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情深”是唐朝诗坛的一大佳话。
不像杜甫和李白,杜甫给李白写了10多首是,而李白只回了两三首,让人觉得杜甫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据不完全统计,白居易和元稹在相交的20多年的时间里,留下了千余首的唱和作品。
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歌也不过是900多首而已,可见这个数字是多么惊人。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足见两人情谊之深厚。
他们最早是在长安相遇,又是同年进士,同时分配到秘书省,成为同事。
后来两人又一起领导了“新乐府运动”,在中唐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且,我们都知道元稹是个花心大萝卜,崔双文、薛涛、刘采春,都是他的红颜知己。
至于白居易也是个风流人物,“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形容的便是他的爱妾。
可以说这两人无论是文学还是性情,都是意外地合拍。
公元810年,元稹因为弹劾河南尹房式而得罪宦官刘士元,遭诬告被贬江陵,后又改为通州。
过了几年,宰相武元衡遭人刺杀,白居易因上书请求逮捕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当时在通州的元稹本就重病在床,又听闻了好友蒙难的消息,又急又气,写下了一首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这首诗名为《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诗如下: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诗只有短短四句28个字,却将诗人对好友的一片真情写到了极致,千年来感动了无数人。
诗歌开头一句是环境描写。
屋中的灯火忽明忽灭,昏暗中,物影也显得摇曳不定。
因为诗人的心中悲凉,所以一切景物在他眼中也就显得昏暗。
看到灯就觉得是“残”的,连灯下的影子也变得晦暗不明。
这是典型的以哀景衬哀情,这样凄凉的环境描写也就奠定了全文悲凉的感情基调。
接着的一句算是解释诗人为何心情会如此哀伤的原因。
因为他听说了白居易被贬到江州的消息了。
在古代,一般来说若是被贬到外地,很难再回到权利中心。
就像刘禹锡、苏轼,都是一贬再贬。
何况白居易还是因为得罪了朝中权贵,除非这些权贵逝去,否则白居易是很难再回巅峰。
想到好友和自己同病相怜,诗人的心中怎能不感伤呢?
何况此时的他本在病中,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一句,很多人都听过,虽然略显夸张,却最能体现诗人对好友的深情厚意。
大病之中的他听闻了这个消息,蓦然从床上坐起。
诗人用“垂死”二字,可见当时他的病情是多严重。
按理说这样严重的病,应该卧床休息,“坐起”应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他却“惊坐起”,可见当时的诗人心中是有多么震惊。
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体现了他对白居易是多么地关切。
据说当年白居易听说元稹被贬谪时,是“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两人的情意可见一斑。
最后一句还是环境描写。
暗夜里,屋外寒冷刺骨的风雨,吹进窗户,诗人的身心一片冰冷。
“暗风”、“寒窗”都是及其凄冷的意象,而这样凄清的氛围,更加突出了诗人此时悲凉的心境。
全诗以景开头,以景结尾,中间穿插着情,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将听闻好友被贬消息后的凄凉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据记载,白居易收到这封信后,也是大为感动“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这首诗中最出名的无疑是“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后来却被网友恶搞“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后一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对于这样的恶搞,有人觉得无伤大雅,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文化的不尊重。
不知你怎么看恶搞诗词这类事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