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著被世人所熟悉。很多人喜欢三国历史,喜欢看三国时期的风云战事,更有人崇拜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那里有足智多谋,惊为天人的诸葛亮;有怒目圆睁,手握丈八蛇矛的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让人感叹兄弟之情;三顾茅庐的举动,为刘备真心求贤的行为所感动。

关羽墓发现的怪事(一人竟能有三处墓地)(1)

在众多三国人物中,相信有一个人大家都非常的敬佩和喜欢,这个人就是关羽。特别对这位名扬千秋的名将一世英名最后却落得身首异处感到叹惋。所以,很多人就非常关心,关羽最终的归宿到底在何处?他的尸骸又安葬在哪里?现今,全国现有三处关羽陵墓:

一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关庙;

二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

三是、当阳的关陵,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更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

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关陵”的故事。

一直以来,人们对关羽都非常敬重,认为其是忠肝义胆、英勇无畏的化身。关羽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其在蜀国的地位非常之高,位于蜀汉“五虎上将”的首位,备受尊重。他面庞赤红,须长过膝,手握青龙偃月刀,这些都是关羽的标准形象,令人入目难忘。

关羽死于公元220年,死后他的头被葬在了河南洛阳,身子被葬在了湖北当阳。所以,现在的洛阳和当阳各有一处关羽的陵墓,而对于这样的安葬方法,民间也有着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的说法。其实,关羽尸骸的具体安葬地点是在湖北省当阳县的西北处,该陵墓始建于东汉时期。后来,此处进行了多次翻修,直到嘉靖十五年的时候,陵墓内的建筑群才最终落成,有了“关陵”之称。

关羽墓发现的怪事(一人竟能有三处墓地)(2)

在公元219年的时候,关羽兵败之后逃往麦城,但最终还是被吴兵所杀。

孙权怕刘备会因关羽的死,找自己报杀弟之仇,所以,他当即把关羽的首级砍下献给了曹操,企图通过这个办法,嫁祸曹操是杀人真凶。随后,孙权将关羽的正身以侯礼安葬在了当阳城的西北处。曹操识破东吴计谋,也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头颅葬于洛阳南门外。这就是关羽“身卧当阳,头枕洛阳”传说的由来。

最开始,这座“关陵”只是一座土冢。后来,到了隋唐时期,关羽的英名流传于世,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关羽进行了加封,使其得到了“武圣人”的称谓,最后,更被尊为“关帝”,且他的陵园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南宋时期,在其墓前建造了一座祭亭;元代初期,对墓门、墓道进行了修建;明成化三年,当阳令黄恕奏准敕建庙宇;明嘉靖十五年,大规模的关陵建筑群基本完成。

最终,就形成了现在关陵的这种宏大伟岸的规模。到了公元1536年的时候,关羽的陵墓更是已经逐渐从一座土冢扩建成为了一片陵墓建筑群,并开始使用“关陵”叫法。而且,整个关陵中的建筑群,通过宫墙相连,所有建筑都是红砖黄瓦,显得非常富丽堂皇,尊贵无比。此外,在关陵的两侧,分别建有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建筑,看起来错落有致,景色宜人。

关羽墓发现的怪事(一人竟能有三处墓地)(3)

在关陵之中,其正殿是陵墓的主体建筑,在殿前的房檐之上,悬挂着“威震华夏”的金色牌匾。而且,在寝殿中,还矗立着一座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造型生动,威风凛凛,器宇不凡,该铜像由台湾同胞捐资铸塑。

此外,在寝殿后面是一座墓冢,高7米,周长70米,垣由甃石制成,栏杆上还雕刻着“巨龙如海”等石雕图案。在墓前的碑亭中,“汉寿亭侯墓”碑立在其中。在关陵内部,种植着各种松柏和古树,在参天大树的映照下,整个陵园拥有非常秀丽的风景。

而且,关陵的位置,远山近水,四季如春,景色非常美丽。再加上,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关公的侠胆衷肠,让其深受世人景仰,更有众多海外游客,纷纷来到这里,为关公拜谒凭吊。国务院在2006年05月25日,将关陵作为三国时期古墓葬,批准列入到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

这也标志着对关陵的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关羽墓发现的怪事(一人竟能有三处墓地)(4)

通过历代王朝对关陵的不断翻新建造,我们可以看出前人对关羽的爱戴之情。

而现代的我们,也在对关陵进行着不断的探寻和研究,去寻找更多关于关羽的历史事件,以及当年三国风云的真实情况。其实,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接近历史,更加贴近历史人物,从而对关羽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还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纵观关羽一生,只为辅助刘备匡扶汉室,因其忠勇无双,横扫千军,被后人誉为人中豪杰受人敬仰。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威震天下,后不得已投靠曹操。但是,为了投奔刘备,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将刘备的家人送还,其忠义、谋略、武力均让天下英雄折服。

后来,刘备取得荆州之后,为了攻取益州让关羽镇守荆州。自关羽镇守荆州后,曹操未敢南下,东吴也不敢正视荆州,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参考资料:

【《三国志·关羽传》、《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刘备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