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权威、维护权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任何社会和组织拥有权威,才能拥有引导力、动员力、控制力,拥有实现社会和组织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否则,这个社会或组织就有可能变成一盘散沙,变成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然而,1872年前后,在欧洲反动势力疯狂镇压巴黎公社战士、国际工人运动处于重大挫折时期,巴枯宁派对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提出破坏一切权威、实行绝对个人自由等口号,在国际工人协会内部大搞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给国际工人运动造成了严重思想分歧。
为了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铲除巴枯宁主义的恶劣影响,恢复和巩固国际工人协会的团结统一,维护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恩格斯应意大利《人民报》编辑恩·比尼亚米的请求,停下手中的工作,开始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主张、个人无限自由和否定一切权威等错误观点进行严厉的批判。1873年,恩格斯在《共和国年鉴》发表了著名的《论权威》一文,从社会活动的组织管理角度,用极其通俗的事例、无可辩驳的逻辑分析、透彻而生动的语言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权威观,揭示了巴枯宁等人反对权威的思想弊端和反动实质,阐明了在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确立和维护权威的历史必然性,旗帜鲜明地指出,“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权威”。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有权威就要有核心,形成核心是权威成熟的标志。恩格斯在《论权威》中以大海上行使的轮船为例,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鲜明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什么时候我们党确立和维护党的权威、拥戴和信赖党的领袖,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胜利;反之,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失败。对比解体剧变的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比西亚北非的战乱动荡国家,对比经济持续低迷的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我们党、国家和军队能够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其根本就在于我们有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有统一的权威、坚强的领导核心。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新时代,读懂中国航船的历史方位,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推动这艘巨轮继续远航,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袖的权威在社会发展中引领方向、统筹全局、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正如1921年8月列宁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指出的那样:“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前,全军官兵必须牢固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上做到旗帜更加鲜明、行动更加坚决。这是最高政治任务、最高政治要求,更是最高政治纪律。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