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有追求,我的追求是做一介农夫,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哪有那么容易的,农夫就是好做的么?春种秋收、间苗追肥、捉虫除草……哪一样我能干好?打败我的不是困难,而是好逸恶劳啊!

桃花源记陶渊明性格特征(原来陶渊明撞了鬼)(1)

是的,做农夫没有那么容易,所以我们羡慕起陶渊明来,赞赏他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农夫,这并不冤枉他,他自己说“草盛豆苗稀”。这心得多大呀,地里都长满了草,他却一点不着急,还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这么优秀,他媳妇儿造(知道)吗?

桃花源记陶渊明性格特征(原来陶渊明撞了鬼)(2)

这跟他媳妇有什么关系呢?并改变不了人们喜欢他的事实啊,人们对他一直赞赏有加呀。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民国时期,浙江周树的人(鲁迅)把魏晋时期的这一波儿文人称为“魏晋风度”。陶渊明是魏晋风度里边的最后一位,他有一个专用名词叫“桃源陶令”。

魏晋风度是什么鬼?据周树的人(鲁迅)说,就是“扪虱而谈”。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化学洗涤品的使用,虱这种生物如今已经很少见了,年轻人们更不知其为何物。它依附于人体,寄生在衣服里,吸饱人血后,状如黑芝麻,抓住它后,用两只大指甲一挤,“啪”的一声脆响,别提多有成就感了。文人们聚在一起,是喜欢清谈的,魏晋时期的文人尤甚,谈着谈着从衣服里面摸出一只虱子来,放进嘴里边卡擦一咬,营养也补充了,于是乎,清谈起来更有精神了。

桃花源记陶渊明性格特征(原来陶渊明撞了鬼)(3)

魏晋风度打头的是“建安七子”,押队断后的却是这位“桃源陶令”,因为他走在最后面,所以他撞了鬼。这又是怎么说?

请看《桃花源记》吧,这篇文章流传很广(我在这里就不全文引用了),因为流传广,所以我们才会做“桃源梦”,这桃源梦就是乱世或人生失意时的心灵鸡汤啊,但凡心灵鸡汤,皆以鬼话居多。

桃花源记陶渊明性格特征(原来陶渊明撞了鬼)(4)

《桃花源记》就是一篇鬼话记,我是有证据的。

证据一:“……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这个口是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理解成洞口,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但是只有洞口这样一种解释吗?未必吧,也可以理解成门口啊。什么门口呢?细思极恐。答案是:墓门。

传统坟墓地面部分的形状跟我们的鼻子一样,只不过鼻子有两个孔,而坟墓正面只有一个书本大小的门,这个门就是墓门。别拿现代陵园里面的墓来比,因为它已不是这个形状了,自然也就找不到《桃花源记》里的“小口”了。

桃花源记陶渊明性格特征(原来陶渊明撞了鬼)(5)

证据二:“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句话说,桃花源里的人穿着打扮跟外边的人是一样的,又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就很明白了,桃源人是避秦人的后代,从秦朝至东晋末年,中间相隔几百年,而他们的衣着悉如外人。这怎么可能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服装风格,与世隔绝的避秦人不可能穿着东晋末年的服装。又是细思极恐啊,他们是鬼啊,否则怎么会悉如外人呢?

桃花源记陶渊明性格特征(原来陶渊明撞了鬼)(6)

证据三:“既出……处处志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不复得路。”这个渔人是个心机boy,一路做了记号,然后做了带路党,燃耳,不好意思,没找着。没找着就对咯,因为他撞了鬼,否则解释不通。

不是渔人撞了鬼呀,是陶渊明撞了鬼,他好好的县令不做,却辞职做了农夫,做农夫就好好的做农夫呗,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种好啊,然而他地也种不好,混得饭也吃不饱,鞋也没得穿,何苦来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