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上善若水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当值编辑 | 玄鹤
插图来源 | Beni Gassenbauer
今日导读
今天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因情绪障碍问题而休学的女孩的父亲,他因为女儿的问题走进郁金香学习,在陪伴女儿和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总结出了六点感悟。
这六点感悟,可以说简明扼要又直中要害,既是这位父亲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也能够为其他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在郁金香家长学校,有越来越多的爸爸站了出来,用自身的行动和改变促成家庭的蜕变。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爸爸可以加入这一行列。
大家好,我是一位情绪障碍女孩的父亲,孩子从一度休学,到今年逐步找回了自己,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考上了自己心仪高中,回望走过的路,结合今年上半年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和体会,想和广大家长朋友们分享。
一、一切不要以改变孩子为目的。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我们家长所做的种种行动,一切都不要以改变孩子为目的,否则,都会事与愿违,我认为,这是我们家长在采取行动之前,首先需要认识的一点。
最开始,孩子因为拉肚子、恶心呕吐等原因,经常请假不去上学,我们和许多家长一样,经历了一个带孩子做全身检查无果、强推孩子去精神科求医问诊、拉着孩子去做心理咨询的过程。
特别是在我刚加入郁金香学习时,我利用年假,闭关学习7天,恨不得快速把所有东西都学一遍,然后把所学的东西全部用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迅速调整过来,马上回到学校。
那时的我,利用一切与孩子相处的时机,有意无意地讲道理,并且动员孩子妈妈,配合演出各种人际关系处理示范,还有意识地装出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的乐观处理心态。
甚至有一次,虽然我在外游玩,但为了不耽误孩子咨询,我连夜赶几百里路回家,只为了带孩子参加第二天的咨询。
总之,我无所不用其极的想着孩子快点好,快点去上学,然而事无愿违,孩子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
我迷茫了、无助了,可以说是遇到了人生的真正卡点。
后来,通过接触和学习佛法,慢慢的,我在“我是谁”这个人生课题上找到了答案。原来,活到40多岁的我,因为无明和执着,一直错误地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心中那盏智慧的明灯,就从来没有点亮过。
其实,病的最重的人是我,最需要吃药的也是我,而不是孩子,我先前的种种努力,完全是把方向搞反了。
可以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发心不对,努力白费。
从此,我只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我开始不再去管孩子几点睡、什么时候学,上补习班也是让培训机构老师直接与孩子联系。
我每天白天上班快乐充实,晚上参加各类学习,浸泡在各个家长群,周末参加公益活动,孩子需要我时,我不带任何目的真实地表达自己,分享自己的经历。果不其然,在我的耐心静待中,花开了。
二、放下期待是最好的期待。
回忆孩子去年9月份复学,我当时可以说是信心满满,开学之前还带孩子到寺里烧香许愿,但看到孩子一天打渔二天、三天甚至四天、七天的晒网,我的心也跟着孩子起伏波动。
多少次从单位请假回来,我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动员孩子去看医生复诊,孩子也很配合,只要父母要求的,她都答应,但回来后,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我翻看郁金香的《回到人间家长篇》,看到书中所讲抑郁康复的最后一个阶段:只有当父母放下期待了,家中成员都各自安好,也就是孩子即将调整走出的阶段了。
我想,最大的问题还是我,当我心中有期待,就会有痛苦。
我心中反复自问:孩子间断上学的原因你知道吗?孩子能去上学的正面动机你看到了吗?孩子现在最需要父母什么样的支持,你知道吗?遇到孩子反复,你为什么不能允许?不允许这是谁需要成长的功课?等等问题。
在不断深入内在的探索中,我看到了,正是我的贪、嗔、痴的作祟,导致我需要孩子不断满足我的高期待,一旦无法满足时我便指责、说教、逼迫,长期以往,孩子才生病了。
我不禁追问自己:难道你学习成长这么久了,还要让这种无明和执着,支撑你继续走老路吗?
