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姜维,都在致力于针对魏国的北伐战争当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对于蜀汉和曹魏的较量来说,巨大的实力差距难以改变伴随着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蜀汉重臣的离开,曹魏一方开始筹划消灭蜀汉的方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诸葛亮北伐兵力分布图?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北伐兵力分布图(蜀汉的最后一战)

诸葛亮北伐兵力分布图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姜维,都在致力于针对魏国的北伐战争。当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对于蜀汉和曹魏的较量来说,巨大的实力差距难以改变。伴随着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蜀汉重臣的离开,曹魏一方开始筹划消灭蜀汉的方案。

最终,到了公元263年,绵竹之战可以说是双方的最后一次战争。而对于这场战争,一方面让邓艾来到了人生的巅峰,另一方面则让诸葛亮的子孙壮烈殉国。

一、幼年丧父,平步青云

具体来说,公元227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生。一年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希望能够实现匡扶汉室的梦想。公元234年,诸葛亮依然在北伐战争的前线,期间,他写信给兄弟诸葛瑾,表示“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不过,就怕他将来成不了大器”。同年十月,诸葛亮在病逝五丈原之前,作了《诫子书》给诸葛瞻。诚然,诸葛亮没能长期陪伴在诸葛瞻身边。但是,他的志向和品质,还是被诸葛瞻继承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诸葛瞻幼年丧夫,不过,他在蜀汉的仕途却是平步青云。在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对待诸葛瞻就像自己的子侄一样,让他承袭诸葛亮的爵位。诸葛瞻十七岁的时候,刘禅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将其提拔为骑都尉。

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担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的事务。到了这个时候,诸葛瞻已经可以说是蜀国的宰相了。不过,诸葛瞻于内没有除掉黄皓等宦官,于外也没有守护蜀国的疆域。

二、反对姜维,犹豫不决

虽然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但是,对于后者的继承人姜维,诸葛瞻却不是非常友善,甚至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公元262年,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益州疲弊,于是上奏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并削夺他的兵权。

到了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显然没有放过蜀汉内耗的机会,于是出动18万大军,正式发起了魏灭蜀之战。此战,魏国征西大将军邓艾奇袭阴平,成功来到了益州腹地。在此背景下,诸葛瞻带领张飞的孙子张遵、黄权的儿子黄崇等人前往涪城抵抗邓艾。不过,因为犹豫不决,诸葛瞻没能迅速抢占险要地势。

对此,在笔者看来,邓艾偷渡阴平后,后面并没有援军,自身的粮草补给非常困难。况且,姜维当时还在剑阁抵挡钟会。在此基础上,诸葛瞻的最好对策就是坚壁清野,全力防守。如此一来,邓艾的大军很可能就会不攻自破了。不过,诸葛瞻显然没有率军征战的经验,这导致他没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绵竹之战,壮烈殉国

紧接着,邓艾率军长驱直入,蜀汉军队被击败,诸葛瞻等人只能退守绵竹。对于绵竹之战来说,堪称蜀汉和曹魏的最后一战了。发起进攻之前,邓艾派遣使者诱降诸葛瞻,表示:“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曹魏皇帝,封你为琅琊王。”

众所周知,诸葛亮出自徐州琅琊郡。邓艾的一句琅琊王,无疑刺激了诸葛瞻。因此,诸葛瞻听后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在绵竹地区,诸葛瞻率先摆好阵势。另一边,邓艾则派遣儿子邓忠等人左右包抄虽然包抄的军队被诸葛瞻击退。但是,等到邓艾大军全力出击的时候,诸葛瞻、张遵等人难以抵抗,最终全部战死。

最后,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听到父亲兵败的消息,叹息道:“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杀黄皓等奸臣,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诸葛尚也冲入战场,从而壮烈牺牲。此战过后,邓艾成功包围了蜀汉都城成都,后主刘禅等人选择投降。而姜维虽然努力复国,不过还是兵败被杀。

综上,虽然诸葛亮的后人能力相对一般,以逸待劳,结果却被邓艾的疲惫之师击败。不过,在诸葛瞻、诸葛尚的忠贞,却是和诸葛亮一脉相承的。对此,《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曾评价道:“苍天有意绝炎刘,汉室江山至此休。诸葛子孙皆效死,成都卿相尽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