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雷铁飞

盛夏的贺兰山腹地,如火般的烈日似乎把石头都要融化,地表温度高达 70 摄氏度,只有偶尔擦着地面飞掠过去的小蜥蜴,用尾巴扫荡起一片烟尘,才让这里有了一丝生机。

然而,即使在这样酷热的天气里,也依然抵不住特战队员们的训练热情。

“比一比?”“比就比,谁怕谁!”那天下午,武警宁夏总队机动支队特战大队两名特战队员王东和罗成相约比试,在贺兰山某训练基地靶场上演了一场“快反大战”。

三个火枪手动画片中文版免费(三个快枪手)(1)

两人看似漫不经心地走向射击地线,实则暗自较上了劲。只待计时器“滴”声响起,便出枪如电、快速击发。

“啪啪啪……”一阵清脆的枪声过后,比试结果尘埃落定。最终,王东以微弱优势战胜罗成,摘得“快枪手”桂冠。而罗成却不服气地说 :“等着吧,还有下一次!”

王东、罗成、牟浩宇,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如同大仲马笔下的《三个火枪手》一般,他们或聪明智慧、或激情四射、或稳健扎实,凭着对枪的热爱、对射击的痴迷和对荣誉的渴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快反射击训练中,在塞上警营留下“三个快枪手”的美誉。

王东——枪是手臂的延伸

身为特战队员中的“智多星”,王东经常开玩笑说 :“伟大导师恩格斯曾经说过,枪是人类手臂的延伸,我的枪就是我的手臂的延伸!”

此言非虚。好比《和平精英》里的“王者”,他所穿戴的装备,样样都是快人一步、克敌制胜的“法宝”。

早在 2016 年,王东就在最短时间内率先打出 12 发全中的好成绩,大家询问他的秘诀时,他说出“三件宝”。

第一是握把。左手抓握握把与抓握护木的感觉不一样,有握把的枪控枪稳、形成射击姿势快,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稍加练习后,即使后坐力再大,也能使枪口跳动最小化,准星一直保持在靶子上。

第二是快拔套。与弹袋相比,手枪、步枪的专用枪套,能让他在最快时间内拔出弹匣,完成快速射击。操作上,快拔套更快更为简洁,一拔一插即可,且位置不容易发生改变,不会影响装弹时间。

第三是他的大脑。他喜欢思考,每次射击都会认真分析弹着点,反复对比降低失误率……

满脑子装备、满脑子参数,王东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枪的问题。他经常打趣说:“男人爱枪如同爱车,不仅要知道它的品牌、性能、参数,还要发自内心地爱它……”凡是用过的每一把枪的枪号,他都如数家珍 :“第一把 95 式突击步枪的枪号是XXX,是一把‘神枪’,不管怎么打,都能在 95 环以上 ;第二把是 XXX,后来膛线裂了,还因此哭了一鼻子……”

说着说着,王东站起身来,一边做着据枪动作一边说 :“我的枪号都有‘88’两个数字,非常吉利,就是打起来要‘发发命中’……”

今年担任特战中队副小队长一职后,王东努力从一名优秀特战队员向一名优秀教员转变,可看着新队员们一时半会融入不进来,他难免有些心急。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将多年来的射击心得总结成口诀 :“提枪不忘开保险,接握推枪送上膛,出枪同时压扳机,到位概略即响枪。”让大家熟记于心,运用到快反射击训练当中。一段时间下来,队员们的射击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可他不满足,又针对队员实战意识不强的问题,酝酿着新的“教学宝典”。

罗成——给我一个点,我就能击中目标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可我要说,给我一个点,我就能击中目标。”从小酷爱足球的罗成,在足球场上有“愣罗”之称,在训练场上也有“黑脸快枪愣罗成”的雅号。

大家都说,罗成是那种只要有个起点,就只知道拼命往终点冲的人。只要那股子劲上来,训练起来简直不要命。

他有一句口头禅 :“不管行不行,毛先扎起来!”

