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羊宝典》记者 李宗林

牛羊产业作为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如何推动其健康发展,一直广受政府和行业人士关注。

2021年11月20日,由南方农村报主办,牛羊宝典、南方牛羊产业体系联盟承办的2021第四届南方牛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首届南方牛羊种业峰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南方牛羊产业体系联盟主席韦英明同观众们分享南方牛羊产业创新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南方牛羊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牛羊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示意图(韦英明良种缺乏)(1)

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南方牛羊产业体系联盟主席韦英明

七大方面硕果累累,全产业链融合初步形成

据韦英明介绍,2016年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成立,五年来围绕肉牛、肉羊、现代种业、饲料饲草、疫病防控、生态养殖技术及产业经济等方面,积极研发硕果累累,主要可分为七大方面:

1、创新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引领广西牛羊生态养殖

创新团队通过生态栏舍、生物垫料、生物饲料、生物有机肥等技术方案,研发出“微生物 生态栏舍”现代生态养殖技术,指导全区453家牛羊规模企业通过生态养殖认证。目前广东、贵州、湖南、广东等省均在推广应用。

2、推广繁育技术,提高广西牛羊的良种化水平

创新团队集成推广品种选育、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建立适合广西的牛羊繁育技术体系,全区肉牛良种率由24.1%提升至38.7%,肉羊良种率从23.60%提升至58.06%,初步建立了2个具有广西特色肉牛新品种培育组合,1个羊的新品种培育组合。

3、优化秸秆饲料加工技术,实现牛羊优质饲料本地化

创新团队不断优化秸秆饲料加工工艺,将全区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率由13%提升至20%,研制出第三代牛羊全混合颗粒饲料,指导建立年产5万吨的牛羊全混合颗粒饲料生产线,实现了像养猪一样养牛羊,极大提升牛羊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建立快速检测平台,完善广西牛羊疫病防控技术体系

创新团队完成全区肉牛肉羊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摸清牛羊疫病流行规律,制定出疫苗免疫程序和防疫措施;建立牛羊主要疫病快速检测技术平台,编写了9种主要疫病的防治技术规范和安全引种要求。

5、落实科学养殖方案,实现高效养殖目标

创新团队积极推动当地牛羊产业,按照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落实以生物技术为核心,以规模养殖为基础,以现代设施备为手段的现代生态养殖,围绕良种良法,切实做到选好种、做好料、防好病、养好牛、出好,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6、发挥技术优势,巩固牛羊产业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创新团队以“1 4 30 1000”的联动模式服务全区牛羊产业发展,联合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定点服务40个县区200个贫困村,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养殖户、贫困户累计16992人次;创建的“51020”牛羊致富模式在崇左市、百色、河池、桂林等地实施成效显著,促进牛羊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助力乡村振兴。

7、深入开展产业调研,积极为政府谏言献策

创新团队对牛羊产业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撰写了28篇调研报告和地方产业发展建议书,部分被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采纳,同时创新团队的建设成果和对产业的贡献也得到了自治区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认可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广西牛羊产业链融合已初步形成瑶山牛、农垦蔗牛、桂西牛、雪花和羊、墨羊等广西区域特色品牌;已经建设有牛羊屠宰、分割、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生产线;从牧场到餐桌的经营兴起,形成一二产业、一三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局面。

牛羊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示意图(韦英明良种缺乏)(2)

与会嘉宾拍摄精彩内容

把控种源健康养殖,五大挑战亟需解决

但韦英明同样指出,南方牛羊产发展困难重重,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可分为五大方面:

1、 良种缺乏,选育进展缓慢

过去几年养牛为何利润如此之低?韦英明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引种的价格太高,南方缺乏良种牛羊种源,缺少系统性的育种组织,没有育成主推品种,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韦英明建议,南方地区需要建设集成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加强现代种业建设,继续推广牛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建立联合育种信息管理平台,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同时扩大基础母牛数量,加快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广适等目标性状突出的南方牛羊新品种。

韦英明强调,可以通过引进良种与改良本地品种结合,推行“本地品种良种化”、“引进良种本地化”的模式,最终培育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好、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品种。

牛羊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示意图(韦英明良种缺乏)(3)

2、 优质饲料本地供应不足

南方牛羊饲料本地化和优质化程度低,饲草饲料营养配比不科学,饲养的牛羊营养不良,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南方牛羊产业发展。

韦英明坦言,想要解决这些难题,就需创新优质饲料加工技术体系,优化高产牧草种植和秸秆生物饲料加工技术,建立和完善甘蔗尾叶田间机械化收储加工工艺,优化牛羊低水分混合日粮和全混合颗粒料的工厂化生产工艺。如今经过长时间的研发改善,创新团队已研发出牛羊第三代饲料,集成南方本土牛羊饲料资源与加工技术优势,实现像“养猪一样养牛羊”,未来或将掀起饲料产业的新革命。

3、 科学养殖技术落实不到位

技术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仍然没有解决,导致产业发展产生技术瓶颈。

技术的推广需要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韦英明举例,在南方本身牛羊养殖利润就很低的情况下,如果要求每个场配备污水处理系统,一旦叠加环保成本后,利润将进一步被稀释,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借鉴其他地区、领域的技术的同时,还需结合当地形势调整因地制宜。

4、 疫病防控的主动意识薄弱

安全引种问题仍然严重,防控意识严不强,情疫病监测不到位,管理不科学,存在疫病风险。

韦英明表示,为提升疫病防控意识,南方牛羊产业需集成疫病防治技术体系,完善安全引种、免疫和疫病防控等技术体系,建立牛羊疫病栏舍现场快速诊断技术,搭建疫病远程智能服务平台。

5、 产业链未健全融合发展薄弱

实行胴体标准分割、普及牧场到餐桌全程追溯系统程度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肉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对此,韦英明坦言,广西在这方面需要向广东学习,南方牛羊产业需要集成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深度提升肉质品质,建立肉评级体系,建设特色产品生产线,形成品牌及营销模式,推进牛羊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开发牛羊深加工系列产品,打造知名品牌。

韦英明同在场嘉宾分享,随着“桂牛进粤”项目的成功签订,前不久我们广西的瑶山牛就成功登上广州“小蛮腰”,取得成绩有目共睹。希望南方各省都要把握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市场,主动对接产销融合,激发牛羊产业内生力量增强造血功能,在桂粤协作大背景下,加快牛羊产业提质增效,有效打通从牧场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牛羊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示意图(韦英明良种缺乏)(4)

粤桂协作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