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笔记本看配置差不多的一大把,但是屏幕素质参差不齐,然而他们都使坏不知道写出来是多少色域,最多告诉一声材质是什么。是怎么知道测试或者用的本的素质的?
以前确实是各厂商们只会吹 CPU、显卡、内存 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然后对显示器面板等其他不太直观的东西就避而不谈。在这方面,联想尤其明显,万年使用渣渣惨白屏。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手机厂商的不断加入,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起来,搅动了这摊曾经的死水。现在,大家再去看看,很多产品都会标注屏幕参数了。
于是进入正题,如何判断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素质呢?主要有这么几个指标:屏幕分辨率、刷新率、响应时间、色域、可视角度,凡是厂商广告里没有吹嘘的,那基本可以判定就是没有!在选购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查询产品配置、咨询客服、搜索网友的评测,来大致地得到这些指标。
常见的有 TN、IPS、AHVA 这几种面板,AHVA 据说就是友达版的 IPS(改良版)。TN 面板的刷新率可以说做得很好,而 IPS / AHVA 的色彩显示是强项。也就是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电竞屏要高刷新率,那么色域就要做牺牲。顺便一提,14英寸笔记本屏幕很少,故建议在13英寸和15英寸之间做选择,最终取决于你的使用需求定位。
屏幕分辨率其实不用盲目追求 4K,但是太低的话,颗粒感会很严重。具体指标是 PPI(像素密度),计算方法:
注意对角线单位为英寸,至少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比如 15.6 英寸。由于手机是近距离观看的,所以要求 PPI≥300;平板类便携设备次之,PPI≥250;笔电和台式机没有固定标准,参考苹果是 ≥220,个人推荐至少满足 ≥125。市面上的宽屏笔记本,14英寸(1366×768)为 112PPI,15.6英寸(1920×1080)为 142PPI,看出分辨率带来的区别了吧?不过 PPI 太高、屏幕又偏小的话,反而会导致文字显示很细,看着吃力又增加耗电。
屏幕刷新率即垂直刷新率,表示屏幕图像每秒钟重绘次数,以 Hz(赫兹)为单位。刷新率越高越好,最多的是在 59-75Hz 之间,电竞屏可以达到 120Hz、144Hz 甚至更高。如果像我这样平时也就撸代码、P个图啥的,对游戏没有需求不追求电竞屏,那么请无视刷新率。你更应该关注响应时间,屏幕响应时间越短越好。
色域和可视角度一起来说,二者都是越高越好。笔记本屏幕色域达到 75% NTSC 就已经比较好了,达到了入门级修图的要求。如果色域连 50% NTSC 都没有的话,那就是典型的惨白屏了,各种颜色黯淡无光。理论上,75% NTSC 已经达到 100% sRGB 的色彩范围了,但实际是有区别的(色彩空间不完全重叠),非专业用户可以不用太纠结。
接着介绍一下,如何取得手上已有的笔记本详细参数的方法。大多数软件都是通过读取 EDID 获得面板型号,所以基本没啥出入,推荐工具:Monitor Asset Manager、AIDA64。然后我们就可以去屏库搜索信息了,以友达已经停产的 B156HAN01.2 为例,有很详细的数据:
虽然这些只是理论值,但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如果你手上有校色仪这样的硬件测试工具,色域以实际测试结果为准。EDID 里包含的数据其实还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计算,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色温。下面是我自己编写的一款工具,得到的参数:
最后来谈谈瑕疵的问题,一块屏幕参数再好,如果有质量问题那依然不能算是好屏幕。大家遇到最多的问题都是:坏点、残影、大漏光。测试起来也很简单,全屏显示各种纯色画面,观察是否有不发光的像素点;在纯黑的画面下,观察是否有严重的漏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