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蚕丝被标准(蚕丝被新旧标准比较)(1)

GB/T 24252-2019《蚕丝被》标准已于2019年10月18日发布,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了,该标准本次修订内容很多,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新旧标准的变化,文章部分内容参考了行业专家的公开意见,将分期进行逐项分析比较,供大家交流学习标准。

01.标准修订原则

(1)标准修订涵盖产品的基本安全性能、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工艺质量、填充物不得增重规定、金属残留物不得检出规定及对应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体现标准的合理性。

(2)标准修订综合考虑蚕丝被当前生产技术水平、检验检测技术能力、消费者重点关注要点,针对性地增加或修订了考核项目,提升标准的适用性。

02.发布和实施情况

国家蚕丝被标准(蚕丝被新旧标准比较)(2)

03.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增加了“以其他蚕丝绵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蚕丝被可参照执行”,主要是考虑到除桑蚕丝、柞蚕丝外,不排除出现以木薯蚕丝等作为蚕丝被的填充物。

04.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变化

国家蚕丝被标准(蚕丝被新旧标准比较)(3)

增加的引用文件情况

05.术语变化

2019版标准修订了“蚕丝被”“绵块”“丝筋”的定义,修订“丝绵”为“蚕丝绵”,增加了“绢制丝绵”“绵点”术语及定义,删除了“长丝绵”“中长丝绵”与“短丝绵”。

(1).蚕丝被

“填充物含桑蚕丝和(或)柞蚕丝50%及以上的被类产品”改为“填充物含蚕丝50%及以上的被类产品”。这是因为蚕丝不仅限于桑蚕丝、柞蚕丝,还可以是木薯蚕丝等。为了定义更准确,标准起草人对蚕丝被的定义做出上述修改。

(2).蚕丝绵

“蚕丝绵”也称为“丝绵”,其定义与FZ/T 41005—2017《蚕丝绵》中一致:以蚕茧、茧壳或缫丝加工的副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网状或絮状产品。与原定义相比,“桑蚕茧、柞蚕茧”修订为“蚕茧”,增加了“茧壳为原料”,“絮状产品”修订为“网状或絮状产品”,使蚕丝绵的定义更完善,更贴近生产实际。

(3).绢制丝绵

因部分绢纺企业采用绢纺工艺生产丝绵,增加了“绢制丝绵”术语,其定义为“采用绢纺工艺,对蚕茧、长吐等原料进行除油、脱胶、开绵、切绵、梳理而成的用作填充物的丝绵,其蚕丝呈单纤维状、伸直”。

(4).绵点

“绵点”为新增的术语,其定义为“蚕丝卷缩粘结形成的点状疵点”。

(5).绵块

“绵块”的定义修订为“蚕丝未充分伸直,卷曲形成的团块状疵点。按手感分为硬绵块和软绵块”,删除了尺寸要求,与FZ/T 41005—2017《蚕丝绵》保持一致。

(6).丝筋

“丝筋”的定义修订为“多根蚕丝粘结形成的条状疵点。按手感分为软丝筋和硬丝筋;按粗细分为粗丝筋和细丝筋”,删除了尺寸要求,与FZ/T 41005—2017《蚕丝绵》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伍冬平,周颖,李鹏,顾虎,冯桂华.《蚕丝被》国家标准修订解析及实施建议[J].丝绸,2020,57(03):1-6.

[2]GB/T 24252-2009蚕丝被[S].

[3] GB/T 24252-2019蚕丝被[S].

撰稿:中纺联检(东莞) 方 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