中秋传统民间习俗吗?博饼多热闹、多好玩啊,怎么不让博啦?”
高志伟想了想,解释道:“丫头,博饼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中秋思乡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一种游戏。原来的奖品是月饼,后来慢慢变了味,有的公家的人用公款博饼,还有一些人为了利益请公家的人去博饼,变相给好处,这就和博饼的初衷渐行渐远了。”看着女儿似懂非懂,他继续循循善诱,“公款博饼看似小事,但禁止以后带动社会风气变好,这就是大事啦!做人从小就要清清白白,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永远不能伸手,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明白了吗?”“我懂了!”随着一声清脆的童音,小姑娘也收获到了公私分明、遵纪守法、从小做起的精神财富。
如何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方面,父母自己应该率先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孩子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父母是最容易影响他们的参考坐标。比如“严禁公款博饼”,如果父母随口也跟着发牢骚,认为是粗暴叫停了热闹有趣的传统民俗,必然会影响孩子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这位父亲结合历史传说,深入浅出地给女儿解释了“博饼”和“公款博饼”两者间的区别,孩子很快就明白了孰对孰错,还举一反三,为自己将来的行事做人立下了标尺、划下了规矩。
另一方面,要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这种陪伴是将父母的模范行为与家庭和睦氛围,融汇于生活琐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长不得不把孩子交由祖辈代为照顾,但绝不能因此就把教育的责任也“顺水推舟”一推了之。如果在小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吝惜时间,缺少陪伴,就很难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也会过早地失去对孩子的影响力。等到孩子长大后,基于愧疚心理,父母难免会对孩子过分溺爱借此补偿,甚至会导致孩子走上歧途。
有位教育家曾经感慨,孩子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家长,就像永不停息的雷达一样。他们幼小的心灵犹如一片荒野,如果不播种善良,就会被恶毒的杂草淹没;如果不耕耘高尚,就会蔓延长出低俗的种子。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长既是第一任老师,也是漫漫人生路上永远的引路人;亲情是软肋也是铠甲,家庭既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迎候的温馨港湾。愿每个家庭都绽放出真善美的鲜花,散发出隽永馨香。(记者 管筱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