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最近这个词反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先是模仿老师的孩子钟美美被教育局约谈,教育局的领导表示,希望从正面引导孩子,拍一些“正能量”作品。

随后钟美美上传的新视频,模仿对象变成了一个热情的“志愿者”。

随后,江苏的缪可馨同学,因为在《三打白骨精》的 读后感中准确抓住了故事本身的寓意——不要被虚情假意的伪善所蒙骗,被老师划了满纸的红圈,并写上了“传递正能量”五个红色的大字。

随后,缪可馨同学跳楼身亡。

对于“正能量”这个词,望文生义,很容易理解为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事件或情绪。各种宣传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希望达到的也是这样一种效果。

但是,在上述两个事件中,“正能量”事实上起到的作用,和积极向上乐观显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视频不合自己的意,就删掉视频。读后感不合自己的意,就逼死孩子。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是禁止质疑,是打压异见,是以给人扣帽子的方式,维护说话人自己的利益。

正能量其实很简单(到底是个什么东西)(1)

还不止。

在缪可馨小朋友身亡以后,她所在的班级家长群,出现了更加冰冷而诡异的一幕。

有家长在群里发起投票说,认为袁老师没有错的点个赞。接下来的聊天记录,是一行有一行的大拇指。

这尤其让我迷惑。

有孩子死了啊,被这个袁老师逼死的。

那同样身为袁老师学生的,你们自己的孩子,难道就能独善其身了?怎么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个又一个家长对凶手竖起了大拇指?

死去的孩子尸骨未寒,群里却刷起了一排的点赞。这完美诠释了“正能量”的另一种含义:

对强权的绝对服从。

正能量其实很简单(到底是个什么东西)(2)

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正能量”这个词出自山木教育集团的前总裁宋山木。当他性侵自己女员工时常常会说,你身体里的“负能量”太多了,我要输点“正能量”给你。

传闻的真伪难以查证,但传说中“正能量”一词诞生时的功用,倒是和当下的功用暗合:

既包含了剥夺人思考和质疑的权利,“以我为准”的傲慢;也包含了要求一个人屈服于强权的威胁。

随着各种媒体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这个名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正能量”也越来越随处可见。

我不止一次看到读者反馈,当他们分享一些社会新闻到朋友圈的时候,总会招致父母长辈的数落,让他们多看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少发这种“负能量”的新闻。

似乎只要我们不看不听,把鸵鸟的头埋进沙子里,那些不平事就仿佛从未发生,更绝对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职场上也常常出现这个词,使用者通常是老板和领导。

比如有个国企,短期内有很多技术人才离职,原因或者是不满于薪资待遇,或者是无法忍受恨不得榨干员工的加班文化。

问题总要解决啊,于是领导作出了指示:

你们要多引导员工,不要老看到公司负面的部分,大家要多向“正能量”的方向思考,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似乎人的思想是可以随意编程的,只要你说一句“正能量”,员工就会失去所有不满的情绪,也不再要求和辛苦匹配的工资,自觉变成一个又一个加班傀儡。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了。当这个词被普通人在生活中使用的时候,事实上的意图依然是禁止反思、禁止质疑和谄媚权威,也不是什么积极向上的存在。

那些希望人们停止质疑、希望人们谄媚权威的人,像狗嗅到了骨头一般,敏锐地把握了“正能量”这个词的真实含义和使用场景。

给灾区捐款是正能量,质疑捐款的去向是负能量。

医护人员凌晨在街头席地而卧,感动致敬是正能量,质疑后勤保障是负能量。

普通人生存艰难,打落牙齿和血吞,“笑对生活”是正能量,抱怨现状,质疑原因,丧失希望都是负能量——有人说丧文化不可取,人连丧失希望的权力都没有。

问题在于,是谁给了某一小撮人,定义他人是非对错的权力?

正能量其实很简单(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

其实我很想对离开的小朋友说,不必在意老师的看法。

很多我们习惯性仰视和服从的人,比如老师,比如父母,比如上司,他们的权威都只来自身份和职位,而不来自说话者本人的德行和才学。

而我们通常没有办法保证,是一个什么品行的人获得了那个身份;我们也没法知道,张口评判别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的,是一个正常的还是卑劣的人。

所以首先,盲从权威是不必要的。那些指手画脚的人,也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其次,”正能量“的要求和“负能量”的帽子,很可能是某些人攫取利益的手段。比如一个老师,用“传递正能量”来打压不来补课不愿送钱的孩子。

总之,”正能量“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名词。听到有人说出这个词的时候,我们不妨多想一想。

想想他的动机,他的目的,他能够获得的好处,他为什么不希望人们有另一种思考。

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按照某些的判断方式,这歌舞升平的江岸应该是正能量,多么繁荣,多么祥和。

而那些不忘亡国恨的爱国志士,自然是负能量了。

“这江边歌舞升平,社会这么美好,你怎么就只能看到负面的东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