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红缨枪枪法(战场上抖花枪对手教你做人)(1)

实用的红缨枪枪法(战场上抖花枪对手教你做人)(2)

编者按:在武术表演中,抖花枪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更有人宣称长枪枪杆要有韧劲,最好能在玩长枪时抖出N个枪花,这样才能让敌人难以判断你的进攻方向。但就如戚继光所说,战场武艺和游场武术是不同的,那么古代战场上的长枪到底是硬点好还是软点好呢?

实用的红缨枪枪法(战场上抖花枪对手教你做人)(3)

在武术表演中抖花枪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少武术圈内人士更是宣称长枪枪杆就是要有韧劲,最好能在玩长枪时抖出N个枪花,这样才能让敌人难以判断你的进攻方向。但历史资料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古代的长枪顶级使用高手们可一点都没有抖花枪的战例,普通士兵们的需要也是枪杆越硬越好。

实用的红缨枪枪法(战场上抖花枪对手教你做人)(4)

实用的红缨枪枪法(战场上抖花枪对手教你做人)(5)

古人对长枪的使用最基本的要求并不是招式繁复,而是出招准确性高、使用时间长。在唐代武举考试中有骑马长枪突刺内容,考核方式如下:考场把4个顶着小方板的人形木偶放在左右矮墙两边,考试者需要骑马快速通过矮墙,如果他能一次刺落三个小方板就是优秀,刺落两个就是合格(次上),就连刺落一个也算成绩(次)。宋代林冲们(禁卫军军官)的长枪考核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马上长枪刺柳枝;一种是马下长枪连续突刺,要求练习者能一口气连刺数十下长枪。这两种考核方式都非常硬核,达标优秀者当场有奖金兑现。

实用的红缨枪枪法(战场上抖花枪对手教你做人)(6)

当今中国几乎的武术、兵器都是明清时代的产物,而当时的军队也恰恰喜欢硬杆长枪。明军使用的长枪分为三种,分别是长枪、钉枪和线枪。明军中使用最广泛的长枪(步兵、水军都用),又叫称长竹枪,长度在一丈二尺(3.7米)到一丈八尺(5.3米)之间,长枪的枪杆是木制或竹制,枪头较小,枪头套在枪杆顶端。钉枪和长枪长度相当,最大的不同在于枪头,它和槊、铩有继承关系,枪头长一尺(算是简约版的槊和铩),枪头用藤条绑住固定在枪杆的顶端。明军使用的第三种枪是线枪,它全长9尺(约3米),比两个同行要短,是明朝骑兵的常备武器,又叫破甲枪。这三种枪对枪杆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最忌腰软,因为枪杆软使用者身体力量传达到枪头的损耗就会变大,枪头也会变得不容易控制,无论是攻击用的戳枪还是防守用的格枪都会产生误差,这在战斗中是要人命的事情。

实用的红缨枪枪法(战场上抖花枪对手教你做人)(7)

实用的红缨枪枪法(战场上抖花枪对手教你做人)(8)

在战场实战中骑兵需要借助骏马的速度和冲击力,马匹的冲锋速度是人类的两到三倍,马匹践踏也能产生成吨的压力,所以在马上高手的对决中准头就是第一要素。在骑兵对冲时交手的时间更是以秒计算(两马对冲进入攻击范围的时间连一秒都没有),马上长枪使用者一边要瞄准对手攻击,一边还要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条件反射一样的闪避动作根本就没有什么抖花枪的时间。而马下的大头兵也没有抖花枪的条件,用戚继光的话说就是“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明代戚家军练长枪时要“一字对戳一枪,每一字经过万边(遍)不失,字字对得过”,苦练各种基本动作。

实用的红缨枪枪法(战场上抖花枪对手教你做人)(9)

当然了明代也有部队喜欢招收抖花枪的高手,他们都在战场上被敌人“教做人”了。花枪动作好看,能让使用者混进武行里吃饭,但要说杀敌那就是搞笑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