痛定思痛后,我逐渐放下对孩子的期待,时时坚持正念,只看孩子正面动机,只看孩子做到的,适时肯定鼓励,孩子也逐步正规起来。今年上学期,居然上课率达到95%以上,即使缺课,也利用周末时间请补习老师上课。
这也使我明白了不期待不是放弃,更不是放纵,而是要放手,放手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期待。
三、保持觉察,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
人作为情感动物,没有情绪是不正常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家有情绪障碍孩子的父母,更是会因为孩子的缘故,时时处在情绪当中。
之前,由于自身性格、认知等原因,无论是工作中与同事相处,生活中与家人相处,还是泡群中与群友相处,我的各种情绪总是随时就来,我会按照自己的无眀和执着,要么与对方争个输赢,要么外求找人倾诉,最终弄个同事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和谐的结果。
现在,当一个情绪来临时,我会怀着感恩心去观照,我知道这个情绪一定是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某个点引起的,我感恩它让我看见,并与之和平相处,最后,我对每个情绪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就这样从量变到质变,自己的无明和我执也在慈悲心、感恩心、恭敬心中逐步融化,我与家人的相处也越来越自然了,与同事关系也越来越顺畅了。
四、孩子和爱人都需要像朋友一样尊重。
之前,我也知道亲密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的道理,但遇到孩子生病,我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我认为爱人天经地义地要配合我,一起帮助孩子调整。
每每遇到爱人不同频时,我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各种埋怨念头顿起,一埋怨就会有矛盾,导致夫妻关系紧张,重走以前老路。
经历这段心路历程后,我最深的感悟是,没有父母是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我们在爱、尊重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看到我们的爱人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ta也需要爱和尊重。
我们要允许爱人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成长方法,允许爱人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允许爱人情绪宣泄的方式,同时一定要把“三不”原则运用在爱人身上。
我们只管成长自己,通过自己的成长,吸引力法则自然也就作用到爱人身上,达到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效果。
五、家长的成长是给孩子最好的药。
我之前的认知误区,是把孩子康复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医生和心理咨询上,我认为孩子吃药了,也去心理咨询了,应该很快就可以调整出来了。殊不知,孩子生病虽然有生理因素,但后天的社会、家庭因素绝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无力改变社会,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家庭,而想要改变家庭,我们又只能从改变自己开始。只要孩子从家庭拿到了力量,他就能有能力去面对社会,而不至于无从适应社会和学校,最终退回在家。
家长成长的核心是:如何让孩子真实地做自己?如何不再控制孩子?如何尊重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面对孩子的反复,如何做到情绪稳定?如何坚持正念多看孩子正面动机?等等。
六、无条件的接纳是情绪而非行为。
之前,我对无条件接纳理解孩子的认知有偏颇,我认为孩子出现如今的状况,是缺爱造成的,因此,我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来者不拒,在孩子面前卑躬屈膝、各种讨好,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忍气吞声等等,让孩子因病获益,从一个坑进入另一个坑。我想,有我这样心态和行为的家长,应该不在少数。
其实,孩子生病并不是缺爱,只是我们给了许多自以为是的爱,给了许多怀有各种期待的爱,给了许多满足我们内在小孩的爱,从而让这种爱受到了污染。
我想,给予孩子真正的爱的前提是,我们父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父母也有情绪,但父母的情绪是父母的事,与你无关,我们每个人都只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让我们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要求,同时尊重孩子目前无法做到的现状。
对孩子的情绪释放,我们稳稳接住,而不是以情绪对抗情绪,甚至被孩子带入坑里;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我们温柔而坚定地拒绝,而不是毫无底线的满足。
总之,我们要区分好孩子的事和父母的事,理清父母边界,站好位置,坚定爱与规则并行,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爱。道是根和土壤,再好的术和法,无根一切都是白费。
总结下来,我认为自己今年上半年在学习上,有了几个大的突破。
一、从前,我是为了改变孩子而学,而如今,我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学,发心对了之后,一切便水到渠成了。
二、以前我常在想,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想要改变却那么难?现在我终于知道,原来自己之前都是用头脑在学,而非用心在学,因此学到的都是知识,而非学问。当我们习惯性地按自己的头脑去进行逻辑分析,就会陷入理性思维的怪圈。我想,真正的学习,是要敞开心扉、带入情感,知行合一。
三、自我感觉情绪觉察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之前因为我对自己的情绪没有觉察也没有疏导,间接导致孩子生病,后来通过学习,我在后知后觉中分析了许多因,经历了自责、悔恨等过程。
而现在,我能当知当觉地感受到自己的每个情绪,也知道了情绪没有好坏,每个情绪都是送信人,我学会了与情绪和解、与之和平共处,避免了以前光靠外求去发泄、倾诉,追求了短暂的安宁后又重蹈覆辙。
如今,孩子已经慢慢找回了自己,下半年就要去心仪的高中就读,前方的路还很长,我们家长唯有不断修炼自己,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
,