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王翰全诗解析(诗词赏析唐诗)(1)

关于作者

  王翰(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边塞诗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有十四首。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一)最负盛名,诗中透露出来的那种豪迈和悲凉真是有回肠荡气,洗心涤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犹闻其音。

凉州词王翰全诗解析(诗词赏析唐诗)(2)

马上军乐(莫高窟156窟《张议潮出行图》)

凉州词王翰全诗解析(诗词赏析唐诗)(3)

陈金冕《葡萄美酒夜光杯》

凉州词王翰全诗解析(诗词赏析唐诗)(4)

亚明《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翰全诗解析(诗词赏析唐诗)(5)

冯其庸《葡萄美酒夜光杯》

凉州词王翰全诗解析(诗词赏析唐诗)(6)

王雪涛《葡萄美酒夜光杯》

凉州词王翰全诗解析(诗词赏析唐诗)(7)

黄养辉《唐人诗意图》

凉州词王翰全诗解析(诗词赏析唐诗)(8)

张大千《仿唐人壁画》

凉州词王翰全诗解析(诗词赏析唐诗)(9)

启功《唐人绝唱》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词赏析

边塞诗,顾名思义,是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民生活的诗,是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类型,普遍认为起源于西周,在汉魏六朝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隋代开始兴盛,到了唐朝边塞诗的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据统计《全唐诗》中有边塞诗两千多首,可见唐朝诗人们对边塞的热爱。

  这些诗作气势滂沱,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例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岑参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等等。汉唐时期国力强盛,面对外族的入侵不再隐忍退让,男儿郎希望征战边疆为国杀敌的情怀也在诗歌中表现出来。

  有趣的是,很多写边塞诗的诗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从未上过战场,诗中的描写都是他们的想象。比如今天的这首《凉州词》的作者王翰。王翰字子羽,家乡在今天的山西太原。自幼聪颖过人,天资超群。让人心里不平衡的是,这么有才华的他还家境富饶,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大概因为生活无忧,王翰性格高傲,豪放不羁。进士及第后仍然不知收敛,在家里养了很多名马,又雇佣了众多乐妓,每日放旷诗酒,歌舞骑射。言语间也恃才傲物,常常自比王侯,这自然招来了很多人的嫉妒和憎恶,树敌不少。

  王翰的才华受到宰相张说的赏识,提拔他入朝为官。不久后,张说被罢免,王翰失去了靠山,被贬为仙州别驾。但是他到任后仍然不改本性,聚集当地英豪“从禽击鼓,恣为欢赏”。于是,又被贬为道州司马,并最终死在了赴道州的途中。

  王翰这种放旷不羁,豪爽高傲的性格,注定了他的仕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说李后主和宋徽宗是不适合当皇帝的人,那么王翰就是个不适合为官的人。在今天甚至可以说他情商很低,不懂人际交往。但那种自大与狂放却恰恰成就了他诗歌中的壮丽与奔放,今天的这首《凉州词》就是很好的例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酒、夜光杯、琵琶、汗血宝马,这些都不是原产中原的物什。来自西域的它们点缀在诗篇中,一开始就为这首诗增添了几分绚烂的色彩,为原本黄沙滚滚,唯有冷月城墙的西北塞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边塞征战的单调寂寞有了节奏。

  有关葡萄酒的记载最初出现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发现“大宛左右以蒲陶(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张骞归汉后,把葡萄种子引进了中原,汉族人也开始种植葡萄。但因为种植量少,所酿出的葡萄酒也很珍贵,价格高昂,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普通百姓日常饮用的还是度数比较低的米酒。

  唐朝,国家强盛富饶,不设酒禁,葡萄酒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据说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钟爱葡萄酒,太宗甚至还自己酿造葡萄酒。盛唐之后,葡萄酒大量发展,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酒品。李白在《对酒》中有“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的句子,元稹也说“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夜光杯的记载来自《十洲记》,据说是周穆王时胡人进献的宝物:“用白玉之精制成,光明夜照。”鲜红如血的葡萄酒,注入白如月光玲珑剔透的杯子里,世间两种最精致华美的东西碰撞在一起,指间是光滑冰凉的玉石,入口是葡萄发酵的香醇,视觉和触觉上带给你极大的享受。

  就在将士们即将开怀痛饮时,马上的琵琶声响起来了,一场战争即将开始。琵琶一开始是胡乐,最初就是在马上弹奏的。在这里,琵琶声不再如白居易《琵琶行》那样如泣如诉,能够娓娓道尽弹奏者心中的故事。一个“催”字,让琵琶声变得急促而冷酷。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口吻像是将士对一个局外人、对一个无时无地不能看到他的一举一动,却永远不会走入战争里的人说的:待会战场厮杀,鲜血淋漓中我醉卧沙场,你可不要取笑我衣衫褴褛不顾形象。毕竟古来奔赴沙场者,没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

  很多人根据结尾两句断言王翰整首诗充满着反战意味,我倒是觉得,王翰出身富贵人家,并未上过战场,又豪迈任性,他的“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一种将士抱着必死之心出征的宣言。“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既然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又何必在意在出征前多喝几杯美酒呢?

  《凉州词》是一个乐府旧题,凉州指今天的甘肃省一带,古代文人常用这个题目来写边疆战争。王翰没有去过战场,所以这首诗只是他沿用这个古题之下的想象之作。这种想象之作在古代十分普遍。那些博闻强识充满才华的诗人,常常用一只笔、一颗心,驰骋时空,化腐朽为神奇。三国曹植的《洛神赋》、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想象之作,然而他们却将自己从未踏足过的景象描绘得摇曳生姿、令它们变成了所有人追慕不已的名胜古迹。

  王尔德说:“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王翰虽未曾踏入边疆塞陌,却为后世真正奔赴战争的诗人提供了一个观看、书写边塞的视角,无限拓展了边塞题材的书写边界。这就是王翰虽文集全部失传,只有14首诗幸存,却当之无愧地成为唐朝边塞诗人代表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