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作为三国三巨头之一,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十九岁坐领江东,二十七岁与曹刘三分天下,四十六岁正式称帝。曹操对他的评价十分公允:“生子当如孙仲谋”。近几年,孙权的名声却越来越差,众网友亲切地称他为“渣权”,这是为什么呢?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薄情寡义。众所周知,江东基业是孙坚、孙策一手打下的。孙坚死后,孙策脱离袁术渡江创业,在周瑜、程普等人帮助下击走刘瑶、生擒王朗、驱逐严白虎,才有了江东八郡基业。孙权称帝后追谥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仅为长沙桓王,孙策之子为上虞侯。孙策作为东吴奠基人,未被追封帝号,子孙也未能封王爵,连陈寿都看不下去了,在传后评论“孙权于义俭矣。”
二、兵败逍遥津。孙权趁曹操和刘备在汉中打得火热之际,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曹操主力全部投放在汉中战场,合肥方向只有张辽、乐进、李典守城,士兵只有七千。按理说,合肥之战应该是十拿九稳的,结果被张辽率八百敢死队冲入阵中,险些被张辽擒杀。最后还是靠凌统拼死断后、纵马越过逍遥津断桥,孙权才捡了条命回来。
三、背信弃义,袭取荆州。孙权趁关羽北伐之际,接受曹操封赏,从背后偷袭荆州。关羽大部都在襄樊一带作战,没料到盟友在背后捅刀子袭取荆州。吕蒙占据荆州后实施攻心计,关羽麾下士兵全部逃散,他本人也被生擒。关羽北伐眼看就能成功,结果因为孙权背盟而功败垂成。
四、南鲁党争。孙权晚年昏聩,东吴内部危机重重,政治气氛浮躁,君臣之间互不信任。孙权在立储问题上摇摆不定,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夺储位,导致“南鲁党争”爆发,朝中大臣分成两派争执不下。“南鲁党争”令东吴元气大伤,数十位大臣遭到牵连,陆逊受到孙权猜忌忧愤而死。孙权废掉太子孙和,赐死孙霸,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南鲁党争”就此平息。但是,孙权亲自充当了东吴的掘墓人,此后东吴内讧不断,数次爆发宫廷流血事件,一点点耗尽了东吴的元气。
从整体上看,孙权是位优秀的政治家,使得东吴在群雄并起的乱世能固守江东,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吴国成为三国之中最晚灭亡的一国。但成也孙权、败也孙权,东吴只能偏安一隅而不能一统天下,晚年乱搞一气,最终把东吴推向了末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