那年特战干部骨干集训选拔赛,3 公里奔跑射击本是他的强项,可他硬是“逞能”,死命推着一名队员跑出一大截。到最后一个弯道时,自己却是两腿发软,眼睁睁地看着靶子降下去,连扣扳机的机会都丢了,后悔得一夜没睡着……

每次看到一些比武方案时,他总会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 :“这是谁定的,也太狠了吧!”可一站到起点,就又像打了鸡血般“满血复活”,死命地往前冲。

等到达地线射击完毕,已面如死灰、汗流浃背,感觉浑身的“零件”都不是自己的他,还感慨连连地摸着枪说 :“咱听党的话,枪听咱的话……”

年初,罗成在训练中不小心崴脚导致骨裂,打上厚厚的石膏。还没好利索,他就“逞能”参加 2 公里奔跑射击,导致脚又肿起来。好不容易消了肿,前段时间总队“巅峰”比武竞赛,他又说“打死我也得参加”,结果打着绷带一跑,导致再次骨裂,又重新打上石膏……

没有人怨罗成。大家深知,说他“愣”,训练起来“一根筋”,是因为他骨子里充满了对特战训练的热爱,对枪更是痴迷得快走火入魔。

他有个习惯,叫“手不停”,就是每天手指都要成千上万次地练习扣扳机动作。打火机开关不知扣坏多少个,就连路上捡到一段铁丝,也会缠出一把枪来,“玩”上好几天。他把枪看得像自己的眼睛一样重要,对每一个部件都了如指掌,还透露一个秘密:“我的枪每一道‘火’在啥位置,都能感觉到,所以会比别人快!”

熟悉枪的人一听就明白,罗成如此射击,意味着他射击时扳机不完全回位,每打完一枪,回位到一定位置,就再次进行射击……

可要掌握这个“火候”, 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刚开始,他用胶布在扳机护圈处,给每一道“火”都贴上标记,用心感知每一道预压和回位,成百上千次训练后,即使撕掉胶布,手指也能准确判断出预压的具体位置。

罗成常把打枪比作踢足球,他踢球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眼睛看到的门柱,足球就能踢中 ;如今,他射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眼睛看到的目标,子弹就能击中……

他把对足球的热爱融入对枪的热爱中,常把足球训练法运用到射击训练中,一心想做好那个训练场上的“愣罗”。

牟浩宇——大力出奇迹

可能是姓名中有个“牛”字,再加上肩宽体阔、体壮如牛,大家都亲切地将特战一中队特战队员牟浩宇叫作“大牛”。

“大牛”力大。刚练枪时,他听说力量够了、枪就稳了,坚信“大力出奇迹”,拼了命地训练力量。

看“大牛”据枪,有一种特踏实的感觉,枪托顶进厚实的肩窝,像电焊接上去一样固若金汤、稳如泰山。

这个卧推杠铃能推到 220 斤的壮汉,手枪挂 30 斤重的轮胎,能据枪 1 分钟 ;步枪挂背囊或 4 把枪,能据枪 1 分钟 ;手步枪最长能据枪 5 分钟……

一组组令人咋舌的数字,来自艰苦卓绝的训练。“大牛”几乎每天都要进行力量训练,哑铃不离手、杠铃天天推,实在没有器械,就在班里据凳子。如果哪天枪打不准,“牛”脾气上来,他宁可据枪一上午,也不打一发子弹……

“大牛”耐造。身上数不过来的伤疤和厚厚的老茧,都是拜射击所赐。

他出枪的方式与众不同。别人都是采取卡握枪身往出送枪,他却采取直接提握的方法出枪,只为省去 0.1 秒。

这提握法,可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要求有绝对的力量和对枪的绝对熟悉度,都是“大牛”经过成千上万次训练得来的,不仅手经常被划破,好几次还因枪差点脱手惨遭痛批。

可“大牛”不服输。他常说 :“教科书上说的不一定全对,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他的上膛法也和大家不一样。别人都用旋转枪身上膛,他直接用大拇指挂枪机上膛,因为旋转枪身上膛角度大、轨迹长,这样还能快 0.1 秒。

为了这 0.1 秒,他的大拇指可遭了不少罪。起初剐出一个水泡来,又亮又大,时间一长,水泡变成老茧,便成了“上膛利器”。

许多队员都想效仿“大牛”,却无奈大拇指钻心地疼,有的还被剐出血来,只能恨恨地埋怨 :“‘大牛’,你皮真厚!”

“大牛”外粗里不粗。为达到“绝对快、绝对准”的最高标准,他一面想尽办法节省出枪时间,一面努力实现从“瞄哪打哪”到“指哪打哪”的转变。

平时空枪训练时,他先用枪概略瞄准到靶子上,然后再用准心缺口去瞄,久而久之形成肌肉记忆,概略瞄准的上靶率逐步提高,有时即使“盲打”,也能做到枪响靶中。在他眼中,王东和罗成既是老师,也是对手。因为他们身上既有许多他学习的东西,也有等待他超越的技能。

他信心满满地说 :“总有一天,我们会站在同一射击地线,比比谁是真正的快枪手!”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