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实事求是背景 文明篇:毛选中的实事求是(1)

喜欢毛选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

今天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一个,彻底研究明白什么叫做实事求是。

为什么要研究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是他思想的灵魂和精髓。

这四个字不研究透彻,不研究明白,《毛选》看再多遍,也只是学一些皮毛罢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什么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成语解释,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

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认知和解决问题。

但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给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下了新的定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连起来就是,

即从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实事)出发来研究(求)它们的内部联系(是)。

好了,实事求是的定义说完了。是不是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精髓?

肯定不是,这句话很短,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不论我们谁,相信用不了一分钟就能倒背如流。

但是别忘了,我们说实事求是是他的思想灵魂,思想精髓。

这么重要的东西,若是就此止步在一句话上,那也太暴殄天物了。

所以,我们有必要继续深入地进行研究,而且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研究。

挖掘出实事求是背后的巨大秘密。

一、

首先,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这句话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客观。

一提到客观,我们就能想到主观,一想到主观,就很容易想到主观主义。

我们之前说过,主观主义的危害极大。

这种危害的具体表现是:

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了解了主观主义,我们就知道,绝不能凭主观来办事,一定要先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

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中对原始材料一一加以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不犯主观主义的毛病和错误。

说到主观主义,这里再补充两句,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理论知识。

主观主义又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什么是教条主义?就是把书中的理论拿出来,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生搬硬套。根本不懂得灵活变通。不分析问题中元素的变化和发展,也不研究具体问题的特殊性。这就是教条主义。

什么是经验主义?就是事前毫无准备,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凭感觉凭实践中获得的一点经验,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就是经验主义。

无论是教条主义还是经验主义,都是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要竭力避免的。所以,必须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做到对客观事物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

知道了“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我们在看看什么叫“是”。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规律是什么?

规律就是事物内部的一种运动,这种运动的轨迹能够被我们捕捉到,并且在事物反复运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运动轨迹是相同的。这就是规律。

比如,我们站在街边观察红绿灯的点亮规律。

依次亮起来的是红灯-绿灯-黄灯。这是我们观察到的一次点亮轨迹。

然后我们拿着这个运动轨迹再次观察,就会发现,点亮的顺序还是红灯-绿灯-黄灯。

这样经过多次观察,我们就发现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灯,总是按照相同的顺序点亮。

这就是我们对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者说规律性的观察和验证。

所以,回到理论层面,我们说只要是事物,内部一定是在运动,变化,发展着的。

有的事物内部规律表现的比较明显,我们很轻易的就能抓住,比如红绿灯的例子。

但是有的事物内部规律隐藏的很深,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简单的通过观察来发现事物的规律了。

而是要深入地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所以,下面我们要重点研究”求“的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研究“的问题。

三、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研究什么呢?研究怎么在“实事”中把“是”找出来。这话什么意思?就是研究怎么在客观事物中,把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部规律找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怎么发现事物的本质。

那么如何研究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呢?下面就说说对我有极大帮助的两个方面。

第一,要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要想认识规律,抓住本质,必须经过实践。但是我们说,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问题,一定会因为各种情况导致研究的失败。

但是不要紧,这是抓住本质的必经之路。只有继续实践,继续总结,持续深挖,持续推进。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循环往复过程中,逐步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

有人可能会说,我也知道要不断地进行实践研究,但是本质到底是什么?

如果在实践中错过了本质怎么办?

别急,实践只是最基本的前提,还有第二个重要的概念需要学习。

第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这东西,我们只要观察,就能发现。但是本质却很难被发现。不仅如此,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我们见过的,听过的次数太多了。

但是没用啊。这就好像,一个人一直在告诉你,你要好好学习,但是就是不告诉你应该怎么学习,没有可执行的方法。同样,我也知道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呢?除了第一条说的,要不断的实践总结,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吗?有,事物的本质和属性。我们就拿人来举例。人分男女,本质是什么?是性别。就是我们平时说,这个人他本质上是个男人,或者本质上是个女人。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本质。

那么什么又叫做属性?属性就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比如人的声音,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男人说话音域相对宽一些,女人说话音域相对窄一些。

比如人的体格,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男人体格相对高大一些,女人体格相对瘦小一些。

比如人的发型,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男人的发型相对短一些,女人的发型相对长一些。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上面举例的例子不是绝对的,很多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是的没错。老铁我并不否认。

但是,请注意,这也是本质和属性的最根本区别。

那就是,属性的增减变化不影响本质。但是本质一旦变了,整个事物都跟着变了。这个事物就不再是原来的事物,而是成为了一个新的事物。

为什么我要强调本质和属性的区别?因为属性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常说的”现象“。

我们要做的就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所以不难发现,很多事情千变万化,那都是本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事物的属性。

这些属性可增可减,甚至可变,但是这种属性上的改变,影响不了本质。

本质若是变了,事物就成了新事物,事情也就成了另外一件事情。

所以,如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一句话:通过实践,找到那些事物在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当中,不变的,有规律的东西,那个就是本质。

到这里,我们说,算是第一次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但是这还没完,我们这么辛苦,终于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目的是干什么啊?是改造这个本质。

这就是我们最经常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改造这个本质来解决问题。

四、

下面趁热打铁,举个例子一起来实战一下,就拿前些天全国网友都知道的,陈春秀,苟晶等人高考被顶替事件来说吧。我们如何通过这个事件,抓住其本质?

首先当然是分析问题。通过不断的搜集材料,我们能够知道,

这个事件至少由几个角色组成:被顶替者,顶替者,策划者,还有涉及到的更改考生档案的各个部门。这是我们根据材料分析出来的东西。

然后,网上有很多网友都对此事发表了评论,

有人说就应该把顶替者抓起来坐牢,判刑。

还有人说,就应该查查背后牵涉到的各个部门,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但是,我们说网友们说到问题的关键了吗?抓到这件事情的本质了吗?

把顶替者抓起来就能保证这类问题不再发生了吗?

把更改考生档案信息所牵涉的各个部门的苍蝇都抓起来,就能保证这类问题不再发生了吗?

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不能。因为参与这件事情的各个角色,只是这个事物的某一方面的属性。

他们都只是本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就算把这些属性全都清除了,也改变不了本质,那就是还会发生高考被顶替的事件。

那么这件事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改造这个本质,让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类事情大多发生在考生档案没有联网的90年代。

考生要想查询信息,只能给当地部门打电话查询。

若是顶替者在当地部门”有人“,这就会给苍蝇和老鼠提供操作的空间,他们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把系统里的考生信息改掉。

能改考生信息,就是这件事情的本质。

所以,根本上解决此类事件的办法就是把考生的信息从原来的放在地方,到现在放到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平台,这样一来,地方就再也没有操作档案信息的空间。

问题也就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这就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巨大威力。

五、

我们在文章开头说过,实事求是是他思想的灵魂和精髓。

并且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分析。那么是不是说这些分析就是实事求是的全部内容了呢?

不可能的。只能说,我们是在朝着那个方向前进,我们只是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了一下实事求是。

还是那句话,对待一件事情,不可能一下就抓住本质,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深入,才有可能离本质越来越近。

而实事求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学习,终身学习。

喜欢毛